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延边教育新发展
2021-11-20李明姬金航
李明姬 金航
编者按:2021年7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公布2020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和优秀学校名单的通知》,公布了2020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和优秀学校名单,活动共评出35个优秀区域和191所优秀学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评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汪清县第三小学校、珲春市第七中学校被评为优秀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优秀学校荣誉的获得,既反映出全州教育工作者对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工作的重视,也是延边州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延边州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在软硬件建设、资源建设、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学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探索出了“政府投资搭建平台,资源建设广泛参与,空间教学推陈出新,教学成果全员共享”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管理机制。
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延边州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确立了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实施路径。2018年,延边州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建设开通了双语架构的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形成州、县、校“1+8+N”的三级建设和应用模式,实现了“网络体系化、校园数字化、资源普惠化、应用多元化、治理精准化”的区域教育发展新样态。
截至目前,延边州网络学习空间注册数量达38.6万余个,其中,教师空间18502个,学生空间124521个,家长空间243872个,专任教师实名注册率达97%。
为确保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落实到位,延边州建立了四项机制推进空间应用普及工作:一是确立统筹推进机制。成立了延边州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领导小组,制订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职责,统筹管理和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的各项工作。二是完善督导评估机制。将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情况纳入各县市督导考评指标体系,与教师评职、晋级、评优挂钩。三是强化安全管理机制。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网络安全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保障平台安全运行。四是创建典型示范机制。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过程中,将表现优秀的珲春市第一小学校、汪清县第三小学校等30所学校作为延边州平台试点校,以点带面,充分发挥试点校的辐射示范作用。
普及应用,融合创新
延边州遵循“普及应用、融合创新、示范推广”的原则,采取四项措施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
1.组建团队
建立了由主管局长任组长,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电教馆和学校负责人组成管理团队;与高校的教育技术领域专家、教授合作建立教育信息化专家智囊团队;分两批遴选30余名一线优秀骨干教师组建延边州智慧教育培训讲师团。三支团队合力推动延边州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普及工作。
培训团队采取网上培训、骨干培训、送培到县、校本培训、精准扶贫等混合培训模式,实行分学段和学科式精准培训,还多次携手浙江省宁波市组织开展“延甬联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分享培训”活动,目前,参训人次达1.5万余人次,覆盖面達80%以上。
2.以培促用
采用从州级、县(市)到学校三级分层的方式完成了两轮全员培训,层层推进,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扫清了障碍。
3.示范引领
延边州每年认定30所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试点校并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同时组织开展试点校教育教学和网络学习空间交流活动,以点带面,引领学校和师生对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常态化应用。
4.以活带用
通过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评比、网上微课评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促进全州空间应用迅速走向全面普及。
依托平台,探索创新
延边州设立了名师网络工作室,探索教研新方式。教师通过名师网络工作室进行课题研究、集体备课、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基于网络的区域内教师研修文化正逐步形成。目前,延边州现有名师网络工作室25个,参与教师1557名,生成资源2.1万个,撰写案例、反思、叙事、教研记录等教育教学文档10785篇,开展在线活动174次,积累名师优秀视频课例1096节。
延边州还积极探索网络安全工作新方法。为应对网络安全日趋严峻的复杂形式,延边州依托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平台提供的机构和学校空间作为教育门户网站,进行对外形象展示、信息发布和业务拓展,并通过开展优秀教育门户网站评比,带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做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两不误。
多年来,延边州始终重视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开发,并一直承担教育部少数民族教育资源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延边州共自主研发各类教材资源5万余个,课程实录类资源5000余个,其中民族教育资源3万余个,并将这些资源全部导入到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2019年至2020年,延边州将信息化工作重点转向乡镇学校,免费向其提供教学功能和优质资源,使乡镇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教与学的改变,以教育信息化促进精准扶贫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教育信息化没有边远地区。
同时,延边州也十分重视家校共育工作,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端的应用拓展至课外拓展阅读、体能锻炼、德育建设、家校沟通等更多领域。通过开展相关活动有效提升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空间综合应用水平。网络学习空间作为先进文化建设和家校共育的有效载体,使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化学习型社会成为了可能。
延边州通过网络学习空间伴随化采集教师教学应用数据、学生学习数据和学校管理数据,汇总至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中心,并通过可视化图表全方位展示延边州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成果,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教育事业发展改革的数据支撑。
上下联动,教育“在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延边州坚持“资源供给集约化,授课方式个性化”的原则,鼓励各县(市)依托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一县一策”的线上教学活动。在资源供给上,利用“人人通空间”开辟疫情防控期间教育资源共享专区。针对朝鲜族学校数字教学资源短缺问题,延边州组织全州朝鲜族学校30位优秀骨干教师录制了200多节民族教育“精品课堂”,供全州及东北三省朝鲜族学校共享使用。平台数据统计显示,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助手登录次数达2317079次,比往年增长近13倍;网络学习空间累计登录超过1.09亿人次,比往年增长近197倍;移动客户端登录超过2400万人次,比往年增长37倍。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课前导学、互动授课、课后作业等教学活动超过490余次。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活动累计点击量超过389万人次,其中习惯养成打卡全州累计超过275万次,拓展阅读活动上传作品超过17万件。基于上述数据,可见优质集约化的资源供给和先进教学模式的引领正逐步构成延边州“互联网+教育”的新样态。
三年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为延边州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机会,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018年5月,延边州以“构筑民族特色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助推朝鲜族教育信息化迈入2.0时代”为主题,代表吉林省参加了全国第三届基础教育信息化成果展示活动。2018年6月,延边州承办了全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信息化推進会。2019年12月11日,延边州代表吉林省参加了在黔西南召开的全国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之后,延边州“新时代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延边教育发展”案例载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百度文库联合编著的《2020年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报告》中。
为推动延边州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延边州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上提出了“三行动”发展策略,为延边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基。第一步,大调研聚焦行动策略。以“新时代信息化教育融合创新的实践性研究”为主题,对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认识、“人人通”应用推广、疫情防控期间的信息化教学状况、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思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明确化解问题与困难的策略。第二步,大培训提升行动策略。2021年实施扩大智慧教育讲师团队伍,普及到各县市、各学校,实现“走百校、送千课”的目标。第三步,搭建延边州“互联网+教育”大数据平台,推进基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延边州智慧教育云平台(二期)项目。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州级教育部门负责全州教育管理与共性应用建设,县(市)级教育部门负责资源和应用个性化定制,学校可自主接入资源、应用以及各种智能终端,实现云平台、资源、应用、网络和终端的一体化建设,形成“全州教育一张网”建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