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 分析

2021-11-19吴娜蔡恒斌聂志冈李金根毛祥坤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南昌33009

江西中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乌梅溃疡性结肠炎

★ 吴娜 蔡恒斌 聂志冈 李金根 毛祥坤(.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南昌 3300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结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病因未明,临床上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脓血等。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难治愈,且约有20 %慢性UC 患者有通过炎症增生发展成结直肠癌的风险,目前UC 在我国发病率呈持续上升[1]。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在于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以及防止病情复发等。现有的西药主要有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微生物制剂等,但因部分存在肝肾损伤、价格较高、患者依从性等问题,使得临床运用受限[2-3]。

在中医治疗中,UC 常归属于久泻、久痢、休息痢等范畴。乌梅丸出自《伤寒杂病论》,主治蛔厥和久痢。全方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调和气血,涩肠止痢,切中UC 久泻久痢的病机,且诸多研究表明乌梅丸治疗UC 临床疗效确切。闫曙光等[4]和陈新林等[5]曾分别对单纯使用乌梅丸加减、乌梅丸加减联合西药治疗UC 进行Meta 分析,由于发表时间较久远、纳入文献标准不同、样本量等方面的限制,两篇文章仅对临床总有效率、肠镜改善情况、复发率、不良反应进行报道,而对患者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肠道菌群、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活动积分等均未进行报道。故本次研究将全面收集乌梅方(包括单纯使用乌梅丸及乌梅丸联合西医)治疗UC 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按照循证医学方法对文献进行评价,对乌梅丸治疗UC 临床疗效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与检索策略 英文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MEDLINE,EMBASE,CENTRAL,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和Clinical Trials,检索词是“Wu Mei”“fructus mume”“ulcerative colitis”。中文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检索词是“乌梅”“溃疡性结肠炎”。各检索词均采用单独或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9 年10 月。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根据相关指南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且排除克隆恩病、其他结肠炎、炎症性肠炎的患者。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例来源不限;(2)试验组干预措施为单纯使用乌梅丸(汤)治疗或乌梅丸(汤)联合西医治疗(西医治疗用药与对照组需完全一致);(3)对照组干预措施为西医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4)总疗程及给药途径不限(包括口服及灌肠);(5)纳入文献为全文或能提供足够信息的摘要。

1.2.2 排除标准 (1)试验组联合针灸、穴位敷贴等其他中医疗法;(2)设计方案: 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或无对照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等非临床研究实验;(3)重复文章;(4)无全文文章及因资料不全无法进行数据提取的文章。

1.2.3 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为临床疗效。纳入文献的疗效标准主要参照以下两个标准: 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疗效标准》[6],卫生部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肠镜改善疗效、复发率、中医症状积分、血液检查、不良反应等。

1.3 数据的提取及质量评价 由2 位作者分别独立开展文献检索、纳入及数据提取,使用标准资料提取表提取数据,数据提取包括每篇文献的作者、发表时间、样本量、受试者年龄、性别、干预方法、治疗过程、结局及不良反应等。如有分歧则通过第三方确定共识意见。如果研究报告资料不全,尽量与作者联系获取,若最终仍未获取,则剔除该文献。按照 Corch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5.1.0 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评价条目包括:(1)随机序列的产生;(2)分配隐藏;(3)对受试者及研究人员施盲;(4)对结局评价者施盲;(5)不完整结局数据;(6)选择性报道;(7)其他偏倚。各条目以“不清楚”“低风险”“高风险”进行评价。

1.4 统计分析 采用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提供的RevMan5.3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mean difference,MD)、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为疗效分析统计量,以95 %CI 表示。通过分析纳入RCT 的受试者、疾病种类、病情轻重、干预措施、比较措施、疗程长短、结局等,以判断其是否具有异质性。并通过森林图检测异质性,同时用I2来衡量。当P>0.10 或I2≤50 %时,可认为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当P≤0.10或I2>50 %时,认为有异质性,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采用“漏斗图”进行发表性偏倚的检测。如纳入数据不能进行Meta 分析时,则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检索过程与文献选择具体采用PRISMA 流程图描述。初检出文献536 篇,经阅读文题和摘要多次筛选,共提取出86 篇文献进入全文筛选,再次排除53 篇文献,剩余33 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全部为中文文献。见图1。

