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特点分析
2021-11-19李颖
李颖
近年来,经典文学著作翻拍电影可谓影视圈的一种潮流,虽然作为基础的文学著作各有千秋,但是最终成片质量却大相径庭。一方面,很多导演自身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演员对于剧情的掌握不到位,没有很好地表达出不同人物应有的真实情感。乔赖特导演的电影《傲慢与偏见》却在成片后受到广泛好评,这不仅是因为导演在场景设定以及镜头、动作方面极具美感与创造性,同时也因为演员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得到了原著迷的认可。整体上来看,《傲慢与偏见》不可谓不成功,而在此片中,人物语言也极具文学特点,是近年来经典文学著作转化为影视作品的成功典范。为进一步研究电影《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特点,本文将从电影不同部分的不同语言风格进行分析。
一、讽刺性语言风格
讽刺性语言风格是《傲慢与偏见》中非常常见的语言风格。在电影中,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可见到讽刺意味浓厚的话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贝内特先生在自家与贝内特夫人就宾利先生宴会进行的对话,贝内特夫人由于非常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找到像宾利先生这样有钱的单身汉,所以显得很是急迫,而贝内特先生在语言上虽然并没有表达出对此事的直观态度,但是从其语言内容以及风格特点上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到其对这一事件的态度,贝内特先生对贝内特夫人说道:“你带着女儿去就行了,或者莫不如让她们自己收拾一下去赴宴,因为你的姿色不逊于她们中的任何人,你去了,宾利先生没准一眼相中你呢。”这样的话语充满了讽刺意味,看似诙谐幽默的同时也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到贝内特先生对于其夫人急于求成的做法并不满意。另外,讽刺性语言风格还体现于反讽,电影中的反讽语言也是比较多的,比如男主达西主观臆断认为“贝内特家是找不到有钱好男人的”,但是从结局来看,达西自己却娶了贝内特先生的女儿伊丽莎白。再比如伊丽莎白,由于误认为达西是傲慢的人,因此发誓不会嫁给达西,但是最后二人还是走到了一起。除了这些之外,看似非常荒诞的话语最终却被证实其正确性,比如,贝内特太太认为“有钱的单身男士一定要娶一位太太”,虽然看似可笑,但是从最终的结局上来看,确实如此。
二、人物语言个性鲜明
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每位人物虽然出场次数差异很大,但是不论是话语较多的主角,还是没有多少台词的配角,在鲜明的语言特点之下,其人物性格特征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人物性格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内容,好的语言表现形式能够在短短几句话之内让该人物形象定格于观众的心中,而《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语言刻画相当到位,不论是台词量很多的主角,还是并无几句台词的小角色,在其言语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都非常明显,这对于推动后续剧情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比如达西和伊丽莎白第一次相遇在宾利先生的宴会时,达西在伊丽莎白邀请其跳舞后表示:“我看你很想抓住宴会的机会邀我共舞。”“我根本不想跳苏格兰舞。”在这样的话语之下,伊丽莎白为何会将达西定义为傲慢之人就很好理解了,而伊丽莎白的话语也是非常犀利,面对达西这样的回应,伊丽莎白也是直接用“低级趣味以及蔑视”做以回应,这样的话语在当时的欧洲社会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这也说明了伊丽莎白并非普通女性,其具有较强的自我观点,在这样的社会制度和形势下,敢于对达西这样的富人答以这样的言语,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表明了伊丽莎白追求自由平等并且不畏世事的人物性格。除了用比较激烈的言语来充分凸显人物性格以外,文中对于不同层次的人物在语言特点上都做足了处理,使得人们在观影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不同阶级、不同性格人物的真实生活状态。比如伊丽莎白的姐妹,其姐姐和妹妹性格差异比较大,伊丽莎白勇敢真挚,莉迪亚开朗可爱,而简则温柔善良、富有耐心。莉迪亚面对宴会时会大喊着说:“我想先于你们出嫁,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便可以带你们去参加所有的舞会。”而简在这种情况下则更加温柔谨慎:“如果我不用担心别人的苛责的话,那么我就忍不住要说……”由于人物性格差异比较大,所以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其命运自然也有很大差异,这一点在电影的结尾得到了印证。
三、通过多种语言描绘以及表达形式增强语言视听感
(一)白描形式
