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瑞士雇佣兵的兴起与没落

2021-11-19许二斌

史学集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雇佣兵瑞士

许二斌

摘 要:瑞士在14世纪和15世纪争取独立的过程中发展出一种极具战斗力的步兵,在获得一系列令人震惊的胜利后,瑞士军人开始被视为欧洲最优秀的士兵。在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后,瑞士没有通过扩张领土成为一个欧洲大国,而是走上输出雇佣兵的道路,其原因在于瑞士联邦内部的政治结构妨碍了它的领土扩张,瑞士的军事体制又导致它没有产生伟大的军事统帅,而且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加大了扩张领土的难度。贫困落后的经济状况和人口过剩也是促使瑞士走上输出雇佣兵之路的重要理由。作战方式的变化、国民义务兵的出现、瑞士工商业的发展及舆论氛围的变化等多重原因导致瑞士雇佣兵在19世纪走向没落。

关键词:瑞士;雇佣兵;勃艮第战争;意大利战争

雇佣兵是人类文明早期阶段就已诞生的一种职业军人群体,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15世纪晚期到18世纪末的瑞士雇佣兵。由于在战争中能够发挥突出的作用,瑞士雇佣兵长期受到欧洲各国雇主的追捧,可以获得高于其他同行的报酬。目前西方学者对瑞士雇佣兵的研究大都偏重于叙述雇佣兵的事迹,对一些全局性、理论性问题的讨论还不够充分。①

例如,瑞士这个山地小国有哪些独特条件,使其职业军人在欧洲处于鹤立鸡群的地位?瑞士在15世纪晚期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后,为何没有通过领土扩张成为一个欧洲大国,而是走上了输出雇佣兵之路?瑞士雇佣兵兴盛三个多世纪后,在19世纪走向没落的原因又是什么?本文将尝试依据相关史实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期望透过瑞士雇佣兵这一视角,对该时段瑞士乃至欧洲的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瑞士联邦的形成

现今瑞士中部的四森林州湖(Vierwaldstttersee,也称卢塞恩湖)到阿尔卑斯山最高山岭之间的地区是瑞士联邦的发祥地。施维茨(Schwytz)②、乌里(Uri)和下瓦尔登(Unterwalden)这三个森林州的居民很可能是被罗马军队征服以后躲避到这里的一部分辛布里人的后裔。在罗马帝国衰亡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的居民几乎处于与外部世界相隔绝的状态。他们在山谷中自由自在地过着放牧生活,未曾受到阿勒曼尼人、勃艮第人或法兰克人等征服者的注意。那些外来者即使偶尔闯入这些荒僻的地方,也没有定居下来的意愿。然而,基督教传教士比那些征服者更能忍受这里的艰苦环境,他们的到来使这些未开化的山民变成了基督徒。A.Vieusseux, The History of Switzerland: From the Irruption of the Barbarians to the Present Time, London: The Society for Diffusion of Useful Knowledge, 1840, p.39.在基督教传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施维茨、乌里和下瓦尔登的居民共用同一个教堂,并共同生活在他们自己选举出的头面人物的治理之下。

随着人口的增加,施维茨、乌里和下瓦尔登分别有了各自的教堂,并且开始组成各自的自治机构,形成三个不同的社区。Heinrich Zschokke, History of Switzerland, Memphis: General Books LLC, 2012, p.13.不知从什么年代起,这三个社区开始接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威。他们大概认为皇帝可以保护其免受周围邻居的侵犯,因为那些邻居不是皇帝的附庸就是皇帝的臣民。1240年,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颁发了一份特许状,将施维茨、乌里和下瓦尔登置于帝国直接保护之下,使其脱离总督哈布斯堡伯爵的管辖。Karl Dndliker, Geschichte der Schweiz (Erster Band), Zürich: Friedrich Schulthe, 1900, S.363.

在霍亨斯陶芬王朝絕嗣造成皇位空缺的动荡时期,施维茨、乌里和下瓦尔登在1257年自愿恢复了本已废除的总督职位,接受鲁道夫·哈布斯堡的管辖,以获得这位强大邻居的保护。Dionysius Lardner, History of Switzerland: From B.C.110 to A.D.1830, Philadelphia: Carey & Lea, 1832, pp.53-54.然而,在后来的年代里,这三个社区为对抗哈布斯堡家族将其变为世袭领地的企图,不得不联合起来。1291年8月1日,在鲁道夫·哈布斯堡去世17天后,来自施维茨、乌里和下瓦尔登三地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宣誓将永远遵守它们先前缔结的盟约,在遭遇外部入侵时互相给予支援,并以和平手段解决联盟内部的争端。Karl Dndliker, Geschichte der Schweiz (Erster Band), S.381-385.随着这个永久同盟的缔结,瑞士最早的三个州诞生了。1291年的盟约是现存最早的盟约文本,因此被正式认定为瑞士联邦的开端。实际上,在此之前三地之间早就缔结过正式盟约,并有每10年更新盟约的传统。参见John Wood, A General View of the History of Switzerland, Edinburgh: Peter Hill, 1799, p.41.

