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档案编研利用助力高校党史学习教育

2021-11-20吴桂芬

兰台内外 2021年29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

吴桂芬

摘 要: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文章从党史学习教育的视角出发,创新党史档案编研利用工作,更新观念、重视队伍建设、提升层次、深入挖掘素材、增强内涵、丰富编研利用形式,拓展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方式,以更好地发挥红色档案编研利用的教育价值,助力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

关键词:党史档案;编研利用;党史学习教育

习近平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加强党史档案的编研利用,有利于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将档案编研利用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能使广大党员感悟初心、汲取力量,激发爱党爱国的热情。高校档案工作者应提高政治站位,主动发挥作用,努力彰显档案工作在服务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最大价值。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广西省桂林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桂师)。 成立于1938年8月,至1949年6月,桂师一共招收学生900余人。在桂师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之下,有400多名进步师生参加了革命斗争,其中共有51名师生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因此,桂师素有“桂北革命的摇篮”“白区的红色堡垒”之称。这些重要的地方历史事件,其档案值得整理、编研和利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桂师聚焦红色档案编研工作,服务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

一、加强党史档案的编研利用,助力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

1.档案编研成果,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营养源泉”,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可信度和实效性

用红色档案,说革命史实,是最直观、最具可信度、最有说服力的党史学习教育方式,通过对档案中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和提炼所形成的编研成果,对促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可信度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2.档案编研成果,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情感仓库”,有助于提升教育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党史档案是基于直观的图像、丰富的历史数据、生动的影像等,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情感仓库”。泛黄的照片、珍贵的影像、残缺的纸片、质朴的物件……这些党史档案,深深打动人心;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一位位亲切鲜活的烈士先驱,往往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产生真诚的钦佩和自豪感,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具感染力和凝聚力,推动党史教育走深走实,更好地起到启迪和滋润灵魂的作用。

3.档案编研成果,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钢铁长城”,有助于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这几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断泛起,对我国史学界及教育界等领域,造成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思想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档案之于党史学习教育,如同在各种谬论异端面前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切实增强青少年抵制、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信心和力量。档案,是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档案佐证历史事实,历史事实促进正确史识的形成,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党史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有利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二、党史档案资源编研利用存在的问题

1.档案编研观念旧、层次浅

传统的档案编研观念认为,所谓档案编研,即主要是档案部门以书籍和期刊为载体汇编档案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此类党史档案编研基本停留在“档案收集——汇编成大事记、史志、年鉴、书刊——归档保存”等初级层次,其编研内涵少、往往重“编”轻“研”。我们称之为“小编研”。随着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及档案服务的不断深化,此类旧观念已不适应时代要求。

2.档案编研队伍弱、力量薄

许多地方往往对党史档案编研利用不够重视,更谈不上对党史档案编研队伍的管理了。档案部门往往人手少、缺少档案编研素质强的专业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有限,导致党史档案编研队伍力量薄弱,管理滞后。致使党史档案资料的收集困难重重,材料往往难以完整齐全,编研人员积极性不高,党史档案资料编研成果层次不高,数量不多。

3.档案编研范围小、形式少

一是党史档案编研的主体和客体范围小,党史档案编研的主体,即党史档案编纂者基本是档案部门,其客体,即传播受众一般是需要进行党史研究的专业人员;二是党史档案编研的载体和形式少,传统的党史档案编研的载体一般是书籍、报刊等纸质印刷物,其编研形式多为文件汇编,其材料大部分是馆藏档案,党史档案资料编研载体和形式较为单一。

4.档案编研宣传窄、传播慢

受历史条件的影响,传统的党史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面窄、传播速度慢。红色革命书籍、报刊等印刷物作为党史档案编研成果,发行范围一般也比较窄,宣传受众不多。传统纸质出版物的党史档案编研成果,传播速度慢,接触者少,传播力度非常有限,导致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效果受到一定限制。

