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机制研究
2021-11-20唐江云卿玲杉刘永波
唐江云,杨 红,胡 亮,曹 艳,卿玲杉,刘永波,向 平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金融支持则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从2004 年起,连续 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都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金融在促进农业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农业科技创新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农业科技发展较快,融资需求呈增长趋势,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然而农业科技创新的公益性、高风险性、长周期性、资金需求特性与金融支持要求的盈利性、安全性、短周期性、资金供给性间的矛盾,导致原始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陷入金融困境。如何精准发力有效解决矛盾,明确农业科技创新与金融融合的运行机制,金融支持模式成为农业和金融领域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围绕农业科技创新生命周期及产业链,研究不同的创新阶段以及转化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与金融结合的运行机制,并首次提出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产业联动机制,以期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 资本作用机制及路径
资本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各种金融资本形态对农业科技创新不同阶段的支持上。农业科技创新一般历经研发、推广、转化、产业化等几个阶段[1],需要不同性质、不同数量的资金支持,各种金融资本形态可以满足不同生命周期农业科技型企业从事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2],资本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条路径:一是政策性金融作用路径。农业科技创新种子期,由于研发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内源融资、财政投入、政府补贴、创投引导基金、研发基金[3];二是市场化金融作用路径。初创期研发产品转化需大量资金,但市场风险高,资金来源形式多样,包含政府基金、创业者投资、风险投资、融资租赁、担保贷款、民间借贷、互联网金融等,但以风险投资、融资租赁、政府基金为主;三是混合型金融作用路径,主要是由政策性金融、市场化金融组合形成的金融资本形式[4]。企业处于成长期,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农业科技企业或产业化项目具备盈利能力,为规模扩张仍需更多资金支持,银行信贷、票据融资、商业信用等投资形式进入,并形成银行与风险投资、政府等形成的投贷联动模式等,沿着各自组成部分的路径发挥资本作用;成熟期农业科技企业规模较大,抗风险能力增强,风险投资退出。为企业长远发展,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上市融资成为获取资金的主要、长期渠道。
2 政府支持机制及方式
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供求机制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科技创新金融供给方,一方面发挥引导、服务作用,制定推进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政策,提供相应资金支持。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通过立项、无偿资助等方式,支持包含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多个领域,引导涉农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创业,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星火计划”亦是通过财政支持、项目立项的方式,重点支持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及信息化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创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保障,针对农业科技难点,每个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左右。通过项目完成情况监督、政策性资金使用监督等,促进社会效益的农业科技研发,促使企业提高科研能力。一方面政府弥补农业科技金融市场失灵和市场残缺,通过设立农业科技贷款、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农业科技补贴、政府担保、政府保险等形式,引导金融机构和市场资金的投入[5],发挥杠杆作用和倍数效应。
政府在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当中,集资金供给方、需求方、中介于一体,广泛参与了农业科技金融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金融市场引导者和控制者的作用[2]。
3 风险分担机制及途径
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所面临的流动风险、收益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应对流动性风险,市场金融通过证券交易、直接融资,分担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和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应对收益风险主要通过横向分散和跨期分散机制,发挥市场较强的风险分担能力。横向分散是通过金融体系提供不同的金融工具,将科技创新风险分散给投资者。如银行贷款分散企业的投资风险,企业若破产,银行将承担企业贷款部分的投资损失;又如务于农业科技的商业银行主要是国有银行,特有的股东性质决定相互不能完全独立,分担了商业银行和投资者的破产损失风险。跨期分散是通过构建投资组合进行不同时期的投资[6]。如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投资金额大小不等,可以选择不同的筹资渠道、长短期负债不同组合、股权和债务的不同组合,降低财务风险[3];又如产业链上农业科技型企业构成利益共同体,相互担保,获得研发、推广、销售等方面的金融支持,从而分散风险,共享利益。
4 支撑保障机制及构成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离不开功能完善的金融支持保障体系的有序运转。金融支持保障机制主要由金融信息保障体系、信用保障体系、保险保障体系三大体系构成。金融信息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了农业科技服务中介机构、融资服务中介机构、社会化服务机构、公司、互联网几大板块,可以将农业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和供给连接起来,从而可以使资金的利用更高效、更合理,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在农业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金融信息保障体系发挥的作用程度不同。在研发阶段,农业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对项目的开发价值、创新主体的研发能力、科技成果等进行鉴定和评估。在科技成果转移阶段,融资中介服务机构不仅可以对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条件、市场价值和风险、资信状况、企业家信用状况等进行评估,为信贷、股权和债权融资提供基础;还可以为合作双方撰写计划书、项目建议书、可行性分析报告、投资报告和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项目合作双方的投融资谈判中,促成双方的合作,提高科技投融资的成功率。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需要社会化服务机构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涉农主体对科技创新的意识,增强创新动力;也需要证券公司帮助农业科技型企业上市。在农业科技金融活动中,离不开“金融 + 互联网”模式,信用评价平台、融资平台、贷款平台等可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评级授信,降低交易成本,提供快捷服务。金融信息保障体系是为科技创新工作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为合作双方提供优良信息交流、交易平台的必要手段。
信用担保体系是为了使资金的“放大”和“管杆”功能得以保证和约束,从而更好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顺利进行。世界上大部分的信用担保组织或机构都是政府出资设立,主要有担保机构和担保保障资金2种形式,科技信贷担保机构主要为具有先进性和市场性,符合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项目提供担保;政府为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激烈、经济效益好的科技项目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也为承担了科技信贷损失的机构或组织给予相应的、合理的补偿。总之,利用信用担保的杠杆作用和间接分配财政资金,以此引导信贷资金或其他资金支持相关企业的科技研发和技术突破。
保险体系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它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补偿和融通体系来为科技发展提供保障,防控风险。保险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由于科技研发失败造成的巨额损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和降低潜在民事赔偿责任,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农业发展受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生物物种等诸多因素的显著影响,且这些影响因素都是无法预测且不可控的,因此可以利用保险的相关保障机制和产品服务来降低风险系数,为农业企业提供保障和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保险体系必不可少。
5 产业联动机制及范式
产业联动机制是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主,解决从研发到市场的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整个创新周期的融资问题,其中资本作用机制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政府支持机制发挥引导和规范的功能,风险分担机制和支撑保障机制实现对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的有效补充。四种机制作用围绕产业链在农业科技创新周期中各个阶段,进行多维度深度融合(具体如下图1),如农业科技创新的种子、初创期以政府支持机制为主,形成“政府支持机制(财政投入、创投基金)+资本作用机制(政策性金融作用路径)+研发/技术/产品”融合模式(简称“政资保”);农业科技创新的成长期即成果转化阶段,形成以资本作用机制(市场性金融作用路径)为主的“资本作用机制(市场性金融作用路径)+风险分担机制+支持保障机制(信息、保险、担保)+政府支持机制(基金、项目、担保)融合模式(简称“资风保政”);农业科技创新的成熟期即成果产业化阶段,形成以产业为主的“产业化+资本作用机制(混合性金融作用路径)+风险分担机制+支持保障机制(信息、保险、担保)+政府支持机制(补贴、担保)融合模式(简称“产资风保政”),并协同发展,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产业联动机制(具体如下图1),驱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产业联动机制的作用下,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机制逐渐形成了金融、农业科技、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的范式,如“金科”“金产”“金科产”范式[7]。
图1 产业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