虽然这三个森林州的人口和经济规模都非常小,但它们之间的永久同盟是瑞士联邦的开端。为了摆脱正在崛起的哈布斯堡家族的控制,卢塞恩、苏黎世、格拉鲁斯、楚格、伯尔尼等城市或乡村社区相继与三个森林州结盟,从而成为持续扩大的瑞士联邦的新成员。不过,所谓瑞士联邦只是围绕三个森林州的同盟关系网,并不存在联邦中央政府,联邦层面既没有常设的行政管理人员也没有财库和军队。A.Vieusseux, The History of Switzerland: From the Irruption of the Barbarians to the Present Time, p.209.直到法国大革命导致瑞士联邦覆灭,以及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瑞士联邦重新建立,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

二、如何孕育出欧洲最优秀的士兵

1291年以后的二十多年中,三个森林州与日益强大的哈布斯堡家族之间维持着和平共存的状态,因为哈布斯堡家族正忙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事务。然而,1314年施维茨因为牧场的纠纷进攻哈布斯堡家族保护下的艾因西德伦修道院,促使哈布斯堡家族发动了试图制服这些山民的远征。1315年11月,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哈布斯堡纠集了2万人的军队(其中包括4000名重装骑士),兵分两路向施维茨进发。当利奥波德亲自率领的大军行进到摩尔嘉顿(Morgarton)隘口时,遭到大约1300名来自施维茨、乌里与下瓦尔登的山民的伏击。利奥波德的先头部队被预先设置的路障和一队弩手阻挡,而后面的队伍仍继续行进,以致骑兵全部都挤在狭窄的隘口里。此时,两侧山崖上的伏兵抛下大量巨石和树干。紧接着,森林州的主力冲杀出来,用戟和斧头对乱作一团的敌军肆意砍杀。战斗中,哈布斯堡军队有3500人丧命。根据编年史的记载,瑞士方面在这场战役中只有15人阵亡。May De Romainmotier, Histoire militaire de la Suisse et celle des Suisses dans les différens services de lEurope, tome I, pp.455-459; H.Leemann, Abri der MilitrStatistik der Schweiz, S.6-25.摩尔嘉顿战役中瑞士人取得的胜利是令人震惊的,这是中世纪以来欧洲第一场由步兵战胜骑兵的较大战役。这场战役显示出瑞士山民英勇作战的特性及其实施周密计划的能力,但他们的胜利在当时主要被归因于山地的特殊地形。直到1339年的劳彭(Laupen)战役和1386年的森帕赫(Sempach)战役,瑞士步兵在开阔的地形条件下击败重装骑兵,关于这两场战役的情况,可参阅H.Leemann, Abri der MilitrStatistik der Schweiz, S.25-35.人们才认识到摩尔嘉顿的胜利并非出于侥幸。

在高山、森林和山谷中放牧的生活从体质和精神两方面使瑞士山民具备优秀军人的特性。16—17世纪的旅行家费内斯·莫利森(Fynes Moryson)曾评论说,蛮荒的自然环境将瑞士人培育成了“一个狂暴的民族,他们能够忍受艰苦的环境,具有好战的性情,他们的身体就像大树和牲畜一样强壮,所以他们似乎是天生的军人”。Fynes Moryson, An Itinerary, London: J.Beale, 1617, Part III, p.266.瑞士山地的男孩们在十岁左右就开始帮大人放牧,到了十四五岁就已经是成熟的放牧者,他们通常在这个年纪加入由同龄人组成的团体。在共同外出打猎的过程中,在争夺牧场的武装冲突中,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中——除摔跤、投掷石块等常规的比赛以外,搬着巨大的石头爬山这类即兴比赛也时常举行——青年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武器,掌握了基本的战术,练就了强健的体魄,而且培养了对团体的忠诚和荣誉感。他们绝不能容忍别人蔑视他们的力量或勇气。

