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师二徒制”的摸索与实践探究

2021-11-21

当代旅游 2021年19期
关键词:在校生实习生旅行社

朱 丽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引言

在旅游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随着游客休闲旅游需求日益旺盛,小包团、订制游形式日渐受市场青睐,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旅行社行业面临着转型,旅行社人才的培养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旅行社专业也逐渐应用了现代学徒制,深化校企合作,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问题和困境,集中表现在工学交替模式不能完全针对旅行社行业的业态和运营现状。“三师二徒制”的提出即是旨在建立多层次、交叉性的师徒关系,促进旅行社专业针对性的工学交替模式的实践和落地。

一 现代学徒制“三师二徒制”的提出

(一)现代学徒制应用的困境

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的,结合了传统学徒培训的同时,还结合了现代学校的职业教育,通过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培养学生。

现代学徒制主要有四大核心要素构成,一是在学习方式方面讲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应用始于理工科,慢慢往服务业渗透。在服务业相关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中的应用中,出现跟岗实践困难、企业师傅遴选困难、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因为旅行社行业业态的特殊性、用人需求的独特性导致校企合作不紧密、合作不稳定、企业用人需求与院校育人成效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学生的能力并不能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相匹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实施基于“三师二徒制”的工学交替模式,作为旅行社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核心,可以打破校企合作之间的现在问题,真正深化产教融合。

(二)“三师二徒制”的内涵

育人模式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框架。根据旅行社行业对实践和理论的共同需求以及岗位的复杂性,针对性提出“三师二徒制”。“三师”指的是企业师傅、校内教师、实习生;“二徒”指的是校内教师、在校生,以此搭建立体化、交叉性师徒模式,多层次多主体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学生专业能力,可以说,“三师二徒制”是基于校企深度合作提出的多层次师生——师徒关系,依托于工学交替模式得以实现。

二 “三师”队伍建设

“三师”队伍指的是校内教师、企业师傅和实习生。校内教师是实习生、企业师傅的导师,企业师傅是实习生和校内教师的导师,实习生是校内教师和在校生的师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重的师徒关系有利于双师团队的建设。

(一)校内教师团队

校内教师在现代学徒制的应用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衔接校园与企业、衔接理论与实践、衔接在校生与实习生。他们既是师傅也是徒弟,也是企业师傅、实习生、在校生的师傅,是企业师傅、实习生的徒弟。

1 队伍建设

现代学徒制中校内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坚持以下的原则:①以双师型教师为主,“双师型”教师一般指的是坚持下企业跟岗实践、拥有行业资格证书等被本校认定为“双师型”教师的人群,或获得文化和旅游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项目“双师型”教师认定,或原国家旅游局“万名英才”双师型项目认定的双师型教师;②保证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参与并起到核心作用,该群体对专业的架构熟悉、与行业接触较深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设置,因此从宏观角度而言,对校企合作的促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③确保教授岗位式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参加组建该师资队伍,专任教师教授的内容决定了学生对行业的认识和未来进入岗位后工作上手度和自信心,因此他们参与到现代学徒制建设中,可以实现课堂与岗位的无缝对接,不断更新行业知识,保证知识和技能的新鲜度。

2 双师培养

各院校要配合双师队伍建设进行双师资格认定,出台认定文件,建设双师队伍,此外出具详细的培养计划和年度考核,以保证校内双师的认定不流于形式,而是密切跟踪校内教师实践能力的不断成长。

在教师入职后,建设完善的企业实践跟岗制度,保证专业教师每年能以多种形式进入行业实践、实习,多进行企业观察工作、跟岗实践,多与企业一线员工、业务骨干、中层领导开展沟通交流以促成非正式调研访谈。

鼓励新入职教师参加行业资格证书考试,激励已获得初级证书的教师保持学习并参加更高等级的行业等级证书的考试,提升在行业内的话语权。

通过以上三种途径保证专业教师不脱岗、理论不脱离实际、课堂不脱离岗位,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本质,实现岗位对接课堂、师傅对接徒弟、业务对接内容的“三对接”,全方面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二)企业师傅

企业师傅的导师身份极为重要,他们一方面在企业中带领实习生、在校生进行实际业务操作;另一方面,他们走进课堂,化身专业教师,将企业实践转化成教学内容,以较为理论的形式教授给学生。因此,企业导师不仅仅需要业务能力过硬,而且具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沟通技巧、思维能力,在“三师二徒制”的实践中,要突出企业师傅的作用,他们是产教融合是否能实现的关键。

1 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效果,对企业师傅要开展遴选和管理,因此制度要先行。

为了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完备的“导师制”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企业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技能水平的资深管理者传帮带作用,使他们长期积累的宝贵管理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等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首先要开展企业导师遴选工作[1]。

