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茂名市1972—2017年高温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2021-11-20李晓枫莫梁狄黄冬至钟雄蔼

关键词:日数茂名市西太平洋

李晓枫 莫梁狄 黄冬至 钟雄蔼

(茂名市气象局,茂名 525000)

0 引言

《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来(1909—2011年)中国陆地区域平均增温0.9~1.5 ℃,增幅速度高于全球水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温热浪频繁发生,在未来全球增暖背景下,中国区域气温将继续上升,高温热浪天数将显著增加。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作为一种高影响天气,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谈建国指出中国大部分城市高温热浪呈增加的趋势,华南是中国高温灾害高风险区域之一。许薇等指出,广东省近50年各地区的高温日数基本为上升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进入高温日数偏多期。市县研究中如云浮、肇庆、湛江等均出现高温日数增加趋势,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出现在6—8月,但变化特征表现出区域差异性。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赖天文基于茂名各县区1971—2004年的气候资料研究指出,茂名地区年气温每年上升0.03 ℃,本研究以茂名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72—2017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对高温天气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以期找到茂名市高温的气候变化特征。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茂名国家气象观测站1972年正式开始气象观测记录,受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影响,2002年气象观测站由茂名市区迁移到茂南区山阁镇禄村狮子岭,对新、旧站2002年1—8月的对比观测资料分析发现新站的平均气温比旧站偏低;对迁站前后气温资料采用t检验法做均一性检验,为了减少气候变化,取迁站前后的样本数不超过15 a,结果表明迁站前后年平均最高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差异不显著(未通过0.05信度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此外,茂名市区域内信宜、高州、化州、电白气温均明显上升,高温日数显著增加,倾向率分别为3.99 d/10 a、4.30 d/10 a、3.15 d/10 a、1.07 d/10 a,据此可知,迁站对最高气温的影响不大,高温日数的增加是气候变化导致的结果,高温日数序列是均一性的,可以合并使用,不做均一化处理。本研究选用茂名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72—2017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 2.5°×2.5°再分析资料作为基础研究资料。将日最高气温≥35 ℃日数定义为高温日数。通过趋势分析、相关系数法、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Morlet小波变换分析高温日数的时间变化、突变检验及周期性,而后利用合成分析高温日数较多(少)年份5—9月500 hPa平均高度场的特征。

2 高温日数的变化特征

1)高温日数的年际变化

1972—2017年茂名市共出现395次高温日,年平均高温日数约为8.59 d。逐年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茂名市高温日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46年间出现高温日数最多的是2016年,为24 d,1973年无高温日。高温日数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倾向率为3.52 d/10 a(通过了0.05信度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由突变分析可知,1987年高温日数发生了增加突变,但未能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标准,说明突变不明显。1981年后高温日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图1 茂名市1972—2017年高温日的年际分布Fig.1 Interannual distribu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days inMaoming from 1972 to 2017

2)高温日数的月际变化

茂名高温日均出现在5—9月,其中7月最多,为155次,占高温天气发生总次数的39%,其次是8月,为140次,占总次数的36%;5月最少,为9次,占总次数的2%。

3)高温日数的周期性特征

茂名市高温日数的小波变换系数实部时频分布(图2)显示了茂名市近46年高温日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振荡。茂名市高温日数存在着时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20世纪80年代至今存在5 a的年际周期,且周期振荡基本稳定地贯穿了整个时段,同时具有准13 a和23 a左右2个显著年代际振荡周期,年代际变化信号最强的是23 a左右。在5 a和准13 a的周期振荡的基础上,可推测下一个高温日数明显增多的时期大概出现在2020年左右。

图2 小波变换系数实部时频分布Fig.2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real part of thewavelet transform coeきcients

4)高温强度特征

茂名市1972—2017年,除了1973年以外,其余年份极端最高气温均在35.0 ℃以上,极端高温≥37.0 ℃的年份仅有7 a,46年间茂名出现极端最高值为37.9 ℃(出现在2003年7月22日),周边相邻城市中湛江高温极端最高值38.4 ℃,阳江高温极端最高值38.3 ℃,相较而言,茂名高温极端最高值较低。

3 副热带高压对高温的影响

邹燕等通过对1961—1999年7—9月各高温过程环流背景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华南高温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张志薇等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华中地区为高压控制,下沉气流利于高温天气的发生、发展。史军等研究表明,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稳定且位置偏西时,我国南方高温日数就是明显偏多。本地研究中,李英等通过分析化州20次连续3天以上高温天气形势,认为化州高温热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与副热带高压密切相关。茂名市46年高温日数主要发生在5—9月,通过对年高温日数排序,选取5年高温日数大值年定义为高温日数较多年(简称为较多年),反之为高温日数较少年(简称为较少年),得到高温日数较少年为1973、1975、1977、1984、1995年和高温日数较多年为2007、2014、2015、2016、2017年。考虑到再分析资料的高度场系统性地偏低,本文以587 dagpm值线作为度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的标准,通过对较多(少)年5—9月500 hPa平均高度场合成分析发现,与较少年相比,较多年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偏大、偏强,且呈带状分布,较多年西伸脊点明显偏西,茂名在高温日数较多年份的夏季,是完全处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的。从较多(少)年5—9月副热带高压平均强度、面积指数(表1)来看,与较少年相比,较多年副热带高压强度、面积指数明显更大。1972—2017年茂名高温日数与当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指数相关系数为-0.132,呈弱负相关(未能通过0.05信度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北时,高温日数有所偏多;1972—2017年高温日数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指数相关系数为-0.489,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了0.05信度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进一步表明,当西伸脊点偏西,高温日数明显偏多。综上所述,茂名高温天气与副热带高压密切相关,当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偏西时,茂名高温日数将明显偏多,高温日数与当年副热带高压强度、面积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指数呈弱负相关,从相关性来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对高温影响更为显著。

表1 茂名市较多(少)年5—9月副热带高压强度、面积指数Table 1 Intensity and area index of subtropical high in Mayto September in Maoming

猜你喜欢

日数茂名市西太平洋
南方多地9月热到破纪录
皮山县沙尘天气统计分析及影响
弟弟是个胆小鬼
我的弟弟
1961—2015年水城县雨凇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4年济南市霾日数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