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凉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1-11-19汉素珍程艳艳

南方农业·中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汉素珍 程艳艳

摘 要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资源、环境和农产品再生利用的关键手段,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据统计,截至2020年,甘肃省平凉市共有农业生产经营人员82.47万人,占平凉市总人口的44.61%。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面临巨大压力。通过分析平凉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为推动平凉市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循环农业;发展现状;甘肃省平凉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52

平凉市是甘肃省的农业大市,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式,瞄准高端前沿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是平凉市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平凉市立足于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积极探究平凉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对策,努力把平凉打造成黄河流域国家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

1 理论基础

1.1 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循环农业经济主要指对农业资源的利用与生产进行创新,将农业的线性增长模式改变为生态循环增长模式,将传统农业的高投入、低收入、高能耗的生产模式改变为绿色、可持续的生产模式[1]。循环农业经济的目标主要是改变旧有的、高开采的单线流动模式,让农户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资源,避免各种废弃物不经处理排放到河流、空气、土壤中,保持农业经济的精细化、循环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建立起一种由农业资源到农产品再到再生资源的链式体系,对农业经济进行低成本开发、高度利用、低排放废弃物的改造,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1.2 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价值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带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快速发展的农业需要农民具有更高水平的种植理念和技术,传统的农业种植与经济体系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的要求。而循环农业经济是将国家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循环经济原则应用在生态农业上,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1)能够大幅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改变传统农业利润率低、生产规模小、生产风险大的情况,使农业经济变得稳定而高效,为农民创造更多收入,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实现农村发展。2)循环农业经济以生态农业为主要发展形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現资源的充分循环利用,达到更高质量的环境保护效果[3]。

2 发展现状

2.1 平凉市循环农业发展总体布局

要建设循环经济,首先要建设完善的政策体系,从而建设起循环农业经济园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废弃物排放。现如今,平凉市正在打造黄河流域国家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以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提高平凉市农业生产发展的质量,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经济规范科学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资源合理配置[4]。

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平凉市的农业发展,制定了《平凉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循环农业经济将作为平凉市农业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实现现代化新农村的必要环节,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循环发展,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循环农业转型。为建立现代化新农村,对农村的生态环境进行整治,不断优化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活环境;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改善平凉市农业土地土壤,建设平凉市农业污染情况信息平台,提高平凉市农业环境监测能力;下一步,平凉市将提高自身站位,将《规划》拉到全国、全省盘子内谋划,对标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进一步明确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定位,聚焦谋划重大工程,围绕苹果、红牛等主导产业,打出平凉特色,为乡村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2 平凉市循环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平凉市农业资源利用并不充分,农业产业的循环结构还不合理。平凉市针对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建立起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园区,从而不断推动平凉市循环农业的发展。1)平凉市秉承以工业发展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相关的生产、经营体系,以牛、果为核心,打造品牌农业产业链条。2)平凉市采取了新技术、新模式的方法来加快进行果业的转型升级,认证了各类基地200 km2,有效推动平凉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建设了平凉特色农业品牌。3)平凉市先后开展了“黄河流域平凉林草”等生态扶贫项目的建设,在甘肃省率先启动了“互联网+植树”试点,每年新增造林333 km2以上。4)着眼绿色可持续发展,以推动循环农业发展为中心,不断提高平凉市循环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平凉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建立新型的农业发展体系,促进农村多产业联合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循环体系[5]。

3 发展对策

3.1 以循环农业为重点,构建龙头企业

平凉市以“高、新、外”为方向,加强政府引导、关注市场需求,利用龙头企业的投资,建立起大型农产品加工基地,把农户和企业连接一起,从而实现农业的循环发展。1)以可持续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经济管理模式为基础,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加其可持续收入。2)进行绿色农业的培训,形成绿色农业规模群,进一步提高平凉市农业特色和乡村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当地农业的市场竞争优势。3)积极实施差异化策略,形成集合效应,提高农副产品在我国各类农产品中的市场占比。4)建立起一个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生态系统,形成了由原料、深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全新一站式农产品服务平台[6]。5)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先培育一批从事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的龙头企业,然后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一批从事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2 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带动能力

目前,平凉市循环农业体系还不完善,循环农业经济所需的技术能力不足,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需要加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工作,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带动能力。1)提高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建设农业合作社组织和产业化基地,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提高农业的收入,将资金、人力、物力统一规划起来,实现全组织的资源配置,为参与的农户提供市场导向和产业化的发展建议。2)建立健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经济管理体制,完善各项经济管理制度,在保证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乡村农业经济特色相结合,建立起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经济管理体制,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带动能力,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

3.3 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循环农业产业化开发模式

要推动平凉市的循环农业产品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政府与市场之间要紧密结合。实现平凉市循环农业产品市场化的开发,建立健全的农业市场管理体系,改善循环农业市场的条件和环境,形成循环农业市场的良好风气,从而不断地推动平凉市循环农业产品市场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平凉市通过对具有长期运营能力的企业开展帮扶活动,发挥其企业核心功能和主导作用,完善平凉市循环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平凉农业实现产业化和快速发展。

3.4 构建新型农业综合体和信息服务平台

1)利用新型农业综合体,实现农產品和经济发展的有机联动,建立起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2)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服务平台,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更好地推动循环农业发展。3)利用在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过程中建设起来的农村互联网信息网络,搭建惠农助农智慧平台,通过网络资源和网络路径,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供知识、信息和生产资料等资源上的帮助。解决农民提出的有关农业生产问题,打造智慧农业网络,实现技术助农。

4 结语

循环农业的发展为平凉市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了进一步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要继续以循环农业为重点,构建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带动能力,提高循环农业的产业化开发,构建新型农业综合体,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芳梅,高志科.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循环农业体系研究[J].甘肃农业,2021(7):35-39.

[2] 吴寒梅.低碳视角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策略: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5):1587.

[3] 李象林.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推广应用关键技术[J].农家参谋,2021(10):69-70.

[4] 刘建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园区建设与评价标准化路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1,41(7):43-45.

[5] 尹昌斌,唐华俊,周颖.循环农业内涵、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1):4-8.

[6] 孙振钧,孙永明.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1):6-13.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稳定性分析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