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43例临床观察

2021-11-20毕玲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证候服用黏膜

毕玲莉

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河南 焦作 454000

腹泻在儿科疾病中的发生率较高,迁延性腹泻的病程在两周至两个月,发病原因包括感染、免疫缺陷等,以大便次数多、性状改变等为特征,易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情况滞后等[1]。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儿童迁延性腹泻多采用抗生素、肠道微生态调节药物等,虽可减轻临床症状,但对肠道功能的改善情况欠佳,而中医认为,迁延性腹泻已造成脾胃受损,相关西医治疗会加重其损伤程度[2],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监督部门批准,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87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方式将纳入患儿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4例;年龄1~10岁,平均(5.12±2.93)岁;病程14~21 d,平均(18.03±2.17)d;大便次数4~6次/d,平均(4.97±0.22)次。观察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1~11岁,平均(5.25±3.01)岁;病程14~20 d,平均(17.86±2.06)d;大便次数4~7次/d,平均(5.02±0.19)次。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大便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3]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迁延性腹泻的中西医诊断标准。腹泻时间在14 d以上,但不超过2个月;腹泻次数每天4次以上。具有反复大便溏泄、食少纳差主症,并伴有1项以上脘闷嗳气、面色萎黄、恶心呕吐等次症。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病程为2周至2个月;每天大便4次以上;患儿年龄1~12岁;患儿家属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加入。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脏器功能异常、全身性疾病等;无法耐受本研究疗法;寄生虫、细菌性痢疾等;本身有营养不良、佝偻病等;严重脱水患儿;中途退出患儿。

1.4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口服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制药,国药准字H20000690,3 g×10袋),用法用量:2岁以下患儿服用1~2袋/d,3次/d,2岁以上患儿服用3袋/d,3次/d,温水冲服;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国药准字S19980004,0.5 g×36片),用法用量:3岁以下患儿服用2片/次,3次/d,3岁以上患儿服用3片/次,3次/d;口服葡萄糖酸锌片(海南制药,国药准字H46020030,70 mg×100片),用法用量:1~6岁患儿服用0.5片/d,7~9岁患儿服用1片/d,10~12岁患儿服用1.5片/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接受运脾温中止泻汤联合推拿治疗。药用:赤石脂15 g,石榴皮、藿香、茯苓、芡实、伏龙肝各10 g,肉豆蔻6 g,呕吐严重患儿加丁香、竹茹各6 g,腹痛严重患儿加木香、白芍各6 g,食少纳呆患儿加六神曲、炒麦芽各6 g,上述药物1剂/d,水煎至120 mL后分早中晚3次服用,推拿治疗将推、揉、捏手法分别作用于脾土、七节骨;板门、中脘、天枢、长强、足三里、神阙;脊部,推拿治疗1次/d,40 min/次。两组均治疗14 d。

1.5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相关证候积分标准[5],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大便稀溏、腹部胀痛、食欲不佳证候进行计分,根据严重程度计0、2、4分,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②肠黏膜功能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后取两组患儿的晨起空腹静脉血适量,离心分离血清,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中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的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组内比较行独立、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大便稀溏、腹部胀痛、食欲不佳的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证候积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2 两组肠黏膜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ET、DA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ET、DA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肠黏膜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中医学中常根据迁延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将其归于“久泻”的范畴,最早在《证治准绳·幼科·泻》中有记载,该病主在脾胃,脾胃司水谷运化,掌升清降浊,《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有记载:“小儿胃肠嫩弱,因解脱逢风冷乳食不消而变生吐利也。”小儿迁延性腹泻多由饮食内伤、外感六邪引起湿邪停滞、脾虚胃弱、清浊泻下所致,日久则迁延不愈,而小儿为纯阳之体,治疗以健脾补胃、扶正固本为宜,应用西药易导致脾胃进一步损伤[6]。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运脾温中止泻汤与推拿联合治疗,运脾温中止泻汤中肉豆蔻为君药,有温中散寒、温脾暖胃、敛肠止泻之效;藿香为臣药,可化湿降浊、扶助脾胃;赤石脂为佐药,是中药中的矿物药,有涩肠止泻、健脾补虚之效;芡实、石榴皮、伏龙肝、茯苓为使药,其中芡实祛湿健脾、止泻培元,石榴皮可治日久水泻,伏龙肝温脾和胃、暖中降逆,茯苓调节脏腑、利水燥湿,全方清补兼具,通涩相配,有健脾和胃、止泻温中、培元固涩之功[7-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大便稀溏、腹部胀痛、食欲不佳的证候积分显著小于对照组。现代药理学研究[10-12]表明,茯苓用于治疗便溏泄泻可松弛肠管,预防溃疡发生,并降低胃酸水平;赤石脂中含有成分占比大的四水硅酸铝,口服进入肠道后可形成硅酸盐胶体溶液,吸附胃肠中的炎性渗出物、毒性物质等,进而保护胃肠道黏膜;藿香应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可减轻炎性因子的作用,并可调节免疫因子平衡。推拿常用于12岁以下腹泻患儿,无论配合西药还是中药都有显著疗效,本研究中揉天枢、神阙的手法有理气和胃、消积降逆、止泻利滞的功效,捏脊手法可调节脏腑,还可通过刺激神经促进消化功能恢复[13],推拿与运脾温中止泻汤相配合可实现标本兼顾、温中健运。ET和DAO是反映肠黏膜功能的常用指标,当胃肠道黏膜出现缺血或坏死会引起ET水平升高,当肠道的运动功能、黏膜受损受损时会引起DAO水平升高[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ET、DA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肠黏膜功能,应用效果优于单独常规治疗。本研究疗法应用于其他胃肠道疾病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证候服用黏膜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82例后壁黏膜完整隆凸阴道缩紧术临床观察
良书每月一副,按编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