15世纪以前瑞士人使用的主要武器是戟。这是一种在近身肉搏战中杀伤力巨大的武器,但其8英尺的长度与重装骑兵12~14英尺的长矛相比显得太短了。这一缺点在森帕赫战役中差点儿酿成灾难。15世纪20年代,瑞士步兵开始采用一种新的武器——由长达18英尺的白蜡木杆和10英寸长的钢铁枪头组成的长枪。Charles Oman, A History of the Art of War in the Middle Ages, Volume Two: 1278-1485 AD, London: Greenhill Books, 1991, p.255.如此硕大笨重的长枪在单独使用时并没有什么用处,它只能是一种集体性武器。为了充分发挥这种武器的效力,瑞士人采用了一种密集的方阵队形。进攻时,长枪在高于肩膀的位置以略微向下的角度向前刺杀。防守时,第一排的士兵用右脚将长枪末端固定于地面,并用左膝支撑,使枪头保持在肩膀的高度;随后三排的士兵则将长枪平端在腰部至肩部的高度(因此每个冲过来的敌人至少都要面对四支可怕的长枪头);后面的士兵则将长枪垂直指向空中,形成一个抵御弓弩等武器的保护伞,并随时准备填补前面士兵伤亡所造成的空缺。Trevor N.Dupuy, The Evolution of Weapons and Warfare, Fairfax: Hero Books, 1984, p.85.这种像刺猬一样由密集的长枪头组成的巨墙,足以有效防御包括重装骑兵在内的各种进攻。而且,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巨型刺猬在进攻中同样威力无穷。长枪兵在进攻与防守中的效力都取决于能否保持密集的阵型。方阵中的士兵是按照他们所属的村庄、城区或行会分组,这加强了他們对同伴的信任和对集体的忠诚,使他们在危急时刻能够冷静地保持队形。Bert S.Hall, Weapons and Warfare in Renaissance Europe, Baltimore &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37-38.瑞士军队标准的战斗序列是分成先驱、主力和后卫三个方阵。当先驱方阵向敌军发起冲击时,主力方阵并不是跟在它的后面,而是在它的左侧后方或右侧后方,与它保持协同前进。后卫方阵则常常停下来等待第一波冲锋的结果,以作为预备队之用。这样布阵的好处是,在每一个方阵的后方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当被迫撤退时就不至挤压到后面的部队使其陷入混乱。Charles Oman, A History of the Art of War in the Middle Ages, Volume Two: 1278-1485 AD, pp.260-261.

除了士兵的素质和15世纪在战争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完美战术外,还有两个因素大大增强了瑞士军队的威力。一方面,瑞士多山的地形不适宜骑兵作战,瑞士联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由山地牧民和市民组成的非封建的社会,封建骑士那种以抓获战俘索取赎金为目标的战争传统从未影响到瑞士山民。关于中世纪欧洲封建骑士的战争方式,可参阅Michael Howard, War in European Hist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pp.2-7.瑞士军人在战争中不留俘虏,他们自己也是宁死不当俘虏,不祈求饶命也不会饶过对手的性命,所以与他们作战的死亡风险极高。这是瑞士军人获得“凶残”名声的主要理由,也是令所有对手胆寒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瑞士军人基本上不佩戴防护装备,因此行动起来非常迅捷,其速度与重装骑兵相差不多,且比后者更加灵便。从出现在敌人视野至挺进到敌军阵线前沿只需片刻,往往能在敌军尚未部署完毕时就发起进攻。起初,贫困的山民们不可能像封建骑士那样配备价格昂贵的甲胄,而且长枪和戟都需要双手操纵,使其不可能携带盾牌,所以他们的安全完全寄望于手中的武器。后来,由于在实战中被一再证明的效力,这一做法作为一种民族性的军事传统被延续下来。

瑞士人的军事实力在15世纪最后25年的勃艮第战争和施瓦本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鲁莽查理(Charles the Bold)是第四位、也是最令人生畏的一位勃艮第公爵。得益于几代公爵通过联姻、继承、征服等方式所积累的实力,权力鼎盛时期的鲁莽查理统治着包含佛兰德尔、布拉班特、埃诺、弗里斯兰、泽兰、林堡、聚特芬、格德斯、勃艮第、尼维奈、夏洛莱、欧塞瓦、皮卡迪、里尔、阿图瓦、维芒杜瓦、勒泰勒、内穆尔、列日、卢森堡、上阿尔萨斯以及弗朗什孔泰等繁荣富庶的领地,并有望继承米兰和普罗旺斯。这些领地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但查理是每个领地的封建领主。尽管这些领地名义上属于法兰西王国或者神圣罗马帝国,但勃艮第公爵实际上对法国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都保持着独立性。鲁莽查理被认为是当时欧洲最富有的君主之一,其财政资源与英格兰、法国及阿拉贡相当。参见Laetitia Boehm, “Burgundy and the Empire in the Reign of Charles the Bold,” 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 Vol.1, No.2 (April 1979), p.58.通过效仿法王查理七世的军事改革,鲁莽查理建立了一支以重装骑士为主的常备军,并配备了大量火炮,这支军队在当时被认为是欧洲最强大的陆军。鲁莽查理曾经直接率兵到巴黎城下威胁法王路易十一。A.Vieusseux, The History of Switzerland: From the Irruption of the Barbarians to the Present Time, p.96.他用武力控制了洛林公国的大部分领土,只需要吞并这个小公国,就可以将所有领地连接起来,以便实现建立一个从北海到地中海的庞大王国的梦想。如果这个梦想实现,将会出现一个中欧强国把法国与德国领土分隔开,欧洲后来的历史也将会改写。然而,因为不明智地让自己陷入与瑞士人的冲突,鲁莽查理将勃艮第公国的前途与自己的性命一并断送了。

