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赛马,是激情、速度,更是对勇者的敬意
2021-11-19潘政保
潘政保
在众多的民族体育运动中,水族赛马可谓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之一。在贵州南部的都柳江流域,聚居着约四十万水族同胞。他们勤劳朴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勤耕巧织,种稻养鱼,婚丧相帮……而他们,还有着一个共同的浓烈爱好,那就是赛马。
水族的赛马,不同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北方游牧民族的赛马,多比骑技骑术,重在技术层面;水族赛马,展示的是速度,表达的是激情,散发的是欢乐,饱含着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信仰。
端节的重头戏——赛马
说到水族赛马,就不得不提到水族最重要的、被称为世界上历时最长的节日——端节,因为最隆重、最精彩的水族赛马,就在端节时举行。
端节是从秋季谷熟时(即水历的十二月)的某个亥日开始的,人们在饱尝了鱼包韭菜和其他美味佳肴之后,主人与宾客就一同来到端坡(举行赛马等活动的野外山坡)上,那里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声如沸。除了听水歌、看杂耍、买零食、购玩具,男女老幼们最期待的,就是观看那激动人心的赛马了。
水族赛马在开赛前,先由端坡附近某一寨子的一位寨老主持,举行一个叫“开道”的仪式。即在起跑处安放一张桌子,桌上摆着鱼包韭菜和酒等供品,寨老在桌前肃然而立,手持祭酒,酒撒端坡以祭开端的祖先,接着简要讲述端节来历,念咒并宣读着赛马的乡规乡约,而后与其他村寨的寨老共饮一杯。这位德高望重的寨老再上马绕跑道一圈后,人们撤除供桌,赛马方正式开始。
“开道”仪式反映的是水族先民遗留下来的领地意识,即该端坡的地盘归属哪个村寨,则那村寨享有优先权,需经他们准许,其他村寨的马匹才能入场比赛。如今,许多新设的端坡常位于几个村寨之间,于是一年一度的“开道”仪式,就由附近几个村寨的寨老按年份轮流主持,这是村民们不约而同形成的民主意识。
“开道”结束后,赛马就开始了。看!只见六七匹身健体壮、鬃毛油亮的马儿一字排开,站在了起跑线上,裸骑(即不放马鞍)在马背上的小伙或少年,目光炯炯,瞪视前方,似有夺魁非我莫属之凌厉霸气。一声清脆哨响,伴着几声叱喝——“驾”,马儿们便箭一般蹿出去,急速狂奔起来。一路上,骑手们不时扬起用竹根制作、缀有红绸带儿的鞭子,击打着马背,同时咬牙猛吼“驾!驾!驾……”马儿似能领会主人之意,更卖劲地奋起四蹄,飞奔向前。不过,世上的事物总有高低庸劣,跑了百十来米,差距便漸渐明晰起来,但也有难分伯仲者,几近并蹄同奔,相差毫厘,咬得十分吃紧!此时观众的心,完完全全被那挨得极近的几匹飞马紧紧地揪着,扯着,无法平静。突然,在某一处,后马加速飞奔,成功超越前马,人群中便骤然响起一片“哦哟——啧啧啧!”的惊赞声,夹杂着欢呼声、议论声,直到这一拨马儿都越过了终点线,人们悬着的一颗心才逐渐平息下来。
接着,是第二拨、第三拨……一拨拨马儿依次进入跑道比赛,上演着相似却不相同,令观众心情忽紧忽松、忽忧忽喜的竞速剧情。偶尔在某一拨马匹中,会出现“懒惰”者或“怯场”者,尚未跑多远就耍起性子来,踏步不前或斜冲出跑道离去,尽管骑手不断拽动缰绳,挥鞭击打,企图让它们“改邪归正”,它们却铁了心宣示着自己“自动弃权”的意愿。每每此时,常常引来观众们一片唏嘘声、叹惜声和忍俊不禁的咯咯大笑声。
现在都还只是小组赛,小组赛过后,每组的第一名将齐聚起跑处,来一次惊心动魄的决赛,那将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整个端坡活动的压轴重戏。
决赛时通常已临近傍晚,此时端坡上的人流大多涌向赛马场地,跑道两旁尽是黑压压的人群,无数双眼睛齐齐的盯向起跑处,人们屏住呼吸,静待着神圣激烈的竞速大戏上演。发令员一声哨响,马中的“佼佼者”们立即奋蹄飞奔,大有越跑越快之势。它们犹如一阵阵旋风,又恰似一道道各色闪电,在人们眼前呼啸而过,转眼间,又从另一侧嗖嗖的卷土重来,身后扬起阵阵尘烟,散向空中。两旁的人们惊呼着,高喊着,挥舞着,甚至蹦跃起来,为自己村寨的马儿或心仪的神骏呐喊助威。这是一个爱马的民族对力量与速度的崇拜,这是劳动大众对勇者与拼搏者的直抒敬意,这是水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节日表白的狂欢!
