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人物如何反转人生?

2021-11-19胖大海

世界博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市政厅上尉尼克

胖大海

有人说,历史是由每个人身上发生的事情组成的。古今中外,在各种各样的人物身上,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有大人物的小趣事,也有小人物搞出来的大新闻。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吃货”,在剑桥大学读书的时候,他就成立了一个叫做“贪食者俱乐部”的组织,组织的成员每周碰面的目的就是吃收集来的各种动物。大学毕业后,达尔文跟随“小猎犬”号轮船进行全球考察,从英国“吃向”了世界。据说他吃过自己发现的每一种动物,美洲狮、鬣蜥、象龟、犰狳、刺豚鼠他都吃过,据达尔文描述,刺豚鼠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大型啮齿类动物。

据说在南美洲的时候, 当地人告诉他附近有一种稀有的小鸵鸟,这吊起了达尔文的胃口。找了许久之后,随行的画家马腾斯终于射杀了一只小鸵鸟,达尔文一行人以为这是美洲鸵的雏鸟,于是一行人美餐了一顿。吃着吃着,达尔文发现这不是美洲鸵的雏鸟,于是他将还没来得及吃的头部、颈部、脚、一只翅膀和大部分羽翼寄回英国,结果发现这是一个新的物种。后来,这个物种被命名为“小美洲鸵”。他当时能吃得这么肆无忌惮,也是因为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如果放在现在,或许我们要开始研究怎么保护这些快要灭绝的动物了。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不止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还是一位发明家,他有一项让人津津乐道的发明,那就是女性内衣的扣带。1871年,一种可防止宽松衣服下滑的带扣松紧带申请了专利,专利的申请人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没错,这就是马克·吐温的原名。这个专利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什么关注,但是到了1930年,人们发现这个发明简直是为女性内衣量身定做的,于是在女性内衣上大量引用了马克·吐温的专利。热衷于做剪报笔记的马克·吐温因为讨厌浆糊干燥后变硬的样子,还发明了一种事先贴好胶水条的剪贴簿,这其实就是便利贴的前身。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设计师,北京大学的校徽就是由鲁迅先生设计的,除此之外,许多由他翻译或者撰写出版的作品封面也都是他本人亲自设计的。爱因斯坦吐舌头的照片是他知名度最高的照片之一,但其实爱因斯坦并不是要故意搞笑。他72岁生日的时候,一名记者为他拍照,当时爱因斯坦已经非常疲倦不想再拍了,为了缓解面部僵硬,于是他吐了吐舌头,结果就产生了这张著名的照片。“自拍照”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尤其是女孩子的必修技能,然而,世界上第一张自拍照却来自一名男性美国摄影师罗伯特·科尼利厄斯。“妈妈和媳妇掉进水里先救谁”这个“坑害了”很多男士的经典问题,最早是出自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原野》,在《原野》中,金子问大兴:“如果我和你妈掉进了水里,你先救谁?”

不止是这些大人物,历史上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留下了许多趣事。时代的背景和阴差阳错的事件,有时候让一些小人物也活成了“传奇”。

拥有铜像的劫匪“科佩尼克上尉”

在德国首都柏林的东南方,有一个叫做科佩尼克的城市,这里的市政厅门口立着一个人的铜像,这个人不是王公贵族,而是一个集劫匪、小偷和骗子于一身的人。他的传奇经历曾经轰动了整个欧洲,他的名字叫弗里德里希·威廉·福格特,而人们称其为“科佩尼克上尉”。