1469年,奥地利公爵西吉斯蒙德把阿尔萨斯和莱茵河上游其他几块领地抵押给鲁莽查理,换得5万弗罗林现金。提出这项交易的是西吉斯蒙德,其目的在于借助鲁莽查理的力量对付瑞士联邦的扩张。有人认为这项交易出自法王路易十一的建议。无论法国国王还是奥地利公爵,都希望看到易怒的鲁莽查理与暴躁的瑞士人在成为邻居以后进行一场互相削弱的战争。从此以后,鲁莽查理与瑞士联邦的领土开始有了共同边界。鲁莽查理派驻阿尔萨斯的总督与瑞士联邦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摩擦。在法王路易十一与奥地利公爵西吉斯蒙德的挑动下,瑞士联邦与勃艮第公爵之间的战争终于在1474年爆发。1476年3月,鲁莽查理亲率大约2万人的大军在格朗松(Grandson)与1.8万人的瑞士军队展开对决。瑞士的先驱方阵和主力方阵成功地抵挡了勃艮第骑兵一次又一次冲锋,并将其骑兵统帅打落马下。为了把更多火炮调到前沿,鲁莽查理命令处于中心位置的步兵向后撤。恰在这时,出现于战场的瑞士后卫方阵对敌军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冲击。一部分勃艮第士兵把后撤变成了逃跑,其他士兵受到影响也开始跟着逃跑,最后演变为全军的溃逃。因为勃艮第军队的败逃发生得太快,所以伤亡数字只有1000人。但其军营里的400门加农炮、800支火枪、300桶火药、1万匹马及大量金银珠宝都成为瑞士军队的战利品,总价值估计有300万弗罗林。瑞士人在格朗松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但勃艮第公爵的军事力量并未受到重创。同年6月,决心血洗前耻的鲁莽查理调集2.3万大军围攻伯尔尼控制的莫拉特(Morat),却被前来解围的2.5万人的瑞士军队击败。吸取了格郎松战役未能重创敌军的教训,瑞士人在莫拉特战役中决心歼灭勃艮第军队。联邦议会在战前发布了禁止接收俘虏的命令。尽管勃艮第骑士们愿意拿出不菲的赎金保命,但那些放下武器蜷缩在地上或藏在树丛中的勃艮第军人还是被無情地屠杀了。这场战役中,勃艮第军队死亡多达1万人,而瑞士方面的损失只有410人。由于鲁莽查理本人得以逃脱,瑞士人还需要一场战役才能使他们的胜利变得圆满,半年后这个机会便出现了。1477年1月,试图做最后一搏的鲁莽查理率领1.2万人的军队把莫拉特战役中帮助过瑞士的洛林公爵围困在南锡(Nancy)。然而,包括8400名瑞士人在内的解围部队再一次彻底击败了勃艮第军队,鲁莽查理和7000名勃艮第军人一起战死于南锡城外。关于勃艮第战争中三场战役的细节,可参阅May De Romainmotier, Histoire militaire de la Suisse et celle des Suisses dans les différens services de lEurope, tome III, pp.463-506, 523-554, tome IV, pp.3-17.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瑞士人通过三场战役干净利落地消灭了当时被视为欧洲最强大的陆军,这一辉煌战绩震惊了整个欧洲,使原先并不被重视的瑞士人获得了巨大的军事声望。瑞士长枪方阵的战术也开始成为他人模仿的对象。后来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奥地利公爵马克西米连聘请瑞士军人做教官,模仿瑞士的战术和组织方式创立了德意志长矛兵(Landsknechts),Friedrich Blau, Die Deutschen Landsknechte, Kettwig: Phaidon Verlag, 1985, S.1-5.并在施瓦本战争中投入到与瑞士人的对抗中。然而,瑞士步兵不仅能够击败重装骑兵,他们在与采用相同战术的步兵对抗中同样具有优势。在1499年的弗拉斯坦兹(Frastanz)战役中,瑞士人以微不足道的伤亡为代价歼灭了敌方 4000名德意志长矛兵。H.Leemann, Abri der MilitrStatistik der Schweiz, S.81-85.

