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1-11-20王乐宏
王乐宏
【摘要】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交融,二者协调,相互作用。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帮助学生解决一个问题,不如让学生去发现一个问题。教师要给与学生充裕的空间去展示,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自主探究
良好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求知欲的基础,是思维创新的动力,是学生探求并解决问题的保证。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问,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和谐有趣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交融,二者协调,相互作用。对此,“教师要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课堂上,恰当的风趣幽默,能让课堂活跃生动,时常出现师生开怀一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课堂就要营造有趣的氛围,那么,教师在问题情境设计上必须采用多元化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
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笔者就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动画片《能出没》的情节导入新课并配上录音:首先,动画播放熊大、熊二、吉吉国王和小猴巡视森林回来,肚子都饿了。熊大端出蛋糕来,说:“为了公平起见,我们每人吃四分之一吧!”熊二一听,不高兴了,说:“我最辛苦了,我要吃六分之一,最少也得五分之一。”熊大和吉吉国王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时,笔者设疑问:“他们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呢?难道熊二说的不对吗?这三个分数究竟谁大谁小呢?”学生处在新奇和疑惑中,当然急切想知道为什么。在这种和谐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求知情绪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师独特设计、引人入胜的情境中,学生带着兴奋的心情去学习新知,学习的劲头自然好,对新知就能留下更深的印像。
同时,教师还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学生发言报以鼓励性评价,以营造良好的问题氛围,从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二、创设良好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当好指导,精心设计好剧情,设计好有价值的问题,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方向、空间和层次。学生在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中常出现思维的碰撞,有不同的理解,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放手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有时也适当参与质疑、讨论,做学生合作伙伴、良师益友,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笔者先设疑:“同学们,工程师傅建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工程师傅为何要这样做呢?”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醒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准备好的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活动框架,动手操作,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并验证所得出的结论是不是正确。然后,笔者再作演示,笔者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木架,扭动它,问:“它的形状会改变吗?”接着,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木架,扭动它,问:“它的形状会改变吗?”最后,在长方形木架上再钉一条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又再让学生们扭动它,不少学生惊奇而喃喃自问:“长方形框架怎么扭不动了呢?”笔者再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长方形等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是最后那根木条使长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就稳定下来了。笔者再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如,武汉长江大桥、电力塔,起动机……这样,学生就很好认识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学生完成了一道练习题时,笔者并不只在乎结果的对错,还经常这样问学生:你能验证结果是正确的吗?这道题的方法是唯一的吗?还有什么方法呢?哪一种方法最简单……这样,一个个递进的问题,使学生由一开始的解法正确,到为什么正确,到还有什么方法,再到哪种方法最简单,学生思维保持活跃,思维的宽度在拓展。并问学生:“我们自己做练习时能不能也多问自己几个这样的问题呢?”教师常常这样提问和引导学生去学会自我提问,一步一步使学生的思考集中在学习的知识点上,促使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有质量、有价值。
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手实践,语言交流和不断提问、解问的过程。教师要创设新颖引人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解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让各层次的学生有广泛参与实践和交流的机会。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帮助学生解决一个问题,不如让学生去发现一个问题。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设计,给与学生充裕的空间去展示,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发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如,学习《圆的认识》时,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圆的特征和如何画圆,即圆规画圆、定点拉绳画圆等方法。有一位学生就提出疑问:“我想画更大的圆,比如,在操场上画个大大的圆,我觉得不好画?怎么画出来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学生纷纷表示也很想知道。笔者竖起大拇指表扬了他:“你提出了一个好问题。请同学们联系上面各种画圆的方法,小组展开讨论,再汇报。”结果,有一个小组代表说:“上周四,我见过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我知道怎么画。就是在操场上定个点,一人拉紧绳子绕定点跑一圈,一人跟着绳子末端倒白灰就画成圆了,也就是定点拉绳画圆法啦。”笔者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并播放了准备好的视频让大家一起观看;然后,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来到操场。各小组合作,按这种方法轮流在操场上画大圆,让提出的问题得以解决。学生们个个玩得开心,画得也不亦乐乎。这样,学生既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能把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拓展了知识,获得了快乐,可谓一举多得。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爱提问而且爱表现,而这种强烈的情感因素对智力发展起着积极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因此,笔者也经常通过对学生适当适时进行各种鼓励、肯定、褒奖,来帮助学生展现自我,建立自信。
在学习《比赛场次》一课时,学生学习了例题,笔者正想说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就有学生举手要发言了。笔者先表扬了他:“你真是一个积极分子,你想到了什么?”他说:“我认为有10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手多少次?是不是同样道理的问题?”笔者给他竖起了大母指:“真棒,你提出的問题真有意思。同学们也一起来思考吧?”其他学生也被调动起来,都跃跃欲试,最终找出了正确的理由,并举出了许多相似的例子:数三角形个数、配钥匙、互送贺卡等,学生的思维就这样被激活起来了。
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就是学生思维烈火的“燃料”,思维反应的“催化剂”。学生上课有优异表现,如,一题多解、勇于发问、上台解问……笔者都会在课本封页背面盖上“赞一个”的红印章,这些都是给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探索,大胆参与学习实践莫大的支持。
总之,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和谐有趣的教学环境中人人敢问、乐问、善问,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贾凤银.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 2017(19).
[2]金旗.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今日教育,2006(4).
责任编辑 陈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