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的办学定位、特色及启示
2021-11-20任睿文徐涵
任睿文 徐涵
[摘要]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作为中学后职业教育,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相同,拥有兼顾全日制和在职培训、灵活的入学标准与多重的毕业选择、采用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应用PEPP的教学范式和电子智能的学习模式以及与企业双向密切合作等办学特色。文章提出通过建立上下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拓宽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渠道、采用职业群课程、在学习和教学中融入科技元素、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进行双向合作等方式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
[作者简介]任睿文(1997-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沈阳师范大学在读硕士;徐涵(1964- ),女,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博士。(辽宁 沈阳 110034)
[中图分类号]G719.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1-0083-06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但却连续两年蝉联全球最有竞争力经济体,其制造业世界排名第二,这无疑是源于其强大的技术与职业教育及培训体系。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是德国“双元制”在亚洲的成功移植,在充分借鑒德国“双元制”的基础上,融入新加坡具体国情,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属于其职业教育体系中学后教育阶段,在进行四次战略改革后脱离了公众思想中作为“中学后教育”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差,招生对象仅为差生的刻板印象,在2005年获得新加坡质量奖,也是新加坡第一所获得该奖的教育机构。我国于2019年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存在招生困难、教学质量低、社会公众不认可等一系列问题。同为亚洲国家,我国与新加坡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历程,作为中学后职业教育的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可以为我国正处在“改革十字路口”的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借鉴。
一、工艺教育学院在新加坡教育体系中的办学定位
(一)新加坡“三次分流”的教育体系
在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中,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三次分流。第一次教育分流在小学四年级,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英语与母语使用习惯的不同,分为EM1、EM2、EM3三个班级,其中“E”代表英语、“M”代表母语。进入中学后,根据其小学毕业考试成绩进行二次分流,成绩由高到低分为四年学制的特别课程班、快捷课程班和五年学制的普通学术班、普通工艺课程班。第三次教育分流为特别课程班和快捷课程班学生在第四年毕业时参加剑桥O水准考试,该考试由新加坡教育部和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局共同主办,根据成绩分别进入初级学院和理工学院。新加坡目前有五所理工学院,培养训练有素的辅助性专业人才,面向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中层职位,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定位相同。普通学术班和普通工艺课程班的学生则在第四年学习后参加剑桥N水准考试,在第五年他们可以自愿参加剑桥O水准考试,通过O水准测试的学生可以进入初级学院和理工学院学习,没有通过的学生则进入工艺教育学院。新加坡采用三次分流的教育模式,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轨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天赋,分别将学生培养为学术精英和技能型劳动者。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在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为每个学生的成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力,其教育质量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和赞誉。
(二)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简介及其办学定位
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成立于1992年,隶属新加坡教育部,前身为新加坡职业与工艺训练局。在20世纪80—90年代的新加坡,因为公众根深蒂固的认识和偏见,职业与工艺训练局被当作“学习失败者的最终归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工艺教育学院在成立之时并没有沿用“职业”二字,而是改名为工艺教育学院,旨在为中学后的学生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技能课程。在工艺教育学院学习两年后,一部分学生可以选择直接就业,另一部分学生选择进入理工学院继续进行技能型课程的学习。以应用食品工程专业毕业学生为例,在工艺教育学院就读期间绩点高于3.5的学生,进入理工学院后可直接进入相关专业二年级就读。任何一种学历均不是整个学习生涯的终点,在测试中取得高绩点的学生即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近些年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的入学人数逐年增长,从2010年的33645人到2019年的38626人,十年间增长率为15%。在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工艺教育学院属于中学后职业教育,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拥有相似的办学层次定位。所以对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的研究可以对在同等办学层次上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二、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办学特色分析
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的使命是为学生和成人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获得就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技能、知识和价值观。着眼于以上目标,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在其成立的三十余年内,颁布五次战略规划蓝图,在不断摸索与改革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办学特色。
(一)兼顾全日制和在职培训,扩大生源范围
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的课程不仅面对中学后需要接受全日制学习的学生,同时为在职劳动者提供继续培训。例如,其推出的“成熟员工培训计划”,旨在帮助在职员工提高其工作能力。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在职员工需要在业余时间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才能够在工作中时刻拥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工艺教育学院提供的培训课程内容与产业发展实际紧密相连,所以大部分新加坡的在职劳动者会选择到工艺教育学院进行继续学习。为保证在职培训的规范化,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成立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由雇主、工会和政府三方组成,统筹安排、推进、监督在职教育和培训教育,出台相应政策吸引更多的在职劳动者到工艺教育学院补充学习。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不仅是一种学历教育,更是一种终身职业培训教育,其举办的教育培训活动有助于完善终身学习型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
(二)灵活的入学标准与多重的毕业选择,拓宽选择自由
21世纪初,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的入学标准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剑桥水准N测试,但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知识薄弱或偏科等原因达不到入学要求,所以只能选择在中学毕业后直接工作。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在进行改革后,采用灵活的入学标准。在参加剑桥N水准考试之前,可以向工艺学院提交一份说明,包括为什么想申请这门课程、在学习这门课程方面拥有什么天赋、自己曾经获得的相关证书和证明,再通过工艺教育学院的面试即可提前入学。对于在工艺教育学院学习两年后选择直接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学校开设“工读文凭课程”(Work-study Diploma)供其自由选择,包括70%的在职培训和30%的机构培训,在校学习成绩平均分不低于2.0的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后如果得到雇主的支持即可申请。因为“工读文凭课程”学费由公司赞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可正常享受员工福利和月薪,且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课程学习所从事行业的相关技能并获得有价值的工作经验,所以该课程深受毕业生的欢迎。