所谓企业“导师制”,即指在公司内,选聘专业技术与管理带头人、专业技能人才、业务骨干,通过组织与安排,与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有培养潜质的年轻一线工作人员(主要指各大专院校实习生),以“一带一”“一带多”“多带一”的方式,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培养协议,以加快各类人才培养、缩短人才成长周期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

“导师制”在人才培养实践中要坚持相对稳定、高效运转、专业对口、紧缺岗位人才培养优先的原则,并且能够实现学用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坚持培养与跟踪考核。

2 导师职责

在做好各人业务和本身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导师需要承担徒弟的培养任务,向其主要传授专业实践经验,指导其开展业务学习、实践和一线工作。导师需与徒弟签订,后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徒弟的实际理论和业务水平,针对性设定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计划和措施,并辅以相应的阶段性和终结性考核方式和内容。导师每月初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能力提升要求,每月安排至少两次授课或专业指导和答疑,指定参考书目、提出重点学习任务、传授关键业务经验和技巧。此外,导师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徒弟学习情况,每月开展阶段性评价考核,并配合人力资源部、各中心部门按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格次提出考核意见。每月底导师与徒弟共同完成《导师制人才培养月度考核表》和《导师指导记录簿》的填写,并接受相关部门检查[2]。

3 激励制度

制度中要明确对导师的激励,不让导师白干活,不让导师岗位最终无人问津。

激励分为薪酬、津贴、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

薪酬指的是导师每个月的导师工作费用,与工资同步到账,这部分由企业支付,企业的资金来源协议是校企合作项目的划拨款、上级政府的项目资金等;在校内开展授课的导师还会有学校发放的外聘教师课时费,由学校直接打入个人账号。

补贴主要指的是来回学校授课时产生的交通费、用餐费等,由学校支付;作为导师工作需要加班时的加班补贴,由企业支付。

短期激励指的是现代学徒制建设中积极申报导师岗位、主动带徒弟、进入校园授课时企业方给出了的激励,包括师傅证书的颁发、加班时效的计算、交通补贴、岗位津贴等。

应将当下良好的信息化发展作为基础,不断地开发,创建出符合现代使用需求的成本核算信息化系统应用。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管理也是尤为重要,以往只有医院到科室的成本核算过程会细致划分到科室内的各个医疗项目上。在成本精细化核算的过程中,各种科学的核算方法都要取其精华,使核算结果更为精准,比如价值链分析法、成本分析法等,均可借鉴使用。

远期激励指的是对导师群体享有在同等级员工中的晋升优先权。同时,在该导师部门需要人才时,优先其选择自己的徒弟加入团队,发展业务。

(三)实习生——导师双身份

“三师二徒制”突破了多位学者提出的“双导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到了实习生的“导师”身份,实习生是检验校内教学与企业一线工作是否脱节的重要人群。他们将理论带去岗位,将实践带回校园,能够有效地起到理实过渡的作用[3]。

1 实习生作为学徒

实习生作为学徒是本身“实习”工作所赋予的,他们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跟岗学习,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岗位一线工作中。在出现理实不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更加融入行业实践,及时调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短期的在岗培训,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从理论学习到一线工作的操作。

为了保证实习质量,旅行社需要建立完备的实习生管理规定,跟踪实习生成长过程,一方面反馈给院校,以便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在毕业时抛出橄榄枝,为未来旅行社的发展储备人才。

2 实习生作为导师

而实习生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反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异。可以为这部分学生建立长期反馈机制,保持他们与校内教师的沟通无碍、顺畅。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实习生的实习机会是校内教师难以每年都实现的,因此以实习生的实践经验反馈至校内教师处,即实现了师徒关系的内涵。因此在实习生进入企业实习前,要建立好实习指导老师,一方面,用以反馈在实习中遇到的理实不一的问题;另一方面,实习生可以作为企业员工将行业前沿动态,在旅行社行业中特指旅游新业态、新需求,传授给校内教师,以便校内教师及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做到知识的与时俱进,学生才能真正学以致用[4]。

三 “二徒”身份认定

“二徒”指的是实习生和校内教师,他们均为企业师傅的徒弟。实际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校生和校内教师也是实习生的徒弟,企业师傅在教学方面也是校内教师的徒弟。

(一)实习生

建立了稳定的师傅关系,签订师徒协议后。实习生首先要珍惜跟师傅学习的机会,尊重导师,虚心地向导师学本领、学知识、学业务,使自身在思想、业务、能力上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5];其次,根据导师的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导师交代的任务,完成专题学习,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内化专业技能;第三,实习生要注重专业实践操作,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积极端正,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增长实际才干和专业本领;最后,根据导师培养计划,做好每日、每周、每月的学习日志,按要求完成学习小结。

(二)校内教师

将学校教师作为徒弟也是“三师二徒制”的一大创新,而且这组师徒关系中徒弟是老师,师傅是实习生。校内教师的强项是理论,由于受课时量大、工作节奏紧张,不能长期脱岗下企业实践,因此,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能得到常态化的培养,那怎么去曲线提升这部分能力并且保持常态性呢?实习生就是一种便捷的途径。校内教师首先要成为实习指导老师,这里建议所有岗位核心课程的老师能够针对岗位进行实习生遴选,构建长效反馈机制,跟踪实习生的成长和职业技能的获取,最重要的是构建课堂到岗位的桥梁[6]。

