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迦尕,深藏在六枝崇山中的侠气

2021-11-19聂建云

乡村地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族人苗族竞技

聂建云

双手舞棍,足尖点地,身体旋转,蓝白黑三色构成的蜡染百褶裙裙角飞扬,如武之舞,如舞之武。两个“四印苗”女孩切磋对打,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人赞叹。

每逢春节或是“四月八”,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窑镇桥梁村都会上演“侠义飘飘”的花棍舞,又名“迦尕”。“迦尕”是音译,是六枝“四印苗”在迁徙过程中为了防御外敌而演变出的一系列“武术”动作,后来逐步演化为民族竞技运动项目,2019年,迦尕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要了解迦尕,少不了提到迦尕技艺传承人彭忠学,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迦尕”,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场豪情万丈的江湖史诗。

缘起,在族群防御中形成

今年61岁的彭忠学,身形矫健,常年运动让他身上透着一种坚毅的气质。人们遇到他,总会忍不住请他比划两下,想见识下“深山里藏着的高手”。

作为苗族迦尕传承人,从20岁起,彭忠学便开始在村里自愿教授迦尕技艺。如今他的学生年龄层覆盖很广,上至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小到五六岁的孩童,已有200余人。

“迦尕,汉语叫作花棍舞,是我们‘四印苗’在迁徙防御的过程中产生并传承下来的。”彭忠学介绍,大致在明代初期,“四印苗”从中原一带迁到六枝的崇山峻岭中,在艰难的长途迁徙中,为对抗野兽袭击、抵御外敌,慢慢演练出守卫自身安全的迦尕。

“四印苗”是苗族的一个支系,因其服饰上独特的“四印”图案而得名,即衣服的前胸后背左膀右臂各有一个“大印”。这些神秘古朴的图案蕴藏着民族的记忆,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其中,妇女衣饰颜色多为深蓝色或黑色,短服长裙,短服和衣袖上都绣有色泽鲜艳的方形图案,男士的装扮则以素色为主。

据新窑镇“四印苗”的老人们讲述,历史上,“四印苗”女首领占斯莾斯妹(苗语音译)在带领族人迁徙到贵州时受到伏击,首领便带领族人用木棍与敌拼杀,经过艰苦的战斗,族人虽逃离了出来,但是女首领却战死。后来,逃离出来的族人为了纪念这位女首领,便把她在迁徙中带领族人与敌作战的武术动作沿袭下來,并运用在了族群防御和民族庆典中,经过长期的演变,这套武术动作不但是对祖先的一种特殊纪念,还成为了“四印苗”的传统竞技体育项目,为“四印苗”人所酷爱。

从防御、纪念到竞技、表演、强身健体,手中的工具从曾经的武器变为了如今充满审美艺术的花棍,迦尕这一民族技艺的演变正是民族和谐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成为新窑“四印苗”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独家记忆”。不论何时,迦尕总能将分散在外的苗族同胞在特定时间聚集在一起,用其承载着的民族精神与情感让人记住乡愁,回味历史。

精神,在代代传承中延续

随着发展演变,迦尕成为了“四印苗”男女青年表演的一种竞技活动,其竞技形式主要有单人竞技和双人竞技两种,单人竞技每组由四人组成,双人竞技每组八人。在单人竞技时,竞技人员各以自己为中心,演练出各种动作套路;在双人竞技时,竞技双方彼此相互配合进行双人对打,双方通过攻防兼备的动作,再现了“四印苗”久远的历史,展现了其无畏的民族气魄及不卑不亢的睿智和尊严。

通常,在民族节日迦尕竞技时,会先由苗寨的寨佬选出一片宽阔的场地作为竞技场地,接着寨中的长辈会给队员进行梳妆打扮,并穿戴民族盛装。通过一道道充满仪式感的准备工作以后,寨佬开始主持开展竞技活动,竞技队员便踏着轻快的步伐走上场进行竞技,整个竞技过程庄重而热烈。

桥梁村的村民们不论年纪大小,都或多或少会一些迦尕动作,“每年春节或是四月八,我们都会在村里进行迦尕表演,有时在集市上也会表演,村子里的小孩见得多了,也能比划两下。”彭忠学说。

“迦尕的动作套路多,一套精简动作表演下来要十五分钟时间,人越多越震撼。”彭忠学介绍,迦尕由进、退、踢、打、攻、守等步骤相互组合形成,主要的动作套路有龙泉玉洞、现龙藏虎、虎凭柴门、猛虎推山等,这些套路动作通过肩、肘、胯等部位协同把身体各个部位充分调动起来,让身体和动作完美结合,从而达到克敌制胜,攻防兼备的效果。在今天,它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打一段下来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明显感觉到很累。

在民族技艺的发展与延续中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迦尕的“进化”,实现了武术动作和体育技巧的完美结合,每一个动作都灵活多变、流畅自然、搭配协调。

民间文化,在非遗保护中光大

一种民间艺术的延续背后,更是一段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六枝“四印苗”的迦尕技艺不断发生着变化、丰富着内涵,但长久以来,六枝“四印苗”迦尕的传承始终是一对一、手把手的代续相传。

彭忠学坦言,以前,村里的族人要学习迦尕都是各家长辈亲自教给自家子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快节奏的变化,许多年长的迦尕传承人逐步淡忘了高难度演练技巧,在竞技活动中,新一代的传承动作难度日趋简化,迦尕传承技艺的难度和深度不断降低。

随着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视,迦尕传承迎来转机,彭忠学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个已到花甲之年的老人十分振奋,“从去年开始,我每周都在桥梁小学教学生们练习迦尕,六枝特区文化馆和学校期望通过学校课堂传承好这项技艺。”如今,彭忠学对将这项民族运动传承下去、传播出去充满信心。

四十多年来,彭忠学每年都会在村里教授小辈,让越来越多的族人通过学习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传承民族的精神和智慧的结晶。“教会了更多人,每次带着大家出去比赛或者参加活动表演,看着自己民族的东西能够得到大家的掌声和赞许,我的心中就很高兴。”彭忠学说。

传承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在代代相传的技艺教学中,六枝“四印苗”被越来越多人知晓,迦尕也走向了大众的视野,打开了人们了解这个民族的“窗口”。

从彭忠学口中,我们了解到世世代代生活在六枝崇山峻岭中的四印苗族至今仅有3000多人。“外面的人对我们了解不多,但自从迦尕表演走出去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们。我现在还健朗,想多教点学生,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传承好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

随着政府保护力度的加大,2019年,六枝特区苗族迦尕成功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项具有鲜明民族独特色的竞技运动,将带着诸多古朴的文化艺术特征,继续讲述着四印苗族的民族故事。(责任编辑/张芬)

猜你喜欢

族人苗族竞技
补妆
电竞种植记
我的爱和恨
E生命力
苗族老照片
花与竞技少女
漂亮的“银饰”
重建了506次的大索桥
苗族关于诗歌的一些观念
死亡谷里的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