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2021-11-19陈桂玲
陈桂玲
【摘要】通过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新路径。课前借用视频,化难为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中使用画板,化静为动,打造高效课堂;课后巧用题库,化繁为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效率;中学生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时代的进步,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新的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育面临改革,立足课堂教学进行改进。通过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新路径。《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所以,教师要把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如,课前的预习、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等。傳统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相结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但是,在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上,存在以下问题:1.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没有对核心概念进行解释,也没有对公式、定理进行推导,而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导致很多学生不会运用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进行解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内涵。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情境导入,一上课就直奔主题,然后让学生做题。学生往往因为没有预习或者预习效果不佳,导致课堂上根本听不懂教师所讲解的题目。2.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一些比较抽象、难度又比较大的题目时,如,动点问题、图形变换的题目,教师在静止的黑板上讲解,学生往往因为没有直观感受,或者缺乏生活体验而听不懂教师的讲解,更别提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这样会导致课堂沉闷、没生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因对数学产生畏惧,对学好数学没兴趣、没信心。3.在课后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手头上的资料有限,另一方面是分层作业的批改工作量太大。但是,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同一份作业,会导致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消化不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教师的教学效率不高。4.错题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由于纸质资料不易保存,学生做错的题目往往是一错了之,没有重复去做或进行错因分析;教师也因统计学生错题的工作量太大,而导致教师的辅导缺乏针对性。
二、融入信息技术,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针对以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从而解决初中数学课堂上的现状问题。下面,笔者以《圆周角》为例,介绍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借用视频,化难为易
课前,先播放“洋葱数学”的视频,“‘洋葱数学的视频中融入了幽默的故事情节、有趣的动画和丰富的拓展知识。在讲透知识点的同时,极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圆周角》这节课的洋葱视频里,既有有效的情境导入,又有圆周角定理和推论的详细讲解。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圆周角》的基本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后,可以完成教师提前准备的前置作业。
在“洋葱视频”的帮助下,学生完成前置作业,达到预习新课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据前置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测学生对《圆周角》的定理和推论的掌握情况。那么,课堂上就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达到精准教学的目的。
(二)使用画板,化静为动
根据前置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做错比较多的知识点,进行课堂讲解,再配上相应的练习题和变式题对知识进行拓展。可见,课堂上融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巩固、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课堂上讲解本节课的例题。
如图6,⊙O的直径AB=10cm,弦AC=6cm,∠ACB的平分线交⊙O于点D,求BC、AD、BD的长。
由于在前置作业分步设计完成本例题的内容,所以课堂上,学生很快能解答出来。此时,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拓展知识。如,本例题可以增加第(2)问:求AC、CD、BC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在第(2)问中,“教师可以拓展旋转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它能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处理孤立、静止的几何问题,本题可以利用‘等线段共顶点的旋转变换解题,在保持原有的图形的性质,通过改变其位置,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在一起,组合成新的图形。”
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显示旋转的过程和旋转后的图形,如图7。
方法分析:由题意可知:DA=DB,DA与DB相交于点D。如图7,通过“等线段共顶点”的模型进行旋转变换将三条线段放在一个等腰直角△CDC'中,CD长作为腰,CA+CB长作为底边,故.
“借助信息技术,如,几何画板的动画功能、函数功能,能把图形变静为动,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化,把复杂的题目形象化动态展示出来,再配合教师的讲解,使问题变得简单化。”课堂上,学生在有趣的动态图形变化中,一边享受探索知识的乐趣,一边领悟数学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数学课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度过。几何画板辅助教学,让静态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有效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三)巧用题库,化繁为简
1.作业布置融入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的题库,既能把作业布置到丰富化和精准化,又能减轻教师出题的负担。”在《圆周角》这节课里,可以应用“一起学”题库里的课时练习功能,在这个课时练习题库里,分别有现成的基础题、提高题和培优题。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在课堂上对《圆周角》的掌握程度,来精心挑选现成的题目,通过换题功能,组成一份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后分层作业。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发展区能独立或通过与同学交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能激发学习数学兴趣,能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2.错题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借助“一起学”自动批改作业功能,可以减轻教师批改不同层次的作业负担,还可以利用查漏补缺功能,让错题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在《圆周角》的作业中,统计出这题“如图8,点A、B、C在⊙O上,已知∠ABC=130o,则∠AOC= .”本题出错率高达53%,教师根据“答题情况”,知道做错的学生名单,那么在课堂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课后,对相关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学生也可以在“答题情况”里查看错题原因分析,然后在“查漏补缺”里重做错题。当学生把错题重做后,系统还会推送相似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错因分析,把错误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议错赏错。学生在一类错题中,找到解题的思路,总结出解题的方法,从错误中领略成功。这样,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一起学”还有题目收藏功能,教師可以对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进行收藏,在单元测试中重做错题,让错题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错题的最大价值。
三、反思
1.数学的教学软件功能强大,教师要熟悉运用信息技术,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所以,建议教师通过培训、交流或课堂实践,不断提升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课堂的讲解就如虎添翼。但是,教师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如,一些计算题的计算过程,或者说一些图形的证明、推理的过程,教师还是需要在黑板上认真板书,引导学生去思考,规范学生的答题。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与科技进步的联系日益紧密,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本文系广州教育学会2020年教育科研课题“‘重难点微视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课题编号:KTLX12020303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靖.洋葱数学视频在初中数学课堂引入环节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9(11).
[3]苏国东.“共顶点变换”破解近年广州中考压轴题[J].中学数学研究,2021.
[4]康桂金.谈“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独特优势[J].考试周刊,2018.
[5]吴晓威.如何利用大数据改进作业管理[J].中国教育报,2021.
责任编辑 杨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