2.2 纳入RCT 的一般特征 总计33 个RCTs,见表1,其中13 篇文献治疗组采用乌梅丸(汤)治疗UC,20 篇文献采用乌梅丸(汤)联合西药治疗UC,总计2 917 例患者(治疗组1 500 例,对照组1 417 例),全部试验均在国内完成。发表年限从1998 年―2019 年,样本量从31~398 例不等,所有RCTs 均未交待样本含量估算方法。所有RCTs 均提及基线资料各组间具有可比性,所有RCTs 均未采用意向性分析对数据进行评价。UC诊断方面:2 个RCTs[9,22]诊断标准参照1992 年9月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诊断疗效标准;4 个RCTs[12,17,25,35]参照1993 年全国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讨论会《UC 的诊断与疗效标准》;4 个RCTs[10,29,31,34]参照2000 年全国炎性肠病研讨会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建议》的诊断;3 个RCTs[14,19,28]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2003 年(重庆)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制定的标准;1 个RCT[24]标准参照2004 年亚太消化系疾病周(APDW)大会修订的诊断标准,6 篇文献[13,18,20,26,30,38]诊断标准参照2007 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定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1 个RCT[32]参照世界胃肠病组织推荐的IBD 全球实践指南;1 个RCT[15]符合1992 年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及2010 年西昌《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2 个RCTs[27,33]参照2010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中的诊断标准;1 个RCT[37]参照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6 个RCTs[11,16,21,23,36,39]参照电子内镜检查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及《内科学》中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1 个RCT[8]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1 个RCT[40]参考2017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

表1 纳入RCT的特点描述

(续表)

2.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根据评估发现,8 项研究[17-18,20,27,29,32,36,38]为随机数字表法,1 个RCT[39]为抽签法,1 个RCT[13]为分层随机法,其余文献均为描述随机分配的具体方法。所有研究均未进行临床注册,均未提及分配隐藏、均未能获取试验计划书,无从得知是否选择性发表,无法判断是否存在选择性报告偏倚。见图2。

图2 33篇文献偏倚风险图

2.4 Meta 分析

2.4.1 临床总有效率 33 个RCTs 采用二分类方法对临床总有效率进行描述,其中乌梅丸(汤)治疗UC 组组间无异质性(P=0.19,I2=26 %),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结果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RR=1.21,95 %CI[1.15,1.29],Z=6.76,P<0.01);乌梅丸(汤)联合西医治疗UC 组组间无异质性(P=1.00,I2=0 %),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结果为治疗组疗效亦优于对照组(RR=1.24,95 %CI[1.19,1.29],Z=9.79,P<0.01),详见图3。

图3 临床有效率Meta分析

2.4.2 中医证候积分 有4 个RCTs[12,18,30,40]对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报道,总计301 例患者,异质性检测可见组间无异质性(P=0.70,I2=0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D=-2.94,95 %CI[-3.80,-2.08],Z=6.71,P<0.01)。见图4。

图4 中医证候积分的Meta分析

2.4.3 肠镜疗效 有3 个RCTs[12,22,37]对肠镜疗效进行描述,总计251 例患者,异质性检查可见组间无异质性(P=0.86,I2=0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结果显示使用中药乌梅丸(汤)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RR=1.30, 95 %CI[1.15,1.48],Z=4.07,P<0.01)。见图5。

图5 肠镜疗效Meta分析

2.4.4 肠道菌群检测 有2 个RCTs[32,36]分别对患者肠道中乳酸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进行检测,总计190 例患者。其中乳酸菌组间有异质性(P=0.01,I2=85 %),无法分析其来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详见图6。大肠杆菌组间无异质性(P=0.90,I2=0 %),采用固定效应模式,结果显示在降低大肠杆菌发面,治疗组疗效低于对照组(MD=0.71,95 %CI[0.63,0.78],Z=17.64,P<0.01),详见图7。双歧杆菌组间无异质性(P=0.62,I2=0 %),采用固定效应模式,结果显示治疗组相较对照组可明显提高患者双歧杆菌量(MD=0.60,95 %CI[0.45,0.75],Z=7.87,P<0.01)。见图8。

