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静:贵重的天真
2021-11-19彭洋
刘小静书法的格局基本都出现在她书体艺术的转身时期。她的第一次转身大约是在2010年,这是她书法风格蜕变和基本定型时期。
这时的她,逐步走出了探索期书体交织蒙顿的阶段,其书法艺术风格轨迹也更为清晰:在国内名师从理论到实践系统的指点下,她从汉碑一脉出落而来,以《张迁碑》为主的风格面貌,体现出一种率真稚朴、孤简斯文、雅致敦和、沉静安闲、贵气十足的气象。其书法以隶书、篆书见长,隶书作品古朴清雅,法度严谨又不失灵动,篆书作品朴茂浑厚,端整方刚而富有趣韵,其金石感中透着一股古味浓厚的书卷气。她弯路不多,一直走来只有从生涩到逐渐的成型、成熟,自成一格。看得出,她极力追求汉碑的朴拙、金文的雄浑、甲骨的天趣、唐楷之严端;笔法上隶篆相融并蓄,糅以她一以贯之的几分童体意趣的结字风格,显示了率性、雅拙、圆融的艺术趣味。我认为,刘小静的书法艺术所显示出来的风格中含有一种较可贵的品质,一种追求线条质量,大巧若拙的青涩、无忌、直接、率性、任性的童真趣味;无论结字还是章法布局,都以其涩拙而流畅的书写性,使作品呈现出质朴大雅的经文卷气。
出落成家,立身于隶书,对汉古碑帖大量长时间的心追手摹中,她确定了自己侪身书法名家的书法取向和风格定位的特征。
这一时期,她的作品很多,精品迭出。我尤为喜欢她的书法小品,同时也认为,她的小品是她最显心性的佳作。窄窄的尺幅中布白却十分空阔以至阔绰,用章谨慎,字如枝头碎叶堆叠成趣,小巧中流露出的却是大相底气;不论斜歪正着,就像小姑娘侧着头看人,质疑,打趣,求助,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思单纯到让人如临渊薮而不知所以,但它又是最含蓄的一种表白。书法中的布局和结字何尝又不是如此?几十年临池下来,上下求索,似乎欲寻遍了天下,有多少人能明白,只有最初就有的那份天性中的天真,原来才是最贵重的。
看得出的是,近几年,刘小静又一次陷入了对自己艺术的重新思考。所有书法家都明白,书法艺术并无不老之身,一种风格一旦形成,它就会进入成长、成熟、固化,然后“老”去的轨道。只有转益通变,才可以焕发青春,转身进入艺术新阶段。此时,苦苦追寻的她又一次开始问道于古,从篆书中开始了她的“寻觅真经”。
为此,她深入殷商西周大篆,从甲骨金文中取法,并创作了大量的篆书作品。她的篆书,尤得甲骨古拙朴茂、钟鼎苍茫凝重的金石之气。篆为体,隶为意,还有她心性使然的稚和拙。这种书体风格的艺术反串,在技法上形成了相得益彰的强烈互补,显示了她书法艺术风格的新境界和新高度。
她近年书写的一批虽不能尽随灵感但时代主题感特强的扶贫作品如《学习文秀 不忘初心》和抗疫题材等主题作品,艺术构思和艺术处理非常到位,突出表达的是主题所隐含的深沉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主题创作是有难度的,但她的每一件作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精心创作,尽显心性和艺术审美。我书我心,这才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真谛。
她最具自身艺术经典色彩的是她的近作《点燃信仰之光的壮乡拔哥》。这幅作品,入选中国文联、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国书协共同举办的“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至少近几十年来我国最成功的一个书法大展,它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水平最高、艺术品位最好、展厅效果最佳的一次重大主题展。展览聚合了全国书坛大家名家和骨干书家创作,通过书法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展览叙事的手法,“以历史为线,以大事件为点,以人物为魂,采用丰碑巨制的形式,记言录史”,使得这个书法展让人深感震撼。展出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现作者高超技法和风范,更体现了书法家以书记史、以书载道的创作理念和价值。
刘小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了她的作品,包括从人物选题、文章撰写到书法创作。对她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态的创作。而她拿出的这幅作品,扎扎实实地反映出了她书法艺术的新高度。
《点燃信仰之光的壮乡拔哥》仍以其擅长的隶书书写600多字全文,作品采用手卷的形式,纵式五幅卷,看得出,她力求用汉碑端庄、古朴的风格来表达严肃厚重的历史主题,达到作品形式与书写风格的统一。刘小静在陈述当时创作的情形时说道,她尽量保持最自然的書写状态,忽略技巧,甚至忘掉技法,而是带着崇高敬仰之情去创作整篇作品,以书抒怀,让感情自然流露和表达。整篇作品流畅、自然,呈现出静穆、古雅的气息,对革命先驱的崇敬之情跃然纸上,感情质朴、真挚,是一幅文、书俱佳的优秀作品。
刘小静是近十年来中国南方最活跃的女书法家之一,也是“八桂书风”的积极推行和践行者。其书法作品常散见于全国、省内书法大展。作为一名女性,任省一级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在国内并不多。她的身影和讲座也常现于各艺术研讨会和院校,是一个从理论层面到创作层面均佳的我国一线女书法家。就艺术成就而言,刘小静的隶书已经显现出个人的风格和面貌,这对一个书家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现代书风运动逐渐沉寂以后,崇尚经典在我国书法界日益成为主流。但是,如何找准中国当代书法的大方向和大定位,却一直成为书家们一种时代性困惑。承袭传统,成为书家们自我艺术造就的理念及技术进步的法宝,这种思想和方式,刘小静是有相当的理论清醒的,这使她少走了许多的艺术弯路。实际上,她选择隶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除了审美取向,多少还带有她对当代书法的历史定位有一定理论判断的思考。
隶书在当代形成了一个发展高潮,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隶书精品以及一批书法家。相对于楷行草篆等书体,隶书可能是当代中国书法发展中最具有探索空间和艺术实践的书体,也是最可能破局的书体。谨严一路,早被秦汉以来的先人封疆;清代的“碑学”与“帖学”仍在探讨,而抒情浪漫一路,尚余间隙。刘小静选择的是中间道路,从这个意义看,刘小静是有悟性的,也是有践行的明智的。她在我国女性书法家中,能有自己的书法语言表达,这并不多得。
刘小静的气质成全了她的艺术。少年时留下的娇小怡人的孩儿气息,几乎蔓延了她整个青春以至如今。尽管历经磨难与沧桑,但这种率真雅致的气度,不仅在生活中更在她的书法艺术里保留了下来。她的书法的字法虽师出有门,但却整体地被笼罩在她率真的性情里。多少有点隶篆兼和的隶书,那种欹正相依、虚实相生的结字意味,形成了耐人寻味的绵密的艺术细节;她用笔从容、爽利、内敛;运笔常常似乎是窄脚短装行不及远所以浅尝辄止,透露出一种童真的天趣与散漫。一些作品的落款,隶篆笔意牵连,看似随意至极,其实是锦心绣手,别具心裁。她喜欢在章法上破格破局,不故作设计经营,追求一种有来历也不必有来历的心态表达,字里行间地抒发的是心性和情趣,既不失典雅的古意,亦不冲犯。
在艺术情境里,天真更多的是指一种天趣和率真。在大多的情形下,人们期望的都是人书俱老,希望自己的书法成熟以至老成。殊不悟,在最高的期待中,除了经典中的老气和古意,还在于一种极为稀缺的成熟之后的天真。
可很多时候,我们都把它给丢了。
(彭洋,广西岭南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