三、创新党史档案资源的编研利用,助力党史学习教育的实现路径思考

1.更新档案编研观念,提升档案编研层次

新时代的到来,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摒弃档案“小编研”的旧观念,树立向“大编研”转变的新思想。所谓档案的“大编研”,是指在传统“小编研”的基础之上,全面扩展和纵向延伸。这里所说的“大编研”,是指对党史档案及相关资料的原始黨史文献发布、党史文献信息报导、党史文献深度加工等三个开发的层次,是对党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全方位、立体式开发。桂师根据社会需求,结合馆藏优势,并有针对性地确定主题。收集和筛选档案时,不拘泥于本单位,多方采集,树立精品意识。红色档案编研做到“编”“研”并重,“编”“研”结合,对党史档案及资料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编写红色专题资料,编撰党史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开展红色文学创作或者红色艺术创作。党史档案编研成果参与经济建设、服务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重视档案编研队伍管理和建设,提升档案编研人员整体素质

高度重视档案编研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提升档案编研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为档案编研提供保障。联合社会上的各单位,加强档案编研合作,合作模式主要有业内合作、跨界合作、与公众合作等途径。学校组建一支由学校领导、专家学者、各教学单位副书记、思政教师、辅导员纵向阶梯式的编研队伍;建立“校内+校外”的编研队伍结构,校内组织了跨部门和跨专业的各方力量合力进行党史编研,校外与有关研究机构、兄弟高校合作开发,共享红色档案资源;诚邀党史编研专家到校进行专业培训指导,提升编研人员的整体水平;邀请烈士亲属和后代、老校友、离退休人员提供红色素材……通过取长补短,强强结合,形成合力,提升档案编研的质量。

3.扩大档案编研范围,拓展档案编研形式

扩大党史档案编研的主体和客体范围,党史档案编纂者可以是档案部门内+档案部门外相结合、本单位内+外单位相结合,其传播受众除了专业研究人员,还可以扩大到本单位党员和群众、外单位党员和群众,甚至社区人员、农村人员等,面向社会,积极提供服务。档案资料编研的载体,除了常见的书刊等印刷物外,学校还利用音频、视频、CD等载体,制作了红色档案宣传资料。除了常见的文件汇编形式之外,还尝试进行编研形式的创新:档案资料的考证或评介、档案资料内容介绍或提要、对档案资料经过深层次的研究、精心加工后编写的有关党史资料或者编撰的党史研究论著以及各种红色文学艺术作品等;其材料除了档案之外,常见的还有图书、影像资料、书画、印章等各种资料。

4.创新档案编研宣传路径,提高传播速度

党史档案编研宣传的拓展延伸,应在保留档案馆主要功能的基础上,立足档案文化,做足文章,并围绕档案的“外围”进行深入探讨。

(1)挖掘素材,研發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使党史档案转化为“红色教材”

依托优质科研项目的建设,搭建红色档案编研项目平台,进行档案编研,深化档案编研的内涵。研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参与红色教材编订,将档案文化转化为“地方红色教材”。比如,先后编撰了《党在桂林师范》《红色桂师印记》《桂师红色历史文献集》《桂师参加桂北武装革命校友的档案文献汇编》等,这些校本红色档案编研成果进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这些让人倍感亲切、图文并茂的读物,推动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发展。

(2)多措并举,注重档案文化与环境文化的转化结合

一是开展寻访活动,寻找红色革命记忆。以“寻访红色人物、传播红色故事”为主题,开展寻访实践活动。组织力量到各地,收集整理红色历史资料,走访慰问烈士的家属和后代,进行现场口述档案收集。通过红色文化寻访活动,充实红色档案资源的建设。

