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有限“聚合”深水区
2021-11-20张静
张静
将原有七大事业部整合为五大事业部后的东风有限,将如何推动公司高质量与系统化发展?
进入2021年,汽车市场开始强势复苏,东风有限也迎来了产品焕新和品牌向上的关键一年。作为中国首家拥有全系列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产品的汽车合资企业,东风有限一季度销售汽车35.2万辆,同比增长71%,为全年定下了良好的基调。
强势的市场表现,折射出东风有限改革理念的重要性,即聚力協同、深化改革、稳定经营、技术创新。《汽车观察》对话东风有限管理层,从多角度梳理和了解其职能定位、组织构架与产品结构优化、核心事业体系完善等。
不难看出,通过构建母公司、职能总部、事业部三个层级及全价值链的协同,东风有限集中精力做最有价值的工作。未来,其将持续以“稳经营、控成本、促改革、强协同、抓关键、防风险”为经营基本方策,抢抓新机遇、把握新风口。
汽车观察: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和车市动荡常态化,东风有限在企业协同、产品转型方面进行了哪些布局?今年一季度东风有限整体市场表现情况如何?是否有新的业务增长点和业务亮点?
日产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山崎庄平:过去一年因疫情原因,东风有限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我们做得非常好的一点,也是让大家感到惊讶的一点,就是复工复产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另在促协同与深化改革上,我们没有休息的时机,会毫不松懈;在产品和技术上,也会不断丰富产品线,比如此次参展的全新日产奇骏X-Trail以及将于今年下半年搭载到轩逸上的第二代日产 e-POWER技术等。
今年一季度,东风有限总销量35.2万辆,同比增长71%;其中,乘用车29.2万辆,轻型商用车6万辆,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复苏状态。目前,中国客户对于新技术的需求是非常热衷的,属于技术导向型的成熟客户,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为满足客户需求,我们也在不断丰富产品线,并把高精尖科技带给中国消费者,而且我们十分相信通过这些高科技,能够使我们的产品逐渐形成差异化,并最终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汽车观察:东风日产在引逬第二代日产e-POWER技术后,会布局在哪些车型上?启辰重冋到东风日产后,在产品、市场、营销等方面是否受到了一些新的赋能和影响,从目前市场表现情况上来看,是否得到了一些明显改善和变化?
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东风有限执行副总裁,东风日产副总经理陈昊:第二代日产 e-POWER技术是日产独特于其他主机厂应对碳经济的一个解决方案,是100%油发电和100%电驱动,本质上是一个电驱动的车,能够带来很好的减排效果和燃油经济性。今年下半年会导入到一款车上,到2025年还会导入在6款车上。日产e-POWER技术、日产 Zero-Emission纯电技术、可变压缩比的涡轮增压技术,这三种不同动力系统会陆续进行投放。在电动化布局上,东风有限是合资车企中做得最早的一家,2014年导入启辰晨风、2019年导入日产轩逸纯电、2021年还有启辰三款纯电车,预计到2025年,东风有限会有15款电驱动车型分布在旗下各事业单位中。
众所周知,启辰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纳入东风日产管理,目的是为了能让启辰更好地发展,具体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从市场层面,我们希望启辰能够在充满变数且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中利用其体量小、速度快、反应敏锐的特点,拓宽东风日产的能力边界,做一些快速的动作。其次从品牌方面,我们希望启辰作为东风日产智能化与电驱动化的探索者,先行先试。再者从产品层面,目前还是以汽油车和电驱车双向并行的方式运营,未来会逐步向电驱化过渡,并利用中国本土的技术、资源、供应商、标准,快速做一些产品,再把好的经验和模式复制到东风日产、英菲尼迪、郑州日产、东风股份等其他品牌中去,让东风有限做到利益最大化。
汽车观察:东风有限组织调整后,零部件方面将如何实现1+1>2?
东风有限副总裁、东风零部件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陈兴林:去年年底,东风有限推出了“C 计划”,就是为了积极顺应汽车零部件和装备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以及基于公司内部资源的协同提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零部件和装配类的业务协同发展,实现1+1>2的效果。在东风有限内部,装备和零部件向来与整车保持高度的战略协同性。
比如在乘用车领域,我们的装备业务具备承接了日产全球车身覆盖件的全模具制造能力,还有日产全球工厂焊装线、白车身等都可进行承接,包括岚图也是由我们承接的;在商用车领域,从ABS控制至到EBS. ESP,再到 ADAS,也都集中在东风装备。
在国内整个装备行业不景气的状态下,东风装备保持了行业领先优势,连续17年中国国际机床展,我们具备全球领先的立式5轴加工中心参展,这个水平不输同类国际水平。另外,随着汽车零部件顺应智能化的演变,公司本身装备水平也要升级,这些年我们持续学习日产iFA,就是为了做到低成本自动化。
在此基础上,再把我们装备的业务整合进东风零部件集团,对整个工厂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同时在应对未来数字化转型方面也进行了全面布局。至于如何实现1+1>2,主要有两点:一是聚焦汽车零部件“6+1”核心业务系统化发展;二是以机床、模具、数字、科技为主体,打造未来的数字智能装备模块,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实现资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双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