瑞士人的武器、战术和军队组织可以被效仿,但他们的英勇、坚毅和凶残却是无法模仿的。战场上连续不断的胜利使瑞士军人的自信日益增强,这种高度自信使他们即使在人数处于明显劣势时也敢于发起进攻。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瑞士人开始被认为是欧洲最优秀的士兵。尽量避免与瑞士军人作战,争取与他们结盟,或让他们为自己效力,成为各个君主或共和国追求的目标。法王路易十一大概是第一个认识到瑞士人作为雇佣兵价值的大国君主,他把瑞士联邦视为最有价值的盟友,不惜以每年向瑞士支付2万法郎“津贴”的代价换取在瑞士招募雇佣兵的权利。参见M.Le Baron De Zur-Lauben, Histire militaire des Suisses au service de la France, tome I, p.82.此后几个世纪里,欧洲许多君主及历任罗马教皇都把贴身警卫的重任交给了瑞士军人。

三、瑞士为何走上输出雇佣兵之路

施瓦本战争是瑞士为争取独立进行的最后一场战争。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在战争中损失了至少2万人以后,终于在法王路易十二和米兰公爵的调停下接受和谈。1499年9月签订的巴塞尔和约中,马克西米连承认了瑞士联邦事实上作为独立国家的地位。A.Vieusseux, The History of Switzerland: From the Irruption of The Barbarians to the Present Time, p.109.雖然瑞士联邦名义上仍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但帝国的法令在瑞士没有实际效力,瑞士也不派代表参加帝国议会,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1648年瑞士从法律上彻底脱离神圣罗马帝国为止。

经过勃艮第战争和施瓦本战争击败强大的对手并赢得独立以后,瑞士是否将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走上对外开疆拓土的道路,进而扩张成为一个欧洲大国呢?在1494—1559年意大利战争中,瑞士当局也曾短暂地尝试过积极参与国际政治和扩张领土的政策,但军事上的一次挫折就使它放弃了扩张政策,转而走上专门为其他国家提供雇佣兵的道路。

在1513年6月的纳瓦拉战役中,瑞士军队英勇地歼灭了8000名法军,并迫使其残部逃走,把路易十二亲自率领的法军赶出了意大利。这场战役以后,高度自信的瑞士人开始将自己与古罗马人做比较。在这一时期,马基雅维利也把瑞士人称作“新罗马人”,并预言他们将成为意大利的主人。Ahthony Mockler, Mercenaries, p.74.然而,这一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1515年,新继位的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率领超过3万人的大军来到意大利,扎营在米兰附近的马里尼亚诺。9月13日至14日,瑞士军队凭着雄狮一般的勇气向人数远超于己方的法军发起进攻。法军炮火造成的严重伤亡加剧了瑞士军队人数上的劣势。瑞士人虽然成功地迫使位于法军中央的德意志长矛兵退却了100米,但已没有力量继续推进。正当此时,法国的盟友威尼斯军队赶到战场,瑞士人不得不接受战役失败的事实。但他们保持着严整的方阵队形将伤员和旗帜围在中心,缓慢而有序地向米兰撤退,法军骑兵屡次冲锋都无法打乱他们的队形。在逆境中,瑞士军队显示出铁一般的纪律。这次撤退被当时人看作传奇式的英雄壮举。但马里尼亚诺战役中大约有6000名瑞士军人抛尸疆场,对瑞士联邦来说毕竟是一次重大挫折,这是瑞士人首度遭遇军事上的挫败,对瑞士联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影响。从此以后,瑞士联邦军队再也没有到国外进行扩张战争,瑞士在欧洲国际政治中不再扮演积极角色,逐渐开始奉行在国际纷争中保持永久中立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天性好战的瑞士人只能专注于以雇佣兵的形式效力于欧洲各国军队。

在意大利战争期间,佛罗伦萨人维托里(Vettori)这样描述瑞士人:“我几乎不能想象有什么军队能够对抗他们……(然而)他们不可能或不想统治大量臣属国,也不愿意花大力气组织管理机构;他们宁愿选择通过津贴制度(输出雇佣兵)获取经济利益这一更加便利的方式。”John McCormack, One Million Mercenaries: Swiss Soldiers in the Armies of the World, p.57.他认为,瑞士人虽有能力征服新的领土,但不愿意花大力气统治臣属国,他们宁愿选择通过输出雇佣兵获取经济利益。但实际情况是,瑞士从扩张主义转向输出雇佣兵的政策不仅仅出于主观意愿或偏好,而是在一系列客观条件制约下的近乎必然的选择。