实习初期,校内教师要针对本人所授课程的内容设计问卷调研,从理论知识上分析课堂所授与岗位工作中所用的差异,以此调整课程标准。实习中期,要求实习生总结各自岗位上的工作流程,教师通过多位实习生提供的流程进行汇总并反馈至企业导师处形成最终的岗位工作流程,以此作为项目化课程改革的依据。实习尾声,要求实习生对所在年级的课程设置提出自己的看法,增设哪些课程、删减哪些不必要的课程,并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自己的想法[7]。

在实习期间,校内教师应多与企业师傅开展座谈会,选出阶段性优秀实习生,并邀请他们回到学校、走进课堂给在校生开展讲座或者实践操作。校内教师应该将实习生感到较为困难的内容内化到课程中,设计相应的互动项目,在课堂上引导在校生开展练习,提升实践能力。

四 师徒互动关系

“三师二徒制”中的师傅关系建立后,“企业师傅——实习生”“实习生——校内教师”“实习生——在校生”“企业师傅——在校生”“企业师傅——校内教师”。

“企业师傅——实习生”之间的关系相当于是将校内场景换作了工作场景的教师——学生的关系,但是由于企业师傅本身的业务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实习生数量多,因此想要建立良好的“企业师傅——实习生”关系,应有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做前提,保证双向关系的稳定、长效和高质。同时校企双方都应力所能及地给予企业师傅物质上的鼓励和长期职业晋升的激励,以此保证有人愿意参与该现代学徒制项目中。

“校内教师——实习生”之间,校内教师应定期关心实习生,既包括工作上的、学习上的,也包括生活上的,让实习生有所依靠,从而更加专心的工作;同时实习生应定期向校内教师反馈所学所获,以此有助于校内教师改革课程标准、更新课程设置、接轨行业动态,培养出,满足行业需求的人才。然而实习的主观反馈意识不一定很强,因此需要校内教师制定规范和管理制度,并在时间节点主动问询实习生相关的情况。

“实习生——在校生”,尽管两方均是学生身份,但是由于年龄差异、学习阶段的差异,可以有效开展师徒结对。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在校生认为实习生的描述比企业、教师的信度更高,因此而更愿意相信实习生的介绍。“实习生——在校生”的关系维护需要校方组织,可以以“企业文化进校园”“学长、姐这样对你说”“你知道去旅行社做什么吗?”等形式邀请实习生返回校园,以讲座的形式、或者加入在校生班级群的形式进行互动,答疑解惑,介绍前沿知识或者旅游形式,提升在校生专业兴趣、接触在校生对具体工作的疑惑等。

“企业师傅——在校生”的关系以企业师傅进课堂授课的形式存在,在校生与实习生有一定的差异,他们还未进入工作岗位,对专业的认识与实际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通过企业师傅进课堂,开展实践、互动等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升他们对行业实际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对实践的真实认知。比如,某旅行社出境部总计调在“出入境材料”准备项目中,要求学生们准备赴美、赴英等签证,以此让在校生熟悉旅行社出境中心的日常工作[8]。

“企业师傅——校内教师”:企业师傅和校内教师从学生角度而言是平等的,但是从双方内部关系而言,互为师徒。一方面,企业师傅是校内教师实践能力、业务操作方面的师傅,他们本身就是行业前沿知识的载体,因此他们代表的就是行业和权威;另一方面,校内教师反过来也是企业导师的师傅,主要是教学能力、授课水平方面的,企业师傅的业务水平高、操作能力强,但是站上讲台后,他们不知道要讲什么、从何讲起,因为他们毕竟跟教师的身份不一样,因此,怎么将实际工作转化成教学内容,又以什么样的方式讲授出来就是企业师傅需要从校内教师方面学习的[9]。双方可以开展研讨会、教学能力交流会等方式互促互长,企业师傅从行业实践角度评估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校内教师从教学能力方面评价企业师傅的授课能力,同时他们可以组成专兼职师资队伍,共同为教学能力大赛、微课教学比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各自的特长。

五 结语

旅游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需要大量高质量人才加入到行业建设中,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育人效果。通过“三师二徒制”的运用,以此调动企业师傅、校内教师、实习生、在校生各方面资源,以建立多层次、交叉性师徒关系来促进该模式的活性和有效性,能够大大提升旅行社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10]。

猜你喜欢

在校生实习生旅行社
数说高教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近200家旅行社接入“清新福建”智慧旅行社云项目
旅行社的选择
旅行社违约如何索赔
重庆市两家旅行社荣获全国百强旅行社称号全市旅行社实现质与量“双提升”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