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2021-11-20张利伟
张利伟
陶欣伯先生,1916年12月25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乡。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风、家教熏陶,对他的人生成长和事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10岁时随家人赴上海,就读于中法学堂和震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年仅21岁的他就到越南、缅甸等地从事物资运输工作;1940年后主要在东南亚一带从事商贸活动,开始了创业生涯。60年代初举家移民新加坡,从事船务、银行及地产业,成为新加坡著名跨国企业家。
陶欣伯先生是一位享有盛誉、德高望重的华裔实业家。陶先生从20岁刚出头就只身远赴海外开启了他人生商海事业。1945年抗战结束后,在东南亚多国和香港等地经营大米、柚木等出口业务和船运工作;60年代初,陶先生举家定居新加坡,继续从事船务并开始涉足银行和地产业;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陶先生顺应时势,专注于房地产开发领域,欣光公司、新加坡置地、印尼雅加達置地相继诞生,使他成为新加坡的地产先驱。其中新加坡置地从小到大,开创了时代之先,并发展成为新加坡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身为新加坡地产巨子、填海造地的时代先锋,欣光大厦、滨海广场、吉利福中心、蚬壳大厦和新门广场等项目,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杰作项目。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面临资金短缺和人才匮乏等问题,亟需吸引大量外资促进经济建设,陶先生响应祖国召唤,1978年在故乡南京,帮助兴建了金陵饭店。陶先生还力促新加坡政府在苏州创办工业园,并成为苏州工业园的投资者之一,苏州工业园区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军,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模式。1993年,陶先生与其他几位著名海外华商华侨联手投资建设上海世贸商城,成为亚洲最大的常年展示中心。此外,他还先后投资了北京亮马河大厦、苏州锦华苑、南京状元楼酒店等项目。经过多年的商海拼搏,陶先生在新加坡已成为享有盛誉、德高望重的杰出跨国企业家、华裔实业家。鉴于陶先生在中新商贸关系发展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2010年新加坡政府将首届“通商中国成就奖”授予了他,新加坡内阁资政、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亲自颁发了此奖。2015年,在新加坡建国50周年之际,陶先生又荣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建国50周年杰出贡献奖”。
陶欣伯先生是一位不畏困难、不惧挑战的卓越创业家。陶欣伯先生一生都遵循“不说谎、不骗人,待人以诚”的做人信条和“全力以赴、公开透明,做错了责己不怨人”的做事准则,因而也成就了他在近七十年茫茫商海中创造出一名成功创业者的卓越伟业。陶先生从1940年开始到东南亚一带开启陆地运输、杂粮贸易、船务航运、房地产开发等业务,自主创业的20多年间,曾遇到过资金短缺的困境,也遭遇日军飞机轰炸码头的危险,更遇到过辛苦创造的财产和家业被缅甸政变军政府没收的无奈,但他始终不畏困难、不惧挑战,没有退缩。在困境时善用智慧渡过难关,在危险时懂得避险化险为夷,在无奈时选择守候厚积薄发。他始终把诚实守信作为立业之本,把合作共赢作为创业之基;他靠待人以诚赢得不同合作伙伴的高度信赖,靠公开透明获得属于自己的正当利益。陶先生在60年代全家定居新加坡后,又审时度势,专注于房地产业,在短短几年里,除了欣光大厦外,还马不停蹄地先后完成了蚬壳大厦、滨海广场的三座酒店、新门大厦,以及阿卡迪亚住宅区,使他的创业事业达到一个巅峰。在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响中华大地、需要吸引大量外资的时候,陶先生毫不犹豫积极响应,成为国内重大建设项目第一批外商投资者。陶先生高瞻远瞩、具有长远战略眼光,在90年代关注中国改革开放、投资服务商贸项目的同时,看中斯里兰卡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率先前往斯里兰卡投资兴建了首都双子塔———科伦坡世贸中心。这座现代化的双子塔既是斯里兰卡第一高楼,也曾是南亚地区的第一高楼。作为现代化城市的代表性建筑,世贸中心成为科伦坡知名的城市地标,在这个国家发展的重大历史阶段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对一些看中、看好的重大建设项目,陶先生都会抓住机遇,全力以赴,亲力亲为,以自己特有的创业家精神,在海内外很多创业者和从业者中都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陶欣伯先生是一位胸怀祖国、热爱故乡的著名爱国者。陶先生虽然大半生都在海外辗转创业、拓展实业,但一直不忘家乡和故土,始终带着浓浓的“金陵情结”。1978年他返回故乡南京,帮助建设南京金陵饭店,于1983年10月4日正式开业。金陵饭店的建成既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雄踞全国第一高楼长达10年时间(1983-1993年),更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的大型涉外5星级酒店,树立了国内五星级酒店服务业的标杆;陶先生是一位具有独特国际视野的实业家,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家要扩大改革开放,必须创造更多的能够吸引外商来我国投资的基础设施,必须营造更好的利于外资外商成长发展和实现互利双赢目标的营商环境。