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灸不同经穴干预产后身痛的临床观察

2021-11-20黄晓飞刘建武邓陈英胡美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身痛经穴膀胱经

黄晓飞 刘建武 邓陈英 胡美凤 李 芬

1.江西卫生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52;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3.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4.江西省惠民医院,江西 南昌 330046

产后身痛又称“产后遍身疼痛”,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1]。产后本多营血亏虚,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不合理使用空调等不当护理措施,风寒湿等外邪乘虚而入,稽留关节、经络,致使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研究[2-3]表明艾灸是干预产后身痛的有效方法,但艾灸不同经穴所产生的疗效差异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艾灸不同经穴干预产后身痛的疗效差异,从而优选出干预产后身痛的最佳经穴,提高艾灸干预产后身痛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产后身痛患者来自于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年龄22~46岁,随机分为督脉灸组、膀胱经灸组、胃经灸组,每组各30例,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产后身痛的诊断标准[4]:①产时产后失血过多,产褥期起居不慎,当风感寒,居住环境潮湿阴冷;②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畏寒恶风,关节活动不利,甚者关节肿胀;③病久不愈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变形;④抗“0”、血沉均正常。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产后身痛诊断标准;②年龄22~46岁;③愿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

1.4 排除标准 ①由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身痛、关节痛;②合并有肝、肾、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的患者;③不合作者,如合并有精神疾患,或不愿合作者。

1.5 方法 选穴:①督脉灸组:大椎、至阳、命门;②膀胱经灸组:膈俞、脾俞、肾俞;③胃经灸组:足三里、粱丘、犊鼻。

操作方法:在安静、温度适宜的治疗室,医者向患者说明相关操作情况,消除其紧张情绪。点燃艾条(生产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批号:赣药制字Z20090358)。①督脉灸组:俯卧位,取大椎、至阳、命门穴;②膀胱经灸组:俯卧位,取膈俞、脾俞、肾俞穴;③胃经灸组:仰卧位,取足三里、犊鼻、梁丘穴。三组操作时均距离皮肤 3 cm 左右进行悬灸,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次悬灸40 min,每周悬灸3次(隔天灸),2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及时记录治疗前后研究对象的相关量表信息,以便收集数据。

1.6 疗效观察 ①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标准[5]:观察评分表中的5项,分别为:麻木、沉重,项背不舒,乏力、倦怠,怕风冷,汗出;分值为0~6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量表[6]。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三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督脉灸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差值均高于膀胱经灸组和胃经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经灸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差值高于胃经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差值比较

2.2 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三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督脉灸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均高于膀胱经灸组和胃经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经灸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高于胃经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差值比较

2.3 三组治疗前后PPI评分比较 三组治疗前PP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治疗后PP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督脉灸组治疗前后PPI评分差值均高于膀胱经灸组和胃经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膀胱经灸组治疗前后PPI评分差值高于胃经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三组治疗前后PPI评分及差值比较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产后身痛主要是由于产后气血亏虚,经脉失养或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属本虚标实,治疗以益气养血、祛邪通络为原则。艾叶芳香,性辛、苦、温、微甘,可通十二经脉,具有扶正祛邪、温通温补、温经通络的功效。研究表明艾灸有较好的调节和维持 CD4+/CD8+平衡的作用,对机体整体免疫功能及免疫平衡具有良性调节作用;艾灸足三里可提高血清IgM、IgG水平,提高免疫功能[7-8]。艾灸相应经穴可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抵御病邪能力[9]。艾灸具有红外线特性,发出的红外线可从浅表部位通过热量传递穿透至肌肉深层,加强人体皮肤下的局部组织代谢,降低灸疗部位的周围神经的兴奋性而有利于病灶部位的组织细胞功能恢复[10]。

督脉为“阳脉之海”,统帅人体一身之阳气,对阳经有支配补充的作用,是促进脏腑与脏腑之间的沟通,体表、体内阴阳的一个交通枢纽的补充,同时督脉分支及络脉与足太阳膀胱经联系,故督脉对脏腑有调养、补充的作用[11-12]。大椎穴通调督脉、固卫安阳、疏风解表、助阳散寒,是治疗卫阳不固、阳虚感寒及虚损虚劳的首选穴[13]。至阳穴区被认定为督脉上阳气最充沛的位置,有温阳通阳、宣通阳气之功、能够振奋心脑的阳气,达到开窍祛邪的效果;命门穴补益肾阳、固本培元之效,故悬灸督脉经穴能达到振奋阳气,温经散寒的功效,以此则阳气得运,肌表可固,外邪不入,内滞风湿不留,并能调养脏腑功能[14-15]。足太阳膀胱经在《灵枢·经脉》中载:“是动则病,冲头痛……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产后身痛的临床症状正是膀胱经主治病症,背俞穴涵盖了脊神经的内容,悬灸干预背俞穴能影响信息的输入,引起中枢反应,促使机体自我调节,发挥双向调节作用,调整脏腑功能;通过神经作用引发体液机制的变化产生一系列内部复杂的自我调整,调动体内正气和一切有利因子的功能,共同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恢复生理平衡状态、消除疾病、抵御疾病的目的[16]。“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膈腧为血会,具有补血养血、凉血活血之功。脾俞具有健脾利湿,培补后天之功效。肾俞补肾壮腰,培补先天。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下合穴,具有扶正培元,调补气血,为强壮保健要穴;梁丘为胃经郄穴,具有通经利节、通络止痛的功效;犊鼻穴通经活络、善疏风散寒。

本研究表明,悬灸干预督脉经穴、膀胱经经穴、胃经经穴均可改善产后身痛临床症状,且督脉经穴优于膀胱经经穴、胃经经穴,为艾灸干预产后身痛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身痛经穴膀胱经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只要3个动作,解决身体90%的疾病
青藤外敷散模型家兔膝关节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
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穴位注射法治疗血虚受风型产后身痛52例临床探讨
肾经、膀胱经开合时间与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