白描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能够强化语言视听感的表达方式,通过非常直接的语言表述来充分体现在当前环境背景下不同人物对不同事件做出的反应。一般来讲,白描根据语境和人物特点应注意使用的时机,而《傲慢与偏见》中对于白描的把控做得相当到位。不论是富有的老爷、太太、先生,还是普通阶级,电影中都采用了较多的白描方式来进一步立体化人物形象、增强语言的视听感。例如对贝内特太太的人物形象描述,电影一开头就用“智力不高、不学无术以及喜怒无常”对其进行了形象概述,这样直观的人物介绍既有利于观影者了解后续剧情走向,同时也能够让观影者尽快正确认识人物特点。而从贝内特太太的语言中也可以比较直接地了解到其人物特点,比如在朗格太太想要介绍彬格莱给其一家认识时,貝内特太太则说:“我才不信她会这样做,她自己还有两个待嫁的侄女。她自私自利、善于装好人,我瞧不起这样的人。”如此直白的语言描绘让观影者了解到贝内特太太的人物特点。
(二)夸张形式
夸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采取夸张的语言有助于完善人物形象,但是夸张的表达形式需要注意力度,过度夸张往往会导致人物失衡。从《傲慢与偏见》中所使用的夸张手法来看,达西无疑是夸张表现形式的代表人物。达西对伊丽莎白的爱深沉且真挚,面对自己火热的内心,其在向伊丽莎白告白时仍然使用了夸张和反语意味浓厚的话语,达西说道:“贝内特小姐,虽然我已经尽力去抑制自己的情感,因为我从出生就被告知自己应该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子作为妻子,我自己也是傲慢的人……但是我的内心不允许我这样做,在内心的指引下,我必须返回你的身边。”从话语中,我们看出达西对于伊丽莎白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但是从语言上来看,其对于自己内心的描述不免有夸张的意味,而且在叙述过程中也使用了反语的形式,这样的表述对伊丽莎白这样具有独立自主思维的自由女性而言显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这样一番“表白”后,伊丽莎白对达西“傲慢之人”的印象更深刻了。
(三)议论形式
议论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学作品表达形式,其在《傲慢与偏见》中也有较多应用。议论主要是通过某一人对其他人的评述来让观影者了解叙述者以及被议论者特点的一种表达形式。在使用这种表达形式的情况下,既可以采取第三人称叙述的形式让大家了解被议论者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能够通过议论者的表述对该人物的具体性格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举例来讲,当伊丽莎白爱上达西之后,伊丽莎白自己表现出想要讨得达西欢心的状态,而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对这一情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道:“完全不用担心这种事情,伊丽莎白对这种事情是完全有把握的,宾利、乔治亚、达西,他们都想要主动讨得伊丽莎白的欢心。”从这样的议论性语言上来看,不仅可以了解到伊丽莎白颇具个人魅力,而且也能够看出奥斯汀对于自己笔下人物性格特点的充分把握。议论的表达形式如果穿插不佳的话很容易让观众觉得突兀,但是在《傲慢与偏见》中,议论性发言却安排得恰到好处,看似具有随机性的发言其实刚好处于最合适的时间点,从奥斯汀对伊丽莎白的评价上就可看出,伊丽莎白具有极强的女性吸引力,也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明女主具有很强的个人魅力。议论在欧洲文学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表达方式,不同类型的文章议论的点以及方式差异比较大,从《傲慢与偏见》中来看,议论的应用次数还是比较多的,不仅仅有对人物的议论,同时也有针对事物的议论。通过议论既能够让观众们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同时也能够有效推动剧情发展。
四、通过人物对话来描绘人物性格
《傲慢与偏见》作为一部反映十八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活水准在中等及以上的人们生活状态的作品,其人物对话的占比是比较大的,而正是这些用词精妙、写法突出的人物对话才让观众朋友们对其中的人物性格有了更好的认识。熟悉欧洲文学的人们一定都知道,很多欧洲文学作品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会用很大的篇幅去对人物的外形以及肢体语言来进行描写,以此衬托该人物的形象特征,但是《傲慢与偏见》中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并不多,作者主要还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对人物性格进行描绘。从文中对贝内特先生的语言描绘上就可以发现,贝内特先生既有诙谐幽默的一面,同时也有不苟言笑、严肃认真的一面,从其话语之中可以发现其在不同情境下的性格變化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其在妻子带女儿们去参加宴会时会挖苦讽刺他的太太,说:“你的姿色不逊色于她们之中的任何人,没准宾利先生会相中你呢!”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贝内特先生可以用比较幽默的话语去挖苦别人,但是从其对自己女儿的评价上来看,他又是非常严苛的,面对别人时,贝内特先生会说:“她们跟人家的姑娘一样,又傻又无知。”从人物的对话上就能够直接发现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相较于其他大篇幅描写人物外形、肢体动作的内容,让观众有一个刻板印象的描述其实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