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海: 投资办学育人才 心系桑梓报家乡
2021-11-20许娟周峰
许娟 周峰
徐玉海,1962年出生于河北,由于父亲是连云港人,13岁那年徐玉海随父母举家回到了连云港。1986年从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同年留校任教。后于1987年公派出国学习,徐玉海到纽约州立大学进行研究生深造,并获得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如今,徐玉海可以说是身兼数职。分别担任美国奋特国际集团总裁、中国侨商总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侨商總会副会长、连云港侨商会常务副会长、圣·奥本国际双语学校董事长等职务。
人在海外 心系故乡
1993年,徐玉海在美国创立了奋特国际集团,主营纺织类等各种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公司拥有“Helen fabric”“Alex evening”等知名品牌,徐玉海也屡次受白宫邀请参加新年晚宴,并多次担任纽约时装研究会特邀嘉宾。2001年,集团还向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捐赠了超1万美元的东方格调服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早在研究生深造期间,徐玉海便对“爱国”这个词汇,有了更加切实的体会。他说:“爱国对于身在海外的人来说,就是说到自己的家乡,别人知道。谁都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好。”但是在记忆中,连云港海州古城发展落后,经济实力较差,这让徐玉海心里不是滋味儿。于是,在创立了美国奋特国际集团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后,徐玉海开始想着为自己的家乡江苏做一点事情。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徐玉海开始在南通投资纺织业,建立贸易公司和配套工厂,后又逐渐在南京开设投资机构,成立南京奋特投资机构投资控股南京厚磊工贸,并参与房地产、服装、餐饮等多个产业,注册资金达到7600万元人民币。
在传统行业之外,近年徐玉海开始关注和从事新材料方面的生产。徐玉海认为,我们能生产出“刀枪不入”的高纤维材料,但是当我们想把他们运用到窗帘上,让人们不用再安装铁笼子一般的防盗窗时,我们却找不到能够生产和组装的工厂,将高科技生产转化到实际应用这一环节还存在着与国外很大的差距,“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不放弃去找寻突破口就一定有希望可以赶超先进的技术。”徐玉海坚信。
百年树人 理念多元
2017年6月,圣·奥本国际双语学校在连云港连云区成立,这也是连云港市内第一所融合中西教育理念的国际双语学校。而这所学校的主要投资人正是从小成长在连云港的徐玉海。
徐玉海认为,苏北地区在国际化发展方向上有很大潜力,建立国际学校对于推动“一带一路”也不无益处。“这个学校是义务教育,连云港是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一带一路建设意味着贸易来往产品运输产品生产,都需要交流,这个学校放在连云港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发展培养了人才。”
对于人才的培育,徐玉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中国的教育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国外的教育则更加注重拓宽知识面。他希望孩子们不仅“术业有专攻”,更能够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为此,学校特地设立了具有国际标准的室外草坪运动场、室内体育场馆和艺术剧院,足球、高尔夫球、击剑、跆拳道、篮球、美术、舞蹈等20多类运动和艺术类专用场地,并建有实践专用实验室、新课程孵化室等科技前沿专用教室。而课程设置也是由徐玉海亲自过目,每周上30-32节课,剩下的时间用于航模、棒球等素质课程。“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才能真正更好地培养出新时代的人才。”
徐玉海也满怀自信地表示,如果圣·奥本国际学校的办学成功,他还将会在盐城、南通试点,让河南、陕西等地的三四线城市都接触到国际化教学,让偏远落后地区的孩子也能开阔视野。
热心公益 共话发展
常言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而坚持做两年甚至更多年好事却并非易事。在多年的艰苦创业中,徐玉海摸着石头过河,其中艰辛只有自己知道,所以更加能体恤下属,与员工同甘共苦。在中国投资,他深感工人们的勤劳。“他们加班任劳任怨,这是国外远远不能比的。现在只要我去工厂就陪他们一起加班,买夜宵给他们,他们确实不容易。”
达则兼济天下。徐玉海不仅关心自己企业的员工,也一直热心侨商事业,他每年纳税2500万元,为社会提供工作岗位500余个。还积极向社会捐献爱心,先后向连云港慈善总会、希望工程、四川地震灾区以及学校、社会组织等累计捐赠达150余万元。
2019年,徐玉海应邀参加了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他表示,这次盛会不仅促进了经济交流,也促进了文化交流。他觉得连云港也可以举办类似的活动,把连云港的优势资源辐射到国内国际,同时也把在外的连云港老乡、企业都汇集到一起,提供互通互联的平台,帮助在外的人士、企业更好地发展。“连云港港口是江苏唯一的海港,也是沿陇海线地区集装箱运输的主要口岸。连云港要抓住‘一带一路交汇点优势,利用好江苏发展大会的平台,提升港口的服务品牌,定位发展国际枢纽港。”徐玉海说。
(责编 董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