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中国画中留白的意境

2021-11-19庄喆黄钰庄一兵

牡丹 2021年18期
关键词:气韵儒家思想观者

庄喆 黄钰 庄一兵

在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有一种独特的境界——留白。留白作为中国艺术创作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法,通常以纸为底,以墨着色,寥寥几笔,神韵即现。适度的留白以“空白”为中介,与整幅作品的其他线条虚实结合,渲染出独特的意境,使人生出一种“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感受,还可以使画面更加协调精美,贴切地表达出作者内心更深层次的想法。因此,在欣赏中国画时,观者不能只是执着于具体事物的表现,更多的应是关注一种抽象的感受,用心去体会其内在的理念。正所谓“一切尽在不言中”。

中国画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艺术特色别具一格,与其他绘画形式有着很大不同。留白作为中国画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技法,经过了众多艺术家的创新与丰富,成就了其独特的存在意义。留白能够以静制动,制衡画面中“无”与“有”的关系。画家通过笔墨的变化、物体的虚实结合与留白布局的安排等营造出画面空间感,创造独特意境,给观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当然,留白对于意境而言是重要元素之一,画家往往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能决定留白的面積,而不同的留白面积营造的氛围也大有不同。本文从留白的含义展开,探究其魅力所在,进而分析其所创意境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以期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留白的定义

“留白”又称“空白”,其还有一个优雅的别名“余玉”,是中国画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即根据画面要求与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画面的布局,留出一部分空白。留白没有笔墨的表现加持,但却可以凭借着一方空白彰显出画作魅力,传达深层含义。在创作过程中,“留”与“白”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画家通过“黑”与“白”的强烈对比来凸显画面,将明与暗对立又统一地表现在画面当中。

空灵传神,虚实结合,以布白彰显意蕴,以虚实表现韵律,让人在欣赏画作时联想到优美的画面。画家以虚无的形式传达充盈的内心情感,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传递一种视觉享受来慰藉观者,从而与其产生共鸣。留白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为什么留白、在哪里留白、怎么留白皆是很高深的学问,往往是画家的神来之笔,运用在画面中往往引人遐想。

二、留白意境的魅力

(一)气韵生动

留白属于中国画独有的表现技法。自古以来,创作与鉴赏中国画时都讲究一个“气”字,以“气韵美”贯穿其中,并且历代中国画家也把“气韵”作为最高艺术追求。一幅画作想要变得生动,首先应当具有“气韵”,从全局出发,并要妥善安排留白画面,使内容形神兼备。如果画家只注重画面的局部,那么画面就会失去整体感,变得破碎。在谢赫《古画品录》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中,“气韵生动”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气韵地位之重。而能否传达出一幅画的气韵,如何留白的问题不容忽视。

(二)意境悠远

画家超越有限的空间,通过一定的构思、取舍、布局将整幅画的结构安排得当,营造意境,引起观者的共鸣。水墨留白、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朦胧含蓄,这便是留白体现出的“意境美”。中国画将“虚实”运用到了极致,不仅使观者可以领略到美妙的意境,也可以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使其体会到作品中蕴含的深意。“虚”与“实”是相对的,彼此互相依赖,相辅相成。它们的结合可以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有趣,将画作的艺术性与趣味性紧密相连,突显中国画独特的气质。“实”作为“虚”得以发展的基础,景物与情感交融后,“虚”借以“实”而得以延伸和发展,两者结合相得益彰,画面若隐若现,使其更加精彩独特。

(三)韵律和谐

留白中的“黑”与“白”交替分布点缀画面,动静结合,使画面气势变化多端,生出一种别样的节奏感,如动听的音乐一样在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带给人极致的视觉与心理享受,令人回味悠长,体现出“韵律美”,使画面内容层层递进。画面分布经过画家深思熟虑的安排设计,将“黑”“白”配合、虚实关系处理得十分恰当,使得画面气韵生动,跌宕起伏,非常空灵。

三、留白意境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留白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各类思想理论百花齐放,中国画中留白的意境与多种思想融合,体现了更加深远的内涵。

(一)儒家思想

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仁者爱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此外,儒家学说主张人要通过“修身养性”使思想道德得到深化,而留白在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空灵、纯净、秉正、含蓄的风格与儒家思想所崇尚的君子品格一致,并且留白中的“气韵”也可以借儒家思想得以淋漓尽致地在画作中表现出来。

(二)道家思想

道家主张“一阴一阳之谓道”,而留白的创作与道家思想也有着较深的渊源——阴阳两极由黑白构成,保持一种和谐平衡的关系。中国画家善于将黑白两色互相渗透,虚实相融,将绘画与道家思想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在一起,以此来表现道家学说中的“有无相生”,并提倡虚无、朴素无为、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功名利禄的嗤之以鼻、对淡泊名利的追求,而两者的结合也能更好地反映出真实的世界,最终达到一种无人之境,使人生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三)佛家思想

对佛教信徒来说,“空”是他们信仰的准则,是他们追求的最高目标。“世间一切皆为空”这一佛教思想表现在绘画中,就是留白。佛教通过“空”来引人无限遐想,这与留白技法的表现目的不谋而合。作为绘画中重要的表现技法之一,留白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思考与解读,也表现出了中国人对传统绘画的审美定位以及思想境界的和谐与统一。

四、结语

留白是中国画中的美学精髓,不着一笔却道尽画中风流,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表达含蓄,意义深远。“有”与“无”的结合,“盈”与“空”的交叉,“虚”与“实”的纠缠,这些都是艺术家对艺术境界的一种追求,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丰富的精神内涵。他们通过留白塑造空间感,营造悠远的意境,带给观者无穷无尽的想象。“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处让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留白之所以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如此地位,是因为它传达出来的意境吸引着观者的目光,存在极高的美学价值,更是因为历代画家在不断推陈出新,将传统与新颖结合,与时代共同进步。

(北京化工大学)

通信作者:庄一兵;邮箱:2277645385@qq.com

作者简介:庄喆(1995-),男,北京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气韵儒家思想观者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端午节观龙舟赛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儒家思想与书法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风: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