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规》:修身齐家的精神范本
2021-11-19程应峰
程应峰
家规是什么?是指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通常是一个家族传承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训。
我国古人十分重视修身齐家和治国的关系,很清楚地意识到,要建成一个祥和安定的社会,需要有胸怀大志、品学兼优、正直明理的人。
红色家规涵育出的红色家风,是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家庭文明、传统习惯、行为准则及处世之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道德、价值取向及作风在家庭生活中的集中体现。
王纪一所著《红色家规》一书,对当前的家庭教育及家风建设颇具启示价值。它以讲故事的方式,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教家风建设,进行了有温度的叙述。
毛泽东的“四不”: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体现了一代伟人的行为自觉,更彰显一代伟人磊落坦荡的胸襟。他对亲属族人如此,对子女的要求更是严格。他期望子女自食其力,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之初,毛泽东以父亲的身份招待了儿子一餐,随后,便要他去食堂吃大灶。接下来,又要求他去陕北农村接受劳动锻炼,学习农业生产知识,并去信说:“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者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只能出差顺路时看看;来者一律住招待所;来者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没有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許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凡个人生活中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去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从日常生活细节着眼,周恩来对家人提出了严格要求,公私分明,用心良苦,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以治家的风范。
刘少奇给子女们制定了一个严格的“成长进度表”:9岁学会游泳,10岁学会骑自行车,11岁要会自己洗衣服,13岁能够生活自理,15岁独立出门。他对最小的儿子刘源十分疼爱,但并没有降低要求。相反,他有意让儿子到艰苦的生活中去锻炼。比如刘源的中学时期,每年暑假都在部队接受严格训练,每天和战士们一样托着砖头练射击,顶着烈日练刺杀,常常是一身汗水一身伤。巨大的训练强度,让刘源感到有些吃不消,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刘少奇鼓励他,要克服困难,毫不松懈地继续训练。
读《红色家规》,读出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子女、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一个个涤荡心性、深入灵魂的故事,对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无疑具有强大的导向指引作用。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物化的东西可以改变,但共产党人的初心始终没有变过。可以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规,永远是共产党人修身齐家的精神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