1849年,福格特出生在德国东普鲁士蒂尔西特的一个鞋匠的家里,由于父亲常年酗酒和家暴,年仅14岁的福格特离家出走。从14岁到57岁,福格特基本上都是在监狱度过的。他在这段时间一共进过4次监狱。第1次是离家出走到了柯尼斯堡,被当地警察“杀良冒功”,当时有一个案件没有被侦破,警察抓了人生地不熟的福格特,屈打成招,让他承认自己偷了当地贵族的衣服,以盗窃罪关了他2天禁闭。第2次是,福格特去柏林投靠自己的姑姑,并在当地制鞋厂找到了一个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邮局对支取汇款的审核不严格,于是钻了空子擅自修改汇款金额,并且多次得手。不过,没过多久就东窗事发,他又一次进了监狱,被判处12年监禁。第3次进监狱是在沙俄的敖德萨,已经30多岁的福格特来到沙俄,在一家制鞋厂找到了工作,结果被竞争对手陷害,称他盗窃,于是福格特又在监狱里度过了1年。第4次是,福格特和曾经的狱友卡伦博格策划抢劫沙俄波兹南地区的行省国库,结果,连银行的大门都没打开就被警察抓获了。本来是抢劫未遂,但是在沙俄警察监守自盗黑吃黑的操作下,福格特的抢劫未遂变成了数额巨大的抢劫罪,被判了15年监禁。直到1906年,年满57岁的福格特刑满释放,这57年里有将近30年是在监狱度过的。出狱后福格特辗转回到柏林,并阴差阳错地犯下了一个“惊天大案”。

1906年,德国正处于充满了军国主义色彩的第二帝国时期,军人地位极高,权力很大。福格特在柏林发现,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警察和官员在军人面前都唯唯诺诺、卑躬屈膝,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想法改变了他的后半生。他听说柏林旁边有个叫科佩尼克的城市,市政厅里存了大量的德国马克,总计可能超过200万。于是,福格特在柏林周边的商店收集二手军装,凑齐了一套德意志陆军第一警卫步兵团的上尉制服。这支部队一直是由国王亲自指挥的,大多数军官都是传统的容克贵族,地位非常高。

1906年10月16日中午,福格特穿上了军装,来到了一家军用浴场附近,拦住了刚刚洗完澡的几名士兵,这几名士兵隶属于富西立尔警卫团,是非常精锐的宪兵。福格特拦住这几个人,用非常严肃的军官口吻告诉他们:我正在执行皇室内阁下达的紧急任务,需要11名士兵配合我的行动。本来调兵是需要调令的,但是福格特57岁的年纪,再加上肩章上的上尉军衔,是典型的年龄很大但一直留在军队的贵族军官特征,于是这些士兵丝毫没有犹豫,直接带着福格特去了靶场,组成了11人的“紧急任务执行组”。福格特带着他们11个人去火车站买了去往科佩尼克的火车票,按道理说军队执行任务应该是有军车的,但福格特告诉他们这是秘密任务,为了掩人耳目所以要乘坐民用客车,这些军人也没有产生任何怀疑。到了科佩尼克,福格特告诉他们,行动的内容是“逮捕科佩尼克腐败的市长和同党”。一行人来到市政厅,士兵封锁了所有出入口,福格特带着几个人直接冲进市政厅。当时市政厅正在举行招待会,本地政府要员几乎都在场,现场还有七八十名警察和保安,不过这些人看到一个上尉带着几个士兵冲进来,全都被唬住了。科佩尼克市長朗格汉斯直接被士兵按住,警察局长也被福格特赶走。控制住局面的福格特向在场的官员说:皇帝陛下已经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朗格汉斯市长涉嫌贪污腐败,内阁已经下令逮捕他,并且让财政局长立刻打开金库核对账目。财政局长不敢违抗,于是打开了金库。福格特表示自己要把现金和账本全部扣押,按照规定,这种行为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但当时已经被吓住的财政局长完全不敢阻拦他,而福格特还大方地写了一张收据:

现扣押科佩尼克市金库现金共3557.45

马克。

扣押人:帝国第一警卫部兵团上尉冯·马尔扎恩

这个“冯·马尔扎恩”其实是福格特第4次入狱时典狱长的名字。拿到钱以后,福格特命令现场士兵和警察封锁市政厅,禁止任何人出入,并切断了所有通信,然后自己大摇大摆地走出市政厅“去柏林复命”。其实出了市政厅,福格特就上了一辆出租马车扬长而去。市政廳里的人等了好几个小时也不见“上尉”回来,于是秘书在士兵的允许下给柏林打了个电话才真相大白,这个结果让现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1. “科佩尼克上尉”的铜像。2. 福格特的照片。3. 《科佩尼克上尉》电影剧照,该片1985年由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成中文版。