(三)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在2014年的计划改革方案中提出实行“职业群框架”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同一专业领域具有可替代的专长,课程分为核心模块课程和选修模块课程。核心模块课程是学生们在学习两年过程中必须修读的课程,课程内容是学生未来从事该领域工作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选修模块课程由学生根据个体兴趣、未来职业选择和个人规划进行自由选择。以汽车技术专业为例,核心课程中以综合类课程为主,课程内容包含整个汽车制造与汽车维修相关的知识架构,如汽车引擎、底盘、发动机故障诊断等,原理类课程较少,主要以实践性课程为主。选修课不仅涉及汽车领域,也包含与汽车相关类别如摩托车维修方向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与其专业相关类别课程进行学习。课程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更多的是对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所具备的工作能力予以评价。
(四)应用PEPP教学范式,增强职业核心能力
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采用PEPP的教学范式,即一种基于项目的教学范式。PEPP指计划(Plan)、探索(Explore)、尝试解决(Practice)、执行(Perform)。该教学范式是以现实世界或真实问题的使用为中心,捕捉学习者未来职业生涯中面临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而不是围绕独立的学术学科。
PEPP模式也称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主进行讲授不同,在工艺教育学院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的第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自己需要解决的工作任务总体情况,各小组成员明确在整个活动中的职责;第二阶段学生们进行合作探究,查找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遇到困难时,向教师寻求帮助;第三阶段由学生们根据第二阶段制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对第二阶段采用的方法进行反思改正;最后一个阶段是学生正式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最终得到的结果在班级范围内进行汇报。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习得所学领域相关的技能型知识,还能够提高其社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责任心等。
(五)运用电子智能学习模式,营造仿真实训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新加坡工藝教育学院将电子智能融入日常课程与课后的教学评价中。在其2020—2024年改革计划蓝图中提出,在教学中利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混合现实等技术有助于学生得到真实的学习体验。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应该尽可能与学生未来就业的工作环境相似,但相关实训设备价格高昂,采用仿真技术能够在成本最低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仿真实习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尽可能缩短学生毕业工作后的入职前培训时间。相关人工智能技术亦应用于学生的学习评价中,通过数据分析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洞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加深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教师在讲授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困惑部分进行讲解,提升教学质量。
(六)加深学院与企业双向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与国际百所著名公司合作,在校园内部合作建立了宇航员训练中心、医疗仿真实训中心等教学科技中心,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学生毕业后不需要过多培训就可以直接到相关企业就业。校企合作还体现在教师培训方面,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在2007年提出“整体系统能力提升计划”,即企业为教师提供知识交流和在职培训,确保教师能够了解产业一线的实际情况,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和引领能力。另外,工艺教育学院也同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在2020—2024年战略蓝图中提出,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致力于为企业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为其员工提供适合的在职培训。企业最终追求的是利润和利益,如果仅以学校为主体,单一希望企业提供实训环境,很容易造成“校热企冷”的情况。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与企业进行双向合作,企业与学校合作建立实训平台,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和服务,能够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两方密切合作,在深度融合中谋求共同发展。
三、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建立上下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也应该建立起“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完善体系。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作为新加坡的中学后职业教育,学生在学习两年后可以升学至理工学院。理工学院毕业后可以升入大学,如果成绩优异可以就读研究生。因为我国中职学校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学生年纪较小,受儒家“学而优则仕”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无法接受学生过早被切断向上学习的道路。职业教育的功能之一是公平满足个体受教育的需求,如果能顺利打通中职学生向上求学的通路,完善升学考试方案,可以提高学生报考中职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中职学生存在多种升学途径,如“3+2”中高职衔接、“3+4”中本贯通、中职学生毕业参加职教高考或普通高考等。但这种衔接模式只是各地、各学校的一些局部做法,录取标准不统一,培养资质参差不齐。因此,应该建立统一的中职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学标准,加强考试监督力度,以保证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中职毕业生拥有同等的升学机会。在相同入学标准的基础上,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职教高考考纲,选择适合的中职教材。
(二)拓宽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渠道
因为职业教育具有大众性和平民性,所以职业教育应具有相对较低的入学条件和较广的受教育者的性质。中等职业教育不应该仅局限于全日制学习,也应该面向在职劳动者。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将在职劳动者作为受教育对象之一,一方面能够保证学院的生源数量;另一方面能够为在职劳动者“充电”,使其能够与时俱进地拥有产业一线劳动所需要的能力;对社会而言,推广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有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部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增长缓慢,在2018年甚至出现在校生人数较前一年减少的情况,再加之私立、国际高中近些年数量增多,在初中毕业后选择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数量减少,生源数量已经成为近些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以上情况,中等职业院校应积极拓宽生源渠道,兼顾全日制教学和在职培训。
面对学龄人口的锐减趋势,将来学历教育可能不再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构成部分,重心将会转而面向社会需求的各级各类培训。在课程内容层面,中职院校的培训内容应该紧跟产业一线变化,才能够吸引在职劳动者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培训;在企业需求层面,应该将中职教育资源与企业培训需求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开发技能人力资源。我国在2019年出台“百万扩招”政策,鼓励下岗工人、农民工、退役军人报考高等职业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相比,中职院校教师的授课内容相对基础,授课方式更加灵活,在中职开设职业培训更适合基础较弱的下岗工人和农民工。
