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城乡二元文化背景下的融情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2021-11-19王应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2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劳动教育

王应江

【摘要】为落实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2021年修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我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已成学校教育新样态。本文结合区域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优势和典型城乡二元结构,构建了区域“融情”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涵盖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对推动区域劳动教育特色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劳动教育;特色课程;融情教育;二元文化

广州市白云区是广州市传统的劳动基地,拥有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常驻人口370多万,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依托白云山、帽峰山、流溪河、白云湖等自然生态,既有大片蔬菜基地和特色農产品种植园,又有大批现代化高科技和3D打印等众多微小企业。目前全区中小学生30多万,高职中14所、公民办初中66所、小学193所。为扎实推进我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结合我区城乡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域特色,探索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式,构建了“融情”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融情”特色劳动课程有4层内涵:一是育人融情。劳动教育贵在“教育”,在学生体验劳动过程中融入思想情感,受到教育。劳动教育虽然重视体力劳动,更重要的是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受到切切实实的教育,体验劳动的价值意义,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激发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淬炼学生优秀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二是五育融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互融合,在五育并举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教育。三是学科融情。基于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各个发展阶段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做好人生发展规划。劳动教育成为学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4)特色融情。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基于白云城乡多元文化的地域特色,促进城乡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实现乡村教育振兴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融情”教育为主题的白云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促进我区城乡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构建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以学生的劳动实践为本位,重视学生从实践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或体验;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活动,都是开放的。课程是生成性的,以过程或活动形态逐渐建构,教师和学生都是参与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既是本课程的传递者与吸收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建构者与创造者。

一、课程目标

一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二是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是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四是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五是培养热爱生活的劳动态度。通过对乡土资源的探究实践学习与劳动体验,加深学生对白云的了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成为担当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接班人。

二、课程结构

1.课程设置

课程以“劳动融情,全面发展”为理念,在家庭、学校、基地和社区四个不同的空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了“校内劳动教育融情课程”“校外研学实践融情课程”“家庭生活劳动融情课程”“社区服务劳动融情课程”四大板块。

2.课程特点

一是综合性。本课程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教学主题从生活、社会、乡情的实际出发,以探究、实践等方式进行。

二是实践性。融情劳动特色课程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家庭生活劳动融情课程”“社区服务活动融情课程”是由师生通过亲身经历的劳动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后构建。“校内劳动教育融情课程”“校外研学实践融情课程”板块内容也是以探究实践或活动体验为主。

三是开放性。融情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还是教学地点,教学评价还是教学资源,都是开放型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

四是针对性。融情劳动特色课程基于白云区丰富的地域劳动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学校可以从课程板块选取切合实际的内容,量体裁衣,达到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

3.课程框架

4.课程计划

一是课程准备阶段。2021年2月,草拟白云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方案,构思白云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召开劳动教育领导工作会议,统筹资源、确定白云融情劳动教育课程理念、目标、结构框架、实施计划等。

二是课程开发阶段。2021年6月,特色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发动各教育指导中心和试点学校对广州市劳动教育实验教材和校本特色课程开发。全区20所劳动教育试点学校根据区统筹的课程资源,结合本校实际,开发融情劳动教育新课程资源,树立示范校的劳动教育品牌小课程,并按照一定的规范,打造成融情劳动教育小课程样本。

三是课程实施阶段。2021年9月,通过区域教研,着手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系列培训,搭建平台,征集典型案例,进行区域交流与经验分享,初步征集一批融情特色劳动教育成果,包括课程案例、实物作品、科研论文等。

四是优质课程推广阶段,2022年12月完成。根据区统筹劳动教育资源与示范校的小课程样本,选择使用或新开发耕读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小课程,通过各高中直管学校和各教育指导中心推荐,总结提炼各片镇优质特色劳动教以课程。2023年整合打磨耕读劳动教育课程,形成品牌课程,召开现场汇报会,与其他地区的劳动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加大品牌课程辐射力与带动力。

三、课程实施

一是设计日常生活化的特色主题。如,对于自我服务类的主题,可开展清洁衣物、玩具,整理床铺、衣橱等劳动活动;对于生活交往类的主题,可开展家电维修、美食制作、招待客人等劳动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类的主题,可开展种植养殖、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劳动活动;对于人文科技类的主题,可开展手工制作、创客活动、公益宣传等劳动。

二是契合学校发展特色。截止2019年,我区已有29所“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165所创建了“广州市白云区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23所学校成为首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各学校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选择可利用的地域资源,开发系列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三是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布局,建立有不同主题的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例如,在校园文明创建活动中开展植树活动、花卉栽培活动、学校内务整理展示活动、垃圾分类活动、落叶堆肥劳动、板报宣传制作活动等, 使文明校园表现为师生劳动成果的结晶。

四是拓展劳动研学实践空间。不同学段的研学实践,均可设置相应的特色劳动教育活动,使学生经历劳动过程,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提升研学教育价值。学校需做好研学方案,做到目标明确、计划周密、内容充实、评价合理,同时要加强劳动安全教育,设置劳动安全预案,注意落实安全事项。

五是实现劳动资源共享。在我区集团化办学和振兴乡村教育结对帮扶中,根据我区地域资源丰富、城乡多元的格局和发展特点,创建劳动教育共同体。通过城乡结对,劳动教育方面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互相帮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建共享,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激发区域劳动教育活力,开创白云劳动教育特色。

四、课程评价

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鼓励、支持各地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一是平时表现评价。制定含有劳动素养内容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手册,要在平时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及时进行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二是学段综合评价。学段结束时,要依据学段目标和内容,结合综合素质档案分析,兼顾必修课学习和课外劳动实践,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三是建立学生劳动评价系统,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五、课程保障

一是师资保障。建立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任教师,积极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家长等担任劳动教育兼任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在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培养中强化劳动教育内容,健全学校劳动教育教师全员培训机制。

二是基地保障。多渠道建立和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开展校内劳动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辟创客空间、小种养植园、小工坊等。我区各中小学校要统筹建立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充分利用学生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宫及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等開展劳动教育。

三是激励保障。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特色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和实践创新的潜能。将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纳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范围,对优秀成果予以奖励,发挥优秀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中小学教师和专兼职研究人员持续性从事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

四是协同保障。要加强校内统筹协调,既要发挥综合实践教师作用,常态化开展劳动,同时又要发挥班主任、 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作用,在班集体活动及其他学校活动中开展班务劳动、校务劳动;要加强与社会机构的联系,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工厂,走进军营,引导社会人士参与到指导学生的劳动教育;要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的观念,认识劳动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通过家校联动,让家长监督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劳动作业。

【本文系广州市2019年度重点规划课题“区域培育中小学生劳动习惯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11967】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整合音乐课程的研究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探索乡土资源特色课程,促进师幼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