1989年落成的北京朝阳区亮马河大厦,位于北京商务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京城CBD燕莎商圈;1993年,他与其他爱国华人一起,投资建设上海世贸商城,1999年正式落成。世贸商城坐落于上海虹桥经济开发区,由常年展贸中心、上海世贸展馆、世贸办公塔楼三大主体建筑构成,是一个集展示、交易、办公、资讯于一体的超级交易市场,总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常年展示中心。此外,他先后投资的苏州工业园、苏州锦华苑、南京状元楼酒店等项目,都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陶先生用一名实业家、创业家特别的方式表达了他对祖国母亲的炙热情怀。
陶欣伯先生是一位关注农村、钟爱人才的教育慈善家。青年时期的国难经历以及之后数十年的经商历程,都使陶先生充分意识到人才对于祖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商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他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慈善公益事业的倾心投入,大力开展教育慈善活动。他不断强调,国家要强盛,经济要繁荣,必须要靠教育。1991年,陶先生在家乡———南京江宁横溪乡出资100多万元重建了允公小学,至今为止已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耄耋之年,陶先生在发展实业的同时,决定成立基金会开拓慈善事业,立志为中国强盛而培养企业家人才,从此开启了他毕生与众不同的教育慈善事业。1996年成立了“陶欣伯教育基金会”,专项资助被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录取的中国学生完成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学习,鼓励他们学成后回国服务,报效祖国。先后有近百位青年才俊获得陶欣伯奖学金,他们学成归国后,很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翘楚,而且薪火相传,志愿服务弱势群体,普及创新理念,传播创业文化;陶先生并不满足于此,在了解到国内很多地方城乡差别悬殊,仍有不少贫困学子因贫辍学或生活困难,在九十高龄时他又创伟业。2006年,陶欣伯先生和相濡以沫60多年的夫人刘光藜女士共同出资人民币10.7亿元,创办了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设立“伯藜助学金”,希望基金会通过开展助学金项目的方式,嵌入高校人才培养,资助来自农村地区贫困有志且品学兼优的学子完成大学学业。不仅如此,基金会还持续资助陶学子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为鼓励陶学子学业有成后能够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彻底改变家乡面貌,陶先生还特别要求基金会组织开展一些创业项目,并提供创业辅导,利用自己在新加坡的影响力,协调建立基金会与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合作,每年全额资助和输送有创业意愿的部分学生利用暑期到新加坡管理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创业能力强化培训,同时还协助筹措创业资金,扶持有志服务家乡的陶学子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大潮。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成立以来,先后资助江苏省内22所项目合作院校10,000多名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广袤大地走出来的有志青年学子,涉及到近30个不同民族,助成他们告别青涩,迎来果敢,在校园内外、祖国城乡绽放光彩,因而也创造了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独树一帜的助学模式。“伯藜助学金”项目荣获第二届“中华慈善奖突出贡献(项目)奖”,2015年陶欣伯先生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最具爱心捐赠个人”称号,因此,把陶欣伯先生称之为“教育慈善家”是名至实归、当之无愧。
陶欣伯先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家乡、热爱人民,所思、所言、所行都处处表现出了他炽热浓烈的家国情怀。他的一生既是充满传奇的一生,同时也是拼搏奋斗的一生;他的睿智与远见,勤奋与成就,慈祥与博爱,受到了包括海内外合作者、家乡民众和项目合作院校、受助青年学子在内的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敬。他直接投资或参与投资的海内外众多建设项目现在依然熠熠生辉,将永远泽被后世;他留下的《百岁老人话旧事》书里真实的人生小故事富含人生哲理,将永远激励后人;他精心开创和打造的宏伟教育慈善事业丰碑永矗,将永远光耀后代。
陶欣伯生前为新加坡欣光集团董事长、江苏省慈善总会名誉会长,曾被授予“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
2021年8月24日,陶欣伯在南京安详离世,享年105岁。
(责编 董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