首先,瑞士联邦内部的政治结构妨碍了它的领土扩张。当时的瑞士联邦实际上是由各自拥有主权的各州所组成的松散联盟。联邦中央唯一的组织机构——联邦议会——在对任何重要问题做出决议之前,各州代表都需要先听取本州政府对该议题的意见。各州之间在扩张领土方面追求的往往是不同甚至相反的目标。比如,伯尔尼主张向西扩张,以便把瑞士领土延伸到防御法国入侵的天然屏障侏罗(Jura)山脉和孚日(Vosges)山脉;三个森林州希望向南扩张,以便打通他们通往意大利的通道;苏黎世希望向北方扩张,以便把德意志南部地区纳入瑞士领土。缺乏集中领导使瑞士联邦的政策总是变化无常,没有连贯性。各州之间的相互嫉妒又往往成为瑞士联邦把军事上的胜利转化为领土收益的障碍。例如,瑞士人用武力消灭勃艮第公爵以后,原来属于勃艮第公爵的领土不是归于奥地利就是落入法国之手,关于勃艮第战争前各州在政策目标上的差异、矛盾,以及各州间的相互掣肘在战争胜利后妨碍其获得新领土的情况,可参阅 Tom Scott, The Swiss and Their Neighbours, 1460-1560, pp.73-81.其中上勃艮第地区曾派代表请求加入瑞士联邦,尽管伯尔尼对此非常赞成,但因为其他各州的坚决反对而作罢。根据一位历史学家分析,它们反对的理由可能是担心更多规模较大的州加入联邦将导致它们在联邦中的地位下降。Heinrich Zschokke, History of Switzerland, p.41.

其次,瑞士的军事体制导致它没有产生伟大的军事统帅。瑞士联邦从诞生之日起就实行全民皆兵的制度,所有身体健全的男子都有应招出征的义务,但联邦和各州都没有常备军。每当需要召集军队时,由各村、镇以及城市中各区域、行会的应征者挑选出来的士兵组成州的部队,由州政府任命的队长统帅。各州的部队会合以后形成的瑞士联邦军队并不设立最高指挥官(只有极偶尔的例外情况),重大行动都由队长们一起开会讨论做出决定。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瑞士人在军队指挥方面始终保持着他们那种古老的民主决策传统。在军事指挥中,那种吵吵闹闹的民主决策不但耗费时间,而且不太可能产生洞悉全局、具有战略眼光的决策。瑞士人在军事上能够获得胜利,是因为发展成熟以后的瑞士长枪方阵类似一部可以高效运转的作战机器,指挥官的杰出或平庸对其作战效力影响并不大。在这样的部队中,军官的首要作用是在方阵前排以自己英勇作战的行动为同伴做出表率。然而,在这样的军事体制下,只会诞生一个又一个战斗英雄,但不会出现像亚历山大、恺撒与拿破仑那样的统帅。事实上,瑞士联邦历史上不仅没有产生伟大的军事统帅,也没有出现过杰出的政治领袖。尽管有许多在战场上取得声望的军官回到瑞士以后在本州政治事务中担任了重要角色,但其目光和雄心都非常有限。缺乏具有战略眼光的领袖导致瑞士在国际舞台上沦为别人的棋子:瑞士与勃艮第之间的战争是受到法王路易十一和奥地利公爵的挑动,而1510—1515年瑞士参与意大利战争则主要是受到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的蛊惑。结果,瑞士军人浴血奋战的果实大部分被法国、奥地利等列强攫取,瑞士得到的往往只是眼前的物質回报和一些空洞的许诺。这种令人沮丧的情况,是促使瑞士受到一次挫折便迅速从国际政治中退缩回去的重要原因。

再次,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加大了瑞士领土扩张的难度。在瑞士联邦为独立而斗争的两个世纪当中,它基本上是被一群虚弱的邻居包围着:德意志南部和意大利北部都是一些各自为政的小邦国,法国国王的权势受到独立称雄的大贵族制约,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则常常陷入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纷争而受到牵制,真正的强敌只有勃艮第公爵。然而,1516年哈布斯堡家族得到西班牙王位以后,瑞士联邦的邻居都成为哈布斯堡家族或瓦卢瓦家族的领地。夹在这两大势力中间的瑞士联邦即便有意愿奉行扩张主义的政策,其困难程度也将比从前大得多。