决赛赛出了优良中低,不同名次,各归其主。前三甲者最是荣耀,马主不仅获得一笔丰厚奖金,更赢得了这个爱马民族的每个人投来的羡慕目光。马主自然不会薄待自家良骏,在它额头戴上一朵大红花,牵着它悠然徜徉于端坡一两遭,引来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们驻足围观,指点夸赞,或笑语祝贺。待回到家中,定然少不了给它饱餐一顿上好的糯苞谷粒。不仅如此,自此之后,主人都会处处优待它,将其视作家中一宝,精心饲喂,用心调训,以期来年端节赛马时再度夺魁。
水族为何喜爱赛马
水族,作为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缘何如此钟情于马?钟情于赛马?这,就要追溯到水族的渊源史、生存史、迁徙史了。
根据专家、学者对殷商亡国变迁的历史、水族古文字及水书、水族历法、水族复杂声韵母系统、水语中保留着大量的中原古音及水族盛大年节——端节等的研究,认为:水族先民来自北方,初发祥于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方的骆谷水的骆人群体,后迁入洛水,又由北洛水东迁进入河南的河洛流域(洛河与黄河交汇的地区)。大禹治水时代,水族先民群体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河南商丘地区的睢水流域(水族人即自称为“睢”)。约公元前12世纪到11世纪的商末周初,水族先民群体为躲避商王朝的“活埋”危险或者周王朝的追杀而举族南迁,进入岭南地区(今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东部、福建西南部部分地区)。随后,水族先民群体转而进入广西邕江上游左江流域的“岜虽山”一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兵征伐岭南,因抵抗失败和受战乱影响,水族先民又迁往广西南丹地区,后逐步溯龙江而上,向西北方向迁徙,进入条件较为优越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定居生息,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在那兵荒马乱的远古岁月,在漫长的辗转迁徙过程,为了保护族群,捍卫家园,击杀敌寇,水族人必须具备强健的体格,掌握熟练的骑技才行,所以水族人早就形成了爱马喜骑、尚武尚勇的传统习俗,并沿袭至今。而在某一历史进程阶段,这一习俗融入到了祭祀仪式中,于是诞生了水族人一年一度的端节赛马盛事。难怪诗人杨昌盛先生在观看水族端节赛马,并了解其习俗大致渊源后,写下了以下两首有名绝句:
端坡跑马(一)
猎猎风驰山地马,
扬鞭越岭水家娃。
千年战事遗风在,
笑傲群峰震落霞。
端坡跑马(二)
无镫无鞍稳似粘,
铁蹄如电掠山间。
水家骑俗从何始,
血火求生自古传。
如今,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变化,农业机械、运输机械已大量取代人力畜力,使得农村饲养的马匹已大为减少。然而在水族地区,每个村寨里,仍有些村民喂着马儿,他们不图拉车,不为耕地,纯粹为了满足自己内心那一份爱马情怀。农闲之日,有时还会三五相邀,牵上几匹,寻一处宽坦土路,或无碍荒坡,来比比遛遛。
千年沧桑绝尘去,旖旎水乡景正妍。都柳江两岸的八月,草树葱茏,谷穗染金。再过二十余日,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端节。那时,这片神秘古朴的土地上,又将演绎着千蹄竞疾,万众欢呼的民族体育奇观。(责任编辑/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