APP下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分析

2021-11-21

建材发展导向 2021年2期
关键词:河流水利工程环境

张 培

(滨州黄河河务局,山东 滨州 256600)

由于经济的持续进步,社会对水利工程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在人类未来的发展当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能够协助农业生产,实施水利发电,并且还能展开调水与防洪的工作,能够认为水利工程对于推动国家的前进有着关键的作用。然而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会对附近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这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相符,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其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而推动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1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则

1.1 对河流的多元化进行保护与改善

由于每条河流的整体形状、流水情况、土壤现象都不一致,也表示每条河流都存在多样性,所以,在规划生态水利工程时并非一味的盲目效仿已经成功的案例,而是一个按照每条河流的特点展开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这样才可以保留河流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1.2 将修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为目的的原则

河流创造的并非只是河流的生态系统,它和附近的林木、土地、乡村、城市等更多的区域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实际的水利工程修筑期间,需要重点关注生态环境里的各个因素相互关联性。

1.3 强化与保护河流的自行恢复功能

水利工程会给河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然而由于河流具备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这种能力能够有效的复原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性,充分使用和保护河流的恢复能力,既能够降低水利工程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还能极大地防止人为修复所造成的再次破坏,总之,这对实现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2 水利工程的修筑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1 破坏河流的生态系统

由于发电输导工程的建设,使得水利工程的修筑直接影响到河流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因为发电输导工程会更改河流的自然构造,并对水中的生物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性。现阶段,水利工程会直接影响到河流自然地理情况,在采用转移或截流方法后,会导致河流水位下降或上升,河里含沙量会出现变化,自然河流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除此之外,其他河流也会直接影响水文地质条件,如农作物长期浸泡在水中、河岸周围农田被淹以及水库的水流量储存会导致地下水水位的增长等。再加上水库中的水量太大会加大空气的潮湿性,不断加强水体的蒸发速度,进而对河岸附近的降水造成干扰。凭借河流的生物所生活的环境也会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改变河流的结构。如会对河区原有的水温结构进行改变,并明显增加了水库蓄水后库区的面积。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仍是导致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利工程的污水与废水在排入河流后,水库的污染物就会对河流造成水污染问题。

2.2 对地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也会对施工地点的地质环境造成破坏,首先,在兴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施工,就会对地质结构、土壤以及动植物等造成影响和破坏。除此之外,水利工程的建设会使水位大幅度升高,进而带来土地沼泽化、盐碱化等问题,甚至会使大量土地被水体浸没,使壤的含氧量大幅度降低,微生物活动减缓,进而严重影响土壤的肥力,进而导致农业减产,影响农民经济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当地表渗入大量的水之后,受到蒸腾作用的影响,会加剧地表土壤盐破化程度,这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地质土层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之大量积存水资源对周边土体形成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发生泥石流、土体坍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机率大幅度升高。如果岩石发生断裂现象,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地震灾害。由此可见,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在设计与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此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2.3 对气候的影响

在水利施工当中会接触到大量的水,而这部分水又会被周围环境所影响,例如光照等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的持续增多又会提高水利工程附近的空气湿度。按照对比能够了解到,水利工程周围的降雨量与附近地区的降雨量相比会大一些,然而要是与一定距离外的降水量相比,又明显更多。这是由于水利工程位于的地点因素导致,要是水利工程的地势比较高,迎风的角度降雨量就会增加,背风角度降雨量就会减少。而对于不同地区而言,降雨的时长也大相径庭,例如在南部地区的夏季,水面的温度和环境的温度具有较小的差距,却减少了降水量,可在冬季两者温度相差较大时,降水量确会增加。

2.4 生物多样性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方面,针对生物多样性问题,水利工程对其产生的影响,一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永久性影响,另一类则是局部影响。所谓永久性影响,主要是指在进行水利工程进行蓄水时,会有部分土地被水体浸没,那么原本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陆生和水生生物,都会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种影响就是永久性的,也是非常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会直接导致动植物物种的彻底灭绝。而局部影响,主要是指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给周边土地以及水资源带来的沼泽化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当地动植物的多样性,特别是对水中生物多样化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水利工程导致水体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水中生物往往会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生存条件,而导致大范围死亡。甚至会造成食物链断裂,破坏物种生态平衡,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的破坏。

3 在修筑水利工程时对生态环境进行优化的方式

3.1 应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要全面的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情况相关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制定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的规划制度,无论在施工的哪个环节都应该坚持环境保护理念和可持续进步的意识,并且还应该持续优化其建设技术,最大化减少水利工程修建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损害,实施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增强当地的经济效益。

3.2 重视环境的承受能力

在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到环境的承受压力,还要考虑社会的需求,需要做出更加科学的决定,从科技、环境承受能力与人类的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工程建设刚开始的时期,必须要保证河流附近的生态系统的标准水量与自身的生态需求量。同时,建立最终补偿机制,结合对环境的破坏情况设计施工方案,不仅仅只是重视实际需求,还应对环境的承受能力进行充分考虑。当然在现阶段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施工方案与设计图纸得到了优化,逐渐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使水利工程更加符合环境的承载范围。所以,在项目出现情况时,我们应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进行全方面的考虑。

3.3 强化对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

在这个阶段,应该建立详细的监督管理岗位,发挥实际的监督管理工作价值。有效行使监管职责,完善合理的监管机制,争取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管理单位的监督下顺利的实施。通过信息技术强化对水利工程的充分监管,并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站在项目的各个角度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帮助,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展开分析,再利用BIM信息系统,规划更有远见的水利工程项目。

3.4 对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

其一,加强对绿色节能材料的引入和利用,对污染物的排放制定合理的标准,强化对废水与废气的处理效果,有效防止污染物给环境带来损害;其二,要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性,能够通过对相应措施的采用,创建优化水利工程附近生态环境的制度,充分有效的对生态环境进行调查跟踪,一旦发现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合理的环境问题就立即改正;其三,强化对水利工程修筑的经营管理制度,对每个施工中的管理方法进行明确,对工程环境使用综合措施进行有效控制,处理好混凝土施工环节的问题。

3.5 增强法律约束和政府管理责任

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必须拥有环保理念并将其放在首要位置,在施工前合理的规划水利施工,并通过相关的法律来约束施工秩序。在施工期间还要正确的分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3.6 增加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生态环境的问题对我国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所以,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而言,需要受到我国各级部门的重视。既要关注生态环境,还要关注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投资,将环境保护工作确实有效的落实,只有这样才可以推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是相辅相成的,人类的发展和生存必然会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当前世界发展趋势已经逐渐朝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前进,有效确保未来的生态系统补偿机制的完善,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过程中,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从而增强人类的生活品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河流水利工程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河流
环境
流放自己的河流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