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雨”蒙蒙诗意浓

2021-11-20张莹莹乙常青

课外语文·中 2021年10期
关键词:楼阁寒食节零落

张莹莹 乙常青

烟雨,即如烟如雾般的蒙蒙细雨。烟雨中有淡淡的哀愁,绵绵的思念,深深的感悟……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杜牧的“烟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因为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庙也建得很多。这句意思是说,南朝遗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诗人用“寺”代指佛教,并用“四百八十”这个虚数来修饰,使诗歌富于形象感,表现了南朝时佛教盛行的状况。后句不用“寺”,而又改换成了“楼台”,这不仅是为了避免用词重复,更主要的是适应“烟雨”这样的环境。在这里,诗人通过虚实结合,由眼前而历史,内心无比感慨——历史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诗人以审美的眼光,欣赏着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诗人以深邃的思维,穿过时空,感悟历史文化的审美意义。

韩偓的“烟雨”——“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夜深 / 寒食夜》)深夜里,斜搭上的秋千索靜静地悬着,烟雨朦胧之中,隐约可见那座楼阁。表面上看,似乎这只是写诗人夜间看到附近园子里有一座秋千架,秋千索斜斜地搭在架上。实际上诗人有段情缘即与寒食节荡秋千的习俗有关。据《香奁集》记载推断,诗人与他所恋的人,正是在寒食节的秋千架旁结下一段情缘。因此,夜间瞥见秋千架的暗影,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当年的情事。往事如烟,现在对方踪迹杳然,不可复寻。在怀旧的怅惘中,诗人透过朦胧的夜色向秋千架的方向望去,只见楼阁的暗影正隐现在一片烟雨迷蒙之中。这景色,将诗人思而不见的空虚怅惘和黯然神伤,进一步烘托出来。

魏承班的“烟雨”——“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生查子·烟雨晚晴天》)这是一个烟雨乍晴的傍晚,落花扑簌簌地无声飘落。以“烟雨晚晴”写天气和时间,烘托出一种迷蒙阴昏的氛围。而落花飘零无语,写出春暮怀人的伤情意象。“零落花无语”既明写花,也暗写人,花之零落象征少女美梦零落,更象征青春韶华的零落飘逝。

苏轼的“烟雨”——“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但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灵动的心。

贺铸的“烟雨”——“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忆仙姿·莲叶初生南浦》)原来词人正站在江岸的一座高楼之上,在出神,在发愣,这送别场景给词人带来的感触是情意绵绵,还是怅然若失,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再看“楼外”,则是“一江烟雨”。与蒙蒙暮色相合,完全是混沌一片了。此时词人感情的潮水,也只能是一片混沌。词人用“凝伫,凝伫”的反复,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凝望时间之久和神态之痴,从而表现相思之苦;“楼外一江烟雨”则用孤寂的小楼、无情的江水、迷蒙的烟雨衬托出主人公的怅惘失意之情。虽无一字提到离别相思,却将离别相思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周紫芝的“烟雨”——“一尺鲈鱼新活计,半蓑烟雨旧衣冠。”(《浣溪沙》)鲈鱼味美,但捕捉不易。 “新活计”当是收获后释怀而欣慰的笑容,付出了许久,终于有了回报;“一尺”“新”的运用巧妙,量词和形容词的运用,让辛劳和心情跃然纸上,使读者看到一张挂满汗珠的笑脸。后句更是将喜悦之下的那种辛劳人生的常态继续深化,“半”“旧”“烟雨”这些词语的结合,产生了情绪上的化学反应,平实中让人辛酸。感情力透纸背,直抵人心!

高观国的“烟雨”——“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少年游·草》)冷落的庭院,凄迷的古道,都笼罩在茫茫烟雨之中,这景象勾起了人们满怀的愁绪。句句切草、切情,化工之笔。“冷落闲门”,见出庭院之孤寂,而“庭草无人随意绿”之神理,即隐含其中。“凄迷古道”,流露出望远之悲心。 “凄迷”二字,将心绪之凄黯与望眼之迷蒙两重意象融会在一起。 “烟雨正愁人”之句,把怅惘的心境渲染到了十分。“烟雨”,将草色、离情与迷蒙的雨色化为一片,情景相伴,凄然无尽。

猜你喜欢

楼阁寒食节零落
杭州云念给我的四句诗
紫檀木边嵌玉 石楼阁图挂屏
他用筷子搭起心中的楼阁
送别
寒食节,踏春去
4月3日寒食节
亭台楼阁知多少
四季揉了揉眼睛
寒食节吃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