(三)采用职业群课程,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群课程是指分析职业群所需的共同知识技能以及各职业的入门技术,并对其进行整合,学生在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某一个职业群共同的技能以及包含相关职业的核心入门技术。课程内容由单一针对某一专业转为针对一大类专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数控技术专业作为机械类专业群中的一部分,学生不仅应该学习专业领域课程如数控编程基础、计算机绘图CAD、数控操作(车床、镗铣床、加工中心)等,也应该学习整个专业群大类中有助于培养基础能力的相关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金属材料与加工工艺课程等,确保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拥有全面复合的能力,可以从事相同领域下不同分支类型的工作。
在学生个人层面,对于直接在毕业后选择就业的中职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在毕业初期并不能够了解自己的实际兴趣和未来想从事的工作,开设职业群课程有利于学生转向相关领域,而不局限于某一个专业。在企业层面,随着生产复杂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希望员工具有复合型能力,学习专业群课程的毕业生在求职时能更加获得企业的青睐。中等职业院校也应该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随着智能机器人时代的来临,未来社会中一些职业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就对新时期的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提高中职教师专业素质、在课程标准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元素、建立基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和反馈体系等举措,进而增强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
(四)在学习和教学中融入科技元素
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在2020—2024年战略蓝图中提出将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与学习评价。在人工智能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中等职业院校也应该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融入科技元素。
在授课前,教师可以将学习知识内容拆分为不同的模块,并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小组成员通过在线查找资料对部分知识内容进行自学,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小组范围内进行集体讨论,将收获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分享。在线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授课效率。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AR、VR等仿真技术,最大程度还原真实的工作环境。采用仿真技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能够缩短学生在毕业后的上岗培训时间。课程结束后,在教学评价中融入科技元素,教师利用大数据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授课质量。
(五)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进行双向合作
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与企业进行双向密切合作,一方面体现在企业对工艺教育学院的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工艺教育学院的教师可以在企业进行“再培训”,教师了解企业的技术标准、规章制度,在日常教学中以此为标准要求学生;另一方面体现在工艺教育学院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课程,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发展计划”。借鉴新加坡经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应该是双向的,这才能够保证二者的合作关系稳定持久。
在企业层面,企业是保障校企合作质量的关键一方。与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对薄弱,在企业进行实训的过程中真正能够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学生长时间处于“旁观者”的角色。所以企业应为学生提供有经验的师傅,师傅在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精準教学,多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师傅的工作精神和态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其培育职业精神。在学校层面,学校应为企业制订相关培训计划。中职学校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自身理论知识的优势,帮助企业在企业文化和技术开发方面进行更新和升级;同时,教师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能够将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作为真实案例与学生分享,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為新加坡乃至全世界知名的中等职业学校,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典案例。恰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学习借鉴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的办学模式,充分结合我国国情、社情、学情,创办拥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中等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曹晔.新形势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与推进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6(Z1):106-112.
[2]井文,匡瑛.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初探及培养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文本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9(3):14-18.
[3]南海.职业教育的逻辑[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4]王文槿,闫红.生涯技术教育下的美国中等职业群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5):71-75+88.
[5]夏惠贤.教育公平视野下的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98-107.
[6]徐涵.中等职业教育定位的重新考量[J].当代职业教育,2013(4):1.
[7]周凤华,杨广俊.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0):5-18.
[8]Gary Coombs,Max Elden.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Problem-Based Learning as Social Inquiry—PBL and Management Educ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16.
[9]N Varaprasad.50 Years Of Technical Education In Singapore:How To Build a World Class TVET System[M].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2016.
[10]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Education Sataistics Digest 2020[EB/OL].(2021-03-04)[2021-08-15].https://www.moe.gov.sg/about-us/publications/education-statistics-digest.
[11]YC Geok.The PEPP Model:Moving towards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Technical Education[EB/OL].(2002-12-11)[2021-08-15].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jsessionid=6BD8897380A754DC128A9A5010109766?doi=10.1.1.122.
2872&rep=rep1&typ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