二是构建红色校园文化,创造党史教育环境。注重红色校史编研文化与校园环境文化的转化,把红色档案编研资源物化后,融入到校园景观之中,以景观设计为手段、以红色校史文化为内容,开展校园环境文化创新设计。例如,学校在校园内建立烈士纪念碑、将烈士名单刻碑;制作档案文化墙,立红色雕塑、革命档案复制件上红色档案宣传墙……以实景、实物、实事、实例为载体,红色档案文化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紧密集合、融为一体,使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对加强广大师生党员的党史研究和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三是依托教育基地,利用党史档案举办展览。利用国庆节、建党节、校庆日和国际档案日,举办“线上+线下”的党史学习系列主题档案展览,增强党史教育的鲜活度及体验性。例如,学校的校史馆、桂北校园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这些教育基地不仅有传统载体的档案史料,而且拥有全方位、三维互动式红色文化教育和教学环境,能现场体验VR虚拟场景,使红色档案“活”了起来,让红色教育变得有形可见。

四是开展现场感受式教学,厚植革命理想信念。将党史课堂“搬”到红色基地,开展现场感受式教学,让红色教育“热”起来。在革命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博物馆、烈士故居、纪念馆、展览馆等基地,开展现场教学,让红色教育“火”起来、“亮”起来。

(3)讲好红色故事,领略红色档案文化精髓

将红色档案编研成果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让红色档案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素材。运用档案、资料编撰成传记、故事、戏剧、情景话剧、歌舞剧、书画作品等多种多样艺术形式出现的党史编研成果。使党史档案编研成果显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艺术性强、吸引力大,提高党史档案编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果。结合档案编研成果,抓好系列专题的学习、民主生活会、党课、培训等,邀请宣讲团开展专题宣讲、党建品牌创建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讲好党史故事,开展红色档案故事以微党课的形式分享活动、开展“感党恩跟党走”演讲比赛、编排党史故事情景剧、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开展革命歌咏比赛、红色主题书画赛等的多种形式活动,掀起讲红色故事的热潮。营造学习党史教育、感受峥嵘岁月、崇尚革命英雄、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氛围,赓续革命精神血脉。

(4)服务社会,研发系列档案文化产品

桂师档案工作者及相关研究人员,利用自身文化、技术优势,帮助地方开发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发展红色经济,扩大服务面。比如,创新编研形式,帮助革命烈士校友的故乡——广西平乐革命老区张家青草塘推出旅游红色文创产品,根据该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汲取当地红色元素,设计出适合当地的、满足市场需求的、独特创新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在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区域红色旅游的知名度,促进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在文化创意产品中融合红色文化内涵,以满足各界各阶层游客对红色旅游文化高品质的追求。这些饱含红色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让红色文化润物无声。档案编研成果变得通俗有趣,艺术性强。

(5)借助先进技术,创新宣传模式

“互联网+”时代,利用档案进行党史教育,不仅要遵循惯例和传统模式,还需要拓展思路,积极探索数字和网络的发展方向,把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优势。运用大数据技术,将传统载体的党史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推进红色档案资源从纸质变“数质”,运用云计算技术,推动形成“红色档案云”。增强互动,注意内容的更新率,以符合“快阅读”“微阅读”信息的处理习惯。建立党史特色信息网站,进行党史档案编研成果在线宣传。比如,通过网站、电子校报、广播、微视频、电子宣传屏幕、易班、微博、微信、“学习强国”APP、“每日学党史”手机微课堂等不同载体,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党史档案宣传,形成“线上+线下”齐宣传的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此外,向媒体投稿讲述红色党史故事,积极主动向社会宣传党史学习教育,扩大党史学习教育的传播面和影响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党史档案编研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的工作,红色档案编研工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工作者肩负着历史责任,着力抓好中心工作,有效提高党史档案编研究水平,深化职能,服务大局,发挥档案编研资源优势,继续促进档案编研成果服务于社会和文化,实现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

[2]高军龙,寇荷超.“中国梦”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路径探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5

[3]朱兰兰.试论民国历史档案编研的滞后性及改善途径[J].档案学通讯,2006

(作者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笔谈(续前)
立足高质量发展 锻造过硬干部作风
党史学习教育重在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党史学习教育重大意义的三重维度
学史增信:增信仰信念信心信任
立政德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