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2021-11-20叶妙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心理

叶妙芬

【摘要】近几年,听闻不少大学生、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走向极端,笔者心里总是十分的悲痛。要是教师、家人、朋友平时多关注、多观察他们,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就有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若是教育的主体都缺位了,何谈教育?因此,作为教师,要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

据了解,忽视儿童心理健康是当前家长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他们错误地以为,小学生不懂事就不会有心理问题。事实上,心理疾病近年来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向。根据我国最新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有90.5%的小学生是健康的,但也有9.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这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地会使这些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剖析这9.5%的小学生存在的较为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为什么小学生会有这么多的心理问题?这与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工作,增强他们心理健康的意识,适时锻炼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几点看法:

一、多沟通

沟通是心灵的桥梁。小学生需要父母的关爱、教师的关注、朋友的理解。他们有任何问题都能快速地找到倾诉的对象,把所有的不好情绪释放出来,不会闷在心里。若不及时,虽然过段时间这些不好的情绪有所释放,但同时也会在心里沉淀一部分,当累积到心里不能承受时,就会彻底地爆发,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学生是家长的镜子,家长怎样培养学生的习惯,他就向什么方向发展。总的说,学生犯错了,作为家长的要有危機公关意识。一个年幼的学生,如果遭遇自己不能理解的惩罚,而且没地方诉说,反而容易做出极端事情。家长再忙也要每天留出20分钟与学生沟通,从多方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教师则应多组织像以“我想对你说”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写写心里话,这样,学生就不会把什么都闷在心里。此外,教师还要从其他学生中去了解一个学生,多方面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情况。教师更要教学生学会如何人际交往,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这样,在自己有事的时候,可以向朋友倾述,可以互相讨论解决。教师要教育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多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多锻炼

有些家长认为,学生早熟,自尊心强,生怕学生一丁点的委屈。同时,也要求教师对他的孩子进行柔声细气的教育,就是怕孩子与同学有一点矛盾,就被教师教育、批评,有些家长会因此而大闹学校。其实,这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最大的危害,让学生觉得“我就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了,因为我背后有父母撑着”。小惩大诫,当学生出现小问题的时候,就是教育学生最佳的时候,不要等他出现大问题或养成坏习惯后再要求他怎样做,就像老人常说的“弯曲的大树还能变直吗?”难已,除非砍断再拼接,而那时大树的生命已走到了尽头。人的成长是无法离开挫折的,有人说:“没有被拍打的皮球,算不得皮球。没有经过挫折的人生,就不能算真正的人生,也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当学生面对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时能勇于面对和解决,那么,就会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心理承受力也会增强不少。所以,当学生确实做错了事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能护短,要进行抗挫教育。家长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开始,适时地制造一些“麻烦”,再适当地批评,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正所谓“未经过风雨怎见彩虹”?

三、家、校、社合力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和长期性,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会对学生的成长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家长应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家长应做到文明用语,尽量避免在学生面前说粗言脏语,更不要将暴力、赌博等带进家庭中来,要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儿童心理异常大多因为有着病源性家长或病源性家庭。他们的父母或许本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差,或许教养方式不当,导致这些家庭的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庭气氛异常。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环境,学校要构建温馨和谐的校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良好的校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学校要完善心理辅导机制,并设立心理辅导室,通过辅导室及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心理方面的讲座,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打上一支“预防针”。此外,还有加大对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学习,让每位班主任甚至每个教师,都有一双火眼金睛,马上能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尽早引导。同时,还要多与家长沟通,及时把学生的信息反馈给家长。社会是人健康成长的主运动场。人是社会的人。学生们长大后会成为社会的栋梁,去回报这个社会。因此,社会有义务、有责任去关心下一代青少年,要净化社会环境。社会媒体要多制作积极向上的节目,少一些消极负面报道。只有全社会一起关注学生,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健康,才能快乐地成长。

四、勿成为留守儿童

作为家长,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世上,就有责任教好他,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不要轻易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弊端更容易使孩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赣南师范学院詹欢和张捍东的调查发现,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5%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其中12%甚至很少与代养人交谈,有3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父母”。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一些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内向,喜欢自我封闭,处事孤僻,不合群;另一方面,一些留守儿童产生憎恨、仇视心理,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可见,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家长应尽量在学生身边,陪伴他们长大。

总之,当我们发现了问题,我们就要及早地解决问题。相信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就像歌曲中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一定会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得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佚名.家庭对孩子心理的影响[OL].https://m.99.com.cn/a/253121/.

[2]佚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OL].https://wenda.so.com/q/1409555891721424.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家庭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恋练有词
心理小测试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