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在SAP ERP优化工作中的应用
2021-11-21周英夫
周英夫
(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241)
0 引言
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的信息技术,使人们熟悉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又使得企业将创新工作提上日程,只有快速适应外界环境,才能避免自身处于被动地位,经营所获利润自然更为可观。对传统产业而言,要想使改造工作取得理想成绩,既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还应掌握对信息技术加以运用的方法,以学分银行为代表的诸多项目,纷纷选择SAP ERP作为推动自身发展的工具,其效果有目共睹。
1 敏捷开发概述
作为软件开发能力之一,敏捷开发的优势,主要是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该模式强调业务专家及程序员通力合作,通过实时保持沟通的方式,确保全新软件版本能够得到实时交付,而自我组织的紧凑团队,在组织方法与代码编写需求变化的适应方面,有明显优于其他类型团队的良好表现[1]。综上,该模式的精髓是以用户需求为依托,通过循序渐进的迭代方式,高效完成开发软件的相关工作。
2 SAP ERP优化对敏捷开发的应用需求
2.1 业务优化需求
实际工作往往要面临业务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用户只有了解系统执行情况,才能对自身需求进行更加明确地表达,如果仅向用户提供设计文档,在无法想象系统执行情况的前提下,用户通常无法对系统与需求的契合度加以判断。本文所讨论的敏捷开发,对内部顾问、开发人员与业务人员进行了整合,通过迭代开发的方式,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对变化做出反应,真正做到由设计源头对整体方案加以调整,上文所提及问题自然可以得到彻底解决。
2.2 系统升级需求
无论是学分银行,还是其他信息系统,对其进行建设的关键都是以业务发展方向为依据,通过快速同步演进的方式,避免系统价值流失的情况出现。而达成上述目标的核心,便是本文讨论的敏捷开发。众所周知,敏捷开发所强调重点是快速迭代信息系统,详细来说,就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划分,使其成为大量迭代过程,确保后续迭代以前一次迭代所获得软件制品为依托。
3 敏捷开发在SAP ERP优化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3.1 技术应用策略
通过对比分析现有方法不难看出,任意能够提升信息系统研究速度的技术或方法,均可被纳入敏捷开发的范畴,但多数方法都没有将软件开发体系视为一个整体,而是对局部开发进行强调,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是缺少使系统迭代速度得到提升的“总抓手”,这便是SCRUM被提出的背景。该方法强调以项目管理的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对软件开发进行全面掌控的方式,使敏捷开发目标成为现实。近几年,SCRUM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无论是贴近现实活动的特征,还是致力于开发效果优化,均使该方法具备了持续发展的条件,对其进行研究也成为大势所趋。
3.2 项目管理策略
不同项目往往适用不同敏捷开发方法,只有以实际需求为依据,对现有方法进行选用,才能使建设工作取得理想效果。学分银行所选用敏捷开发方法是SCRUM,后续工作的主要内容,便是将SCRUM转变为项目管理模式。相关人员考虑到SCRUM的特征,遂决定对开发经理与产品经理进行设置,其中,开发经理的职责是带领专业团队完成开发工作,而产品经理的任务,主要是结合需求对每次迭代进行推动。
3.3 功能开发策略
对敏捷开发进行项目管理,若仅对项目管理策略加以考虑,通常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而开发专业系统与功能的目的,便是对人、事进行贯通,确保管理运行体系涉及要素无分隔或离散情况存在,敏捷开发成效也可得到保证。对多方因素加以考虑后,相关人员决定采用禅道系统,该系统以SCRUM为核心,旨在使项目管理及相关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在完成禅道系统的搭建工作后,本文所研究项目分别为程序员、银行人员及开发经理配备了相应角色,项目管理也得到了有效落实。现阶段,学分银行正将软件开发向禅道系统进行迁移,在禅道系统的辅助下,监管及系统开发工作的效率,与之前相比均有十分明显的提升。
4 敏捷开发在SAP ERP优化工作中的应用保障
4.1 组织保障
本文所研究项目的特点,主要是四通八达与跨界融合,只有联通不同系统,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由此可见,参与项目建设的企业数量极多,对其进行外包是必然选择。大部分外包企业均会将利益放在首位,仅对固有开发模式加以使用,这也是项目建设速度难以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外包企业对敏捷开发所提出要求有全面了解,详细来说,就是先对软件队伍进行建立,再以软件队伍为主导,通过定期培训与全面监管的方式,引导外包团队落实与敏捷开发相关的各项工作[2]。
4.2 技术保障
敏捷开发强调对迭代、尝试、改进等环节进行提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不必要流程进行整合或简化,如果以SCRUM为依托,完成敏捷项目管理所涉及工作,相关人员应当明确一点,即:该模型并未全盘否定其他方法,而是利用管理框架,通过整合现有方法的方式,确保任意方法都能够被用来对软件进行开发,工作质量及效率,均可得到有力保障。例如,在项目建设初期,产品经理就可以利用敏捷估计、用户故事等方法,根据需求分析所得结论,对软件成本进行估算,而可供开发经理使用的技术,主要有代码重构、极限编程等,上述技术的应用方向,主要是缩短编写代码需要花费的时间,提高编写效率[3]。
4.3 资金保障
即便拥有组织保障和技术保障,仅凭相关机构的力量,仍然无法为项目建设提供支持,由政府对良好环境进行建立,其意义不言而喻。众所周知,对信息系统进行建设,通常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缺少充足资金作为支撑,本文所讨论系统就难以做到持续进行敏捷开发。要想使资金问题得到解决,相关企业应适当增加资金筹措渠道与平台,在国家解决一部分资金的基础上,使资本及市场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首先,由国家财政主导专项经费建立工作的开展,通过政府采购或类似方式,鼓励有资质、有实力的机构,对建设任务进行承担;其次,最大程度提升项目的市场化及产品化水平,在确定目标消费群体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相应服务并获得合理报酬,随着回报模式的形成,市场运行机制自然更加科学;最后,当条件完全成熟后,有选择性的开放部分项目,为民间资本提供竞标的渠道与平台,使日后所开展工作拥有持续发展所需大量资金。
4.4 制度保障
本文所研究系统的核心属性为公共服务,不仅建设难度大,还有开发成本高和迭代周期长的情况,仅凭借特定地区或机构的力量,通常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对其高度进行提升是必然选择。其一,参照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目标,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路线与时间加以明确;其二,将账号建设工程提上日程,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通过对网址进行公布的方式,赋予系统更为突出的公信力及权威性;其三,以银联体制机制为参考,在制定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确保现有信息系统均可联通学分银行,例如,人才招聘系统、学信网等;其四,通过发布信息建设标准的方式,使不同地区及机构获得所需指导,开发成本与难度均会有所降低,以重复建设为代表的常见问题,自然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5 结语
由上述内容可知,ERP系统即便已经上线并投入使用,仍然有优化的必要性,要想使用户需求得到及时响应,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通过敏捷开发的方式,赋予相关企业更为突出的专业能力及水平很有必要。事实证明,将敏捷开发与系统优化进行融合,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该课题仍将是相关人员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