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21-11-19熊大蓉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熊大蓉

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进,阅读教学目标进一步提升,这也就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实践的阅读教学环节中通过有效的方案提高阅读质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的出现,学生一方面可以获得扎实的基礎,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中可以看出,普通的阅读效果并不能够达到教学的初衷,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就需要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从课堂案例入手,对其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应试化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考试制度的影响,阅读教学的目的更倾向于得分与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环节中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讲解理论知识,甚至安排大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目的是为了能够提高初中学生考试成绩。在此种模式下,学生的阅读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说是为了获得高的分数,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还会让学生产生叛逆的心理,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反而会阻碍学生的身心成长。

(二)阅读教学单一化

阅读教学方式单一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也是影响阅读教学效率的一个主要因素。从目前的教学现状中可以看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阅读知识,教授阅读方法,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完成。这种单一式、填鸭式、应试式的阅读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却没有办法真正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增强阅读多样性

教师在教学的环节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这种模式的出现,是为了改变传统模式的不足,让课堂生动起来。阅读教学中,教师起好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教授《背影》这一课时,在正式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重点内容录制几分钟的微课发送到班级群或者是微信群中,并且公布课前预习任务。学生在课前结合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对文章进行初步阅读。这样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预习,阅读效率会大大提高;在之后的课堂上也会集中精神与教师积极互动。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状况给予反馈,并且对信息进行整理,找到学生的不足。其次,在正式上课的环节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些故事,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入教师所设计的氛围中,提高课堂上的互动效率。《背影》这一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述与父亲有关的故事。其中作者对于父亲的描述,不管是通过写作手法,还是通过写作结构都可以看出那浓浓的爱以及父亲对于儿子的关怀。而教师在针对课堂内容进行讲解的环节中,就要让学生意识到这浓浓的父爱成为了本篇课文最为重点的内容,因此在课后的练习环节中也要让学生针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重点的掌握。此外,课后的巩固阅读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给学生留一些小任务,让学生通过生活琐事去发现爱,表达爱,发到相应的平台,教师进行检查,以此来达到教学的初衷。教师再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目,让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二)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方能使之主动去读,主动去思考,主动去积累。

譬如每周的语文课中专门安排了一节阅读课。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安安静静的享受阅读时光,静下来,读进去。与此同时,老师节选名著中的精彩情节,重要人物,结合语文教学,先讲给学生听,触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导他们去读整本书;而不只是单纯的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被动的去读。此外,老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环境的支持,制作阅读指导课件,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融为一体,将之前静态课程转化为动态课堂,为学生创建出不同的教学情景,更立体、更直观的让学生初步了解所阅读的作品,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开展语文小组阅读活动,指导学生策划、组织、完成语文小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以《黄河颂》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为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黄河的相关资料,课上小组展示收集成果;教师为学生播放黄河相关视频,让学生去欣赏惊涛拍岸、一泻千里的壮观气势,将这些抽象的景观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视频,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尤其是领会黄河精神,体会抗战时期中华儿女不屈的精神和敢于同列强同生共死的悲壮心情……与此同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此种精神,教师还可以通过歌曲《保卫黄河》引导学生学唱、跟唱、合唱,拨动学生心弦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课后拓展延伸,开展与黄河、爱国有关的小组知识竞赛,歌唱比赛、朗诵比赛等语文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更好地呈现阅读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者这就是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三、结束语

阅读是一件长期的事,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教师善于引导、不断创新,需要学生数十年如一日的长期积累、坚持,这样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会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才能提高。新课改标准背景下,教师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爱好,以此来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克芳.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读写算,2021(20):7-8.

[2]罗红娟.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课外语文,2021(15):91-92.

猜你喜欢

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