另外,贫困落后的经济状况和人口过剩也是促使瑞士走上输出雇佣兵之路的重要原因。瑞士联邦的一位使者对鲁莽查理说过这样的话:把所有瑞士人能够筹集到的钱加起来,还不如勃艮第公爵的部队中马刺和马锨的价值。Ahthony Mockler, Mercenaries, p.81.由于多山的地形和不适宜发展农业的气候环境,在18世纪发展某些重要工业以前,瑞士的经济与邻国相比一直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在国内经济并没有显著发展的情况下,瑞士人口从15世纪初的60万增加到18世纪初的120万。John McCormack, One Million Mercenaries: Swiss Soldiers in the Armies of the World, p.78.人口增速超出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人口过剩成为一个突出矛盾。瑞士人大规模到国外充当雇佣兵为人口过剩提供了一个解决途径,也使来自欧洲各国的大量资金流向瑞士。这是瑞士发展成为欧洲著名的雇佣兵输出地的经济原因。

瑞士人在意大利等地充当雇佣兵的现象在13世纪就已经有记载。但在14世纪和15世纪,瑞士人进行战争的目的基本都是为了捍卫他们独立于外部强权的自由地位。1476年,格朗松战役的战利品使瑞士人第一次体验到在战争中瞬间获取巨大财富的喜悦。自此以后,对财富的渴望日益成为瑞士人参加战争的强烈动机。第二年,在最终消灭鲁莽查理的南锡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8400名瑞士人实际上不是瑞士联邦派出的部队,而是洛林公爵以月薪4.5基尔德(Guilder)招募的雇佣兵。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瑞士雇佣兵总能获得远高于其他同行的工资。16世纪早期瑞士雇佣兵的基础工资是每月4.5基尔德,这一工资水平是当时农业劳工月薪的两倍多。David Parrott, The Business of War: Military Enterprise and Military Revolution in Early Modern Europ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p.48.火绳枪手在基础工资以外还可以得到15苏(sous),装备齐全的长枪兵可以得到相当于基础工资两倍的薪水,掌旗手则可以拿到十倍于基础工资的薪水。不过,吸引他们加入雇佣兵行列的主要诱因不是雇主给的报酬,而是通过抢劫敌军或掳掠平民而一夜暴富的可能性。瑞士军人在战场上的作战能力使他们成为最受雇主欢迎的雇佣兵,但劫掠成性一直是其遭人诟病的一大缺点。

四、瑞士雇佣兵没落的原因

从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末,欧洲几乎所有战役中都能见到瑞士雇佣兵的身影,他们长期在法国等雇主的军队中充当核心,往往能在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从弗朗索瓦一世统治时期至法国大革命,瑞士雇佣兵团始终是法国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忠实的服务得到了法国君主的高度赞扬。参见Albert Babeau, La vie militaire sous lancien regime, Paris: Librairie De FirminDidot Et Cie, 1889, pp.353, 357-359.瑞士雇佣兵在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受到欧洲各国雇主的追捧,不僅工资高于其他同行,而且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然而,瑞士雇佣兵在19世纪逐渐没落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19世纪前期和中期,瑞士雇佣兵依旧效力于欧洲各国乃至欧洲以外的国家,但其人数与前几个世纪相比显著下降。1815年1月,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瑞士百人队的护送下回到巴黎。同一年,法国与瑞士签订了总数为1.4万人的6个团的雇佣兵合同。1830年七月革命期间,由于法国人组成的步兵团倒戈加入了革命者队伍,只留下瑞士雇佣兵保卫杜伊勒里王宫。如同法国大革命期间一样,瑞士雇佣兵在法国人民眼中再次扮演了帮助压迫者镇压革命的角色。大革命期间,当法国人组成的部队纷纷倒向革命阵营时,瑞士雇佣兵仍旧忠实地为波旁王朝浴血奋战。相关细节可参阅Eugène Fieffé, Histoire des troupes étrangères au service de France, Paris: Librairie Militaire, 1854, pp.382-386.随着1831年卢塞恩条约的签订,法国与瑞士之间的雇佣兵合作画上了句号。拿破仑战争以后,效力于西班牙的瑞士雇佣兵团再没有补充过新的兵员。西班牙议会在1820年正式宣布解散瑞士雇佣兵团,只是这一命令在1835年才最终得到执行,那时雇佣兵团里只剩下约300名老迈的军人。荷兰在1814年招募了总数为1万人的4个瑞士雇佣兵团,他们一直为荷兰服务到1829年。另有一些小规模的瑞士部队效力于荷兰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1848年革命爆发以前,那不勒斯王国一直保有4个团的瑞士雇佣兵,作为其军队的核心。1848年以前,普鲁士有一个营的瑞士雇佣兵。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国秘密招募了3300名瑞士雇佣兵。大约4000名瑞士军人参加了1861—1864年的美国内战,其中大部分效力于北方。John McCormack, One Million Mercenaries: Swiss Soldiers in the Armies of the World, pp.171-172.