这个离奇的事件震惊了整个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所有人都嘲笑官员和军人的愚蠢。德国政府为之震怒,悬赏3000马克通缉福格特。而福格特本人则从容地回到了柏林,还拿出一些钱来接济自己曾经的狱友卡伦博格,只不过卡伦博格却马上告发了他,警察根据线索轻而易举地找到并逮捕了福格特。福格特被抓后,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是在法庭审判的时候,由于这个事情在整个欧洲都引起了轰动,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让福格特简直不像罪犯,反而像个嘲讽德国政府和军队的英雄,在民间有了很高的威望。最后,由于舆情的原因,德国检察院只以“未经授权穿戴制服”“伪造身份”等几个较轻的罪名起诉了福格特,而法院也仅仅判了福格特4年监禁。由于已经算是个名人了,福格特在入狱当天就有很多市民和记者来监狱探望他。

然而,福格特入狱不仅没让这件事平息下来,反而越传越广,直到1908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都听说了这件事情,还调来了卷宗查看,结果皇帝自己也被这件事情逗笑了。威廉二世表示,这件事很好地证明了德国的纪律性,于是下了特赦令把福格特放了。被皇帝特赦后,福格特更是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因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大量围观的群众,德国甚至派了一队警察跟随福格特维持治安。不仅如此,刚刚出狱就有人以200马克邀请他使用留声机录音发表讲话,福格特也留下了他唯一的一段录音:我渴望过自由的生活,现在我终于又重获自由了,希望上帝不要让我再次走向犯罪的道路。

在福格特出狱后的第4天,德国蜡像馆揭幕,福格特的全身蜡像被收录进馆中,这是当时很多名人都没有的待遇。之后,有人开始邀请福格特出售自己的签名照片,有人邀请福格特进行巡演,在各地重演当时自己“攻占”市政厅的情景。更离谱的是,当时被他指挥的士兵们,还有好几个赶来参加他的“大型真人实景演出”。除了科佩尼克的市长朗格汉斯,很多当事人都来参加了演出。巡演在德国大受欢迎,并很快“冲出德国走向世界”,在欧洲、美国等地都进行了巡演。因为这些演出,福格特不仅赚到了很多钱,还获得了“冯·科佩尼克上尉”的称号——“冯”是当时容克贵族的传统姓氏,也是福格特冒充的典狱长的姓氏,而科佩尼克则是福格特犯案的地点。

1910年5月,福格特移民到了卢森堡,已经非常富裕的他在卢森堡安度晚年,他也成了卢森堡第一个拥有汽车的人。1922年1月3日,福格特因为肺病死于卢森堡,终年72岁。福格特死后,还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下葬当天,送葬的队伍碰到了一队法国士兵,带队的军官问死者是谁,有人回答这是冯·科佩尼克上尉,法国军官以为真的是一位德国贵族上尉,立刻按照欧洲传统的军队礼仪,让手下沿着公路排列,并以军事贵族的礼节将福格特下葬在公墓里。1975年,卢森堡政府对福格特的坟墓进行了维护,在墓碑上雕刻了一个普鲁士士官的尖顶头盔,并在墓碑上刻写“科佩尼克上尉”。1996年,科佩尼克市政厅门前立起了福格特的铜像和纪念碑,而福格特当时穿的那件上尉军服也被市政厅陈列在一个玻璃柜内,永久展出。不过,事情还没完,直到1999年,福格特还引起了一场小小的“外交纠纷”:时任柏林市长迪普根到卢森堡进行访问,并在首相府与时任卢森堡首相、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进行会谈,迪普根希望将福格特的坟墓迁回德国,遭到了容克的拒绝。卢森堡希望福格特可以在自己选择的地方安息。

福格特的故事被多次改编成了舞台剧,并且在1956年被拍成了电影,搬上了大银幕。这部名为《科佩尼克上尉》的电影在1985年被引入国内,成为我国很早引进的德国电影之一。如今,在德国的科佩尼克,当地政府把每年10月16日变成了一个节日,在这一天,游客可以把自己化妆成德军上尉突袭市政厅,而当地政府官员也会在市政厅里配合游客,重现福格特当年的“壮举”。

(责编:昭阳)

猜你喜欢

市政厅上尉尼克
基律纳市政厅瑞典基律纳市
挪威博德市政厅:真实版的“盗梦空间”
“口罩车间”
一只叫尼克的狗
尼克·杨的时尚生活
电动垃圾车
救人
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