图6 乳酸菌的Meta分析

图7 大肠杆菌的Meta分析

图8 大肠杆菌的Meta分析

2.4.5 疾病活动性评分 有2 个RCTs[30,38]对91例患者进行Mayo 疾病活动性评分,组间无异质性(P=0.54,I2=0 %),采用固定效应模式,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MD=-1.02,95 %CI[-1.60,-0.43],Z=3.39,P<0.01)。见图9。

图9 疾病活动性评分的Meta分析

2.4.6 复发率 5 个RCTs[11,31,34,38,40]对复发率进行描述,总计351 例患者,组间无异质性(P=0.81,I2=0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28,95 %CI[0.16,0.50],Z=4.28,P<0.01)。见图10。

图10 复发率的Meta分析

2.4.7 炎症因子水平 有3 个RCTs[32,36,39]报道了患者血清中IL8 水平,2 个RCT[32,39]报道了TNF-α水平,组间有异质性,无法分析其来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见表2。

表2 炎症因子水平Meta分析结果

2.4.8 不良反应 有8 个RCT[12,14,16,20,22,29,31,38]提及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其中5 个RCTs[12,14,16,29,38]对不良反应进行描述性分析,即治疗组均为出现明显不良反应。3 个RCTs[20,22,31]对不良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无异质性(P=0.20,I2=39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可知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26, 95 %CI[0.11,0.62],Z=3.03,P<0.01)。见图11。

图11 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2.4.9 发表偏倚分析 对临床总有效率为效应指标的研究进行倒漏斗图分析,可见漏斗图不完全对称,提示纳入的文献存在一定发表偏倚。见图12。

图12 临川总有效率的倒漏斗图

3 讨论

乌梅丸是临床治疗UC 常用方剂,本次研究共收集符合标准的文献33 篇,总计2 917 例患者,与之前两篇系统评价[4-5]结果经对比分析发现:乌梅丸治疗UC 从临床总有效率、肠镜疗效、疾病复发率等方面与之前分析结果一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与之前结果相比,经过扩大样本量分析发现,使用中药乌梅丸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本次分析新增了对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活动性评分、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炎症因子水平等客观指标方面分析。结果发现从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活动性评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炎症因子水平分析发现组间异质性较大,无法分析其异质性来源。肠道菌群是近年来研究热点所在,诸多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完善离不开肠道微生物群,UC、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41]。研究表明,双歧杆菌能够调节肠道的免疫功能,建立起免疫屏障,可直接进入到肠道内并定植,建立生物屏障,同时亦可可修复肠道黏膜物理屏障[42]。因此,本文从肠道菌群变化进行分析后发现,使用乌梅丸后,治疗组患者体内双歧杆菌数量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本研究亦存在如下局限性:(1)所纳入文献在设计、方法学、报告等方面存在偏倚风险。大部分文献在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及盲法,样本量评估等方面描述相关信息不足。(2)大部分文献缺乏对患者的随访、病例的脱落、临床不良反应等情况的报告。(3)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中多数从临床疗效、肠镜疗效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多偏向于主观,虽有Mayo 疾病活动性评分、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检测等客观指标,但报道文献较少,且诸如炎症因子、血常规等客观指标检测存在组间异质性,无法分析其异质性来源。

综上所述,从临床有效率、肠镜疗效、疾病复发率、不良反应率方面来看,本次结果与之前系统评价结果一致[4-5],再次对乌梅丸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肯定;从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活动性评分、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等新增指标分析来看,使用乌梅丸(汤)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本次研究虽纳入文献较多、病例数较大,但由于纳入文献大部分为低质量文献,故今后研究仍需纳入更多试验设计严谨、实施管理严格、结局报告全面的随机对照试验。

猜你喜欢

乌梅溃疡性结肠炎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乌梅水泡脚治足跟痛
望梅止渴话乌梅
老拉肚子,喝乌梅茶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