效力于各国的瑞士雇佣兵总人数明显减少,表明瑞士雇佣兵在兴盛了几个世纪后终于走向没落,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首先,作战方式的变化导致质优价廉的瑞士雇佣兵丧失了比较优势。从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雇佣兵是欧洲职业军人的基本类型,也是当时欧洲最具专业性的军人。即使在各国开始建立常备军以后,许多国家仍然把瑞士军人等优质的雇佣兵作为其军队的坚强核心。而到18世纪末,由于作战方式的变化,欧洲战场上需要的是数量更多而且价格更为低廉的士兵,普通人经过较短时间的训练就能成为合格的步兵,瑞士人作为价格昂贵的优质步兵逐渐丧失了比较优势。

其次,国民义务兵制度的出现逐渐使雇佣兵成为一种不合时宜的作战工具。法国在大革命时期为了对抗反法同盟而首创的国民义务兵制度——也就是全面强制征兵制——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也预示着欧洲军队组织方式的新方向。这一制度的首要优势是使交战国可以得到的兵员数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第二个优点是使交战国摆脱了支付雇佣兵工资及为招募雇佣兵而支付年金等财政负担。关于近代以来国家召集军人的不同方式及各自的利弊,可参阅埃里克-让·苏黎世的分析。ErikJan Zürcher, “Le recrutement et lemploi des militaries en Europe, au ProcheOrient et en Asie, 1500-2000,” Le Mouvement social, No.241 (2012), pp.127-145.不过,这种强制征召的国民义务兵接受训练的时间较短,不可能具备长期以战争为业的雇佣兵所具备的专业性。况且使用国民义务兵必然面临在战争期间国内劳动力匮乏的问题,还要面对伤亡军人的抚恤问题,以及战争结束时突然出现的大量退役军人如何安置的问题。此外,为了保证兵员的素质,国家有必要为全体国民提供最基本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总之,看似“免费”的国民义务兵,对国家来说其实并不是“免费”的战争工具。所以,在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后,除普鲁士以外欧洲各国并没有立即放弃较小规模的职业化军队这种模式,而是经过一段时间才陆续实行国民义务兵制度。Janice E.Thomson, “State Practices, International Norms, and the Decline of Mercenarism,”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4, No.1 (March 1990), pp.31-32.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市场上对雇佣兵的需求迅速减少。

另外,在国际上对瑞士雇佣兵的需求大幅减少的同时,瑞士能为国外雇主提供的兵源也越来越少。在16世纪和17世纪的瑞士,充当雇佣兵被视为一种回报丰厚且有前途的职业。到了18世纪,随着瑞士国内工商业的发展,雇佣兵的经济回报与在国内从事其他行业相比已经没有明显的优势,雇佣兵这一职业对瑞士人的吸引力开始下降。到19世纪,这种下降的趋势进一步扩大,愿意充当雇佣兵的瑞士人越来越少。

最后一点是舆论氛围的变化。早在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以兹文利为首的瑞士新教牧师就坚决反对瑞士当局输出雇佣兵的政策。到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对于雇佣兵为了金钱在与己无关的战争中从事杀戮的行为进行了猛烈抨击。在法国大革命以及1830年、1848年的革命期间,雇佣兵都扮演了帮助暴君镇压革命的角色。因此,18世纪启蒙思想家对雇佣兵的批评到19世纪以后更加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至19世纪中期,欧洲形成了废除雇佣兵的舆论氛围。关于西方国家对雇佣兵的态度从接纳到反对的转变过程,可参阅Sarah Percy, Mercenaries: The History of a Nor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121-195.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瑞士联邦当局做出了政策调整。1848年颁布的瑞士新宪法向最终结束雇佣兵输出迈出了第一步。新宪法第十一条规定,今后不得批准新的雇佣兵合同。因为各州坚持认为它们不能撕毁现有的雇佣兵合同,所以新宪法只规定不能进行新的招募活动。到了1859年,瑞士联邦最终通过了禁止国外雇主在瑞士招募雇佣兵和禁止本国公民出国充当雇佣兵的全面禁令。至此,久负盛名的瑞士雇佣兵退出了历史舞台。

责任编辑:史海波

猜你喜欢

雇佣兵瑞士
用生命铸就诚信品牌
赢得诚信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瑞士的国菜是奶酪
瑞士银行的名头
瑞士银行的名头
用生命铸就诚信
瑞士镇迷阵
骁勇引争议 冷血雇佣兵
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