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问题及其变革模式
2021-11-19乔小明
乔小明
(云南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云南 昆明 65009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进入21世纪后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动力。民营企业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出口、增加就业、活跃市场、贡献税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新浪财经网的数据显示,我国GDP中的60%以上是由民营企业贡献的,民营企业提供了83%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的90%在民营企业,来自民营企业的税收占比超过55%。[1]
国家层面,政府以政策为导向,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然而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民营企业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影响和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问题很多,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内部问题也日益凸显。笔者对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内外部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
一、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内外部问题
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存在很多问题,归结起来,可分为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两大类。
(一)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内部问题
第一,产权问题。产权问题是民营企业面临的最直接问题[1],部分民营企业家族成员个人之间产权界定不清晰、个人产权与企业产权界定不清晰、企业产权与外界产权界定不清晰,部分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化、家族化、封闭化。[2]
第二,治理结构问题。现代企业要求由一个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来治理,而多数民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因此无法形成对企业主的制约机制[3],专制及其带来的损失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三,经营管理问题。很多民营企业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初期有便于控制和提高效率的优势,但在企业壮大后便弊端丛生,如独断专行、内耗扯皮、人才流失。[4]
第四,发展问题。有的民营企业追求过高目标,有的则过多关注眼前利益,他们都未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短命”现象非常突出。[5]
第五,企业主素质问题。“全国工商联在国内31个城市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有68%的民营企业家竟然不懂财务报表,90%以上的民营企业主不懂英语和计算机,大多数企业主甚至不看书,不看报,更不要说钻研管理理论进行知识更新”。[5]
第六,融资问题。我国民营企业由于股东人数少,增资不多,加上大多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利润水平不高,依靠自身积累的内源融资十分有限;由于受到政策限制,难以利用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资,且银行对其信用评价不高,“惜贷”严重,外源融资也少得可怜。[6]
第七,人力资源问题。有职无权,只用不养,目光短浅,不尊重家族外成员,导致人才难留,可以说管理资源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已经成为我国相当多民营企业成长的瓶颈,家族企业成长瓶颈的实质是信任资源的约束。[7]
第八,企业文化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在塑造上缺乏个性,在发展上缺乏创新,在具体建设上缺乏实务操作框架体系。
第九,社会信誉问题。我国许多民营企业的诞生与发展带有不小的机会色彩,比如抓住市场空白或利用政策漏洞,然而随着市场的成熟和制度的完善,许多民营企业家并没有及时清醒过来而仍抱有投机和侥幸心理,产品质量低、售后服务差等使社会对民营企业的信任感低。
第十,创新问题。我国民营企业整体上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研发能力薄弱,与一些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二)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外部问题
对于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外部问题,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在市场竞争环境未有真正公平这点上。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三大企业类别中,目前享受待遇最低的要数民营企业。[8]首先,长期存在部门、行业垄断的领域,民营企业是难以进入的,如银行、证券、通讯、石化等的投资基本上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包揽;其次,有些行业和项目虽然名义上对民营企业开放,但由于政府主管部门许多项目实际并未向社会招标,有资质的民营企业被排除在外;再次,有的行业由于审批程序繁多、关卡多、效率低、条件苛刻等,民营资本可望而不可即。[9]此外,民营企业还普遍受到社会歧视。
(三)解决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内外部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解决内部问题的对策建议。解决产权问题的对策主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是明晰产权关系,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二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最终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1]解决治理结构问题的对策主要是构建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即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从人治到法治,从精英领导到制度管理的过渡,引进外部独立董事[10]。解决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是委托代理治理企业,任人唯贤,对聘来的职业经理人员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给予职权,家族成员不可越过董事会与总经理而对企业经营活动横加干涉。[7]解决发展问题的对策主要是科学决策,树立质量、品牌意识,提高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可以组建民营企业战略联盟。解决企业主素质问题的对策主要是一方面民营企业家提高自身素质[11],另一方面建立科学选择接班人的制度。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主要应从提高企业家素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人力资源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等处着手。[12]解决融资问题的对策主要是建立长期客户关系,另外,促使国有银行资金更多投向民营企业,培养和发展地方性中小型民营商业银行,民营企业规范自身行为,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的道路。解决企业文化问题的对策主要是建立适应民营企业特征的企业文化。解决社会信誉问题的对策主要是注重信誉的企业文化,重视企业家在打造诚信民营企业中的突出作用。解决创新问题的对策主要是民营企业走高科技发展道路。
第二,解决外部问题的对策建议。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一是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二是构筑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建立信用识别制度。
2019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了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减少民营企业发展壁垒以及民营企业产权平等保护等措施,以期达到保护民营企业、推动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为民营企业发展清除障碍。通过鼓励企业积极建立合规计划对企业自身进行安全预防,企业规避法律风险的同时国家也达成保护民营企业的目的。将民营企业保护和预防犯罪制度化,通过制度革新对民营企业进行保护,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存在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
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存在包括产权问题在内的各种问题,他们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状况,因为其中一些问题之间存在着相互因果关系。虽然内部问题与外部问题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但是出于弄清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根本问题,笔者的研究将只局限于对内部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
首先,我国许多民营企业主个人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不分,企业法人所有权深受私人所有权的干扰和控制,造成公司组织只是一种形式,实际上没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我国民营企业内部产权边界模糊、与外界产权关系不清,由此产生的产权纠纷消耗了企业的资源,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削弱企业的整体竞争力[13];产权不明晰问题实际上也是银行对民营企业“惜贷”的重要原因,因为该问题是银行对其不信任的理由之一。其次,多数民营企业产权结构过于集中、封闭,缺乏制度约束,流量产权虚置,形成家长的绝对权威和决策权的个人化,带来决策和管理的随意性,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再次,所有权、经营权不分以及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合一,一方面,加剧了民营企业主的唯我独尊;另一方面,经营管理能力的不足使其只从旧有渠道获取市场经营信息,管理思维方式习惯化甚至僵化,更不会认真对待企业文化这类应该重视的问题。另外,民营企业的发展过分依赖企业家个人,但市场经营环境是无限大的,而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各种非理性的短视行为不但影响企业信誉和形象,而且容易使企业陷入发展困境甚至绝境。最后,缺少监督的绝对控制权容易导致企业主独断专行,任人唯亲。这样既排斥企业内部的人才竞争,也无法将外部人才引入,更谈不上企业长远发展和创新了,因为企业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必然导致没有优秀人才去承担创新重任。
三、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根本问题
将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种种问题全归于外部环境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外部因素只能通过内部因素起作用。从以上对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存在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产权问题,即产权不明晰及其结构太集中。
明晰产权问题是解决民营企业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不分在民营企业创立初期能较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却因此无法获得资本和管理分工带来的好处。产权家族化也一度在凝聚人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结构和市场经营环境的改变就无法满足企业规模化经营的需要。所以,解决产权问题将有利于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带来的问题和克服产权家族化带来的弊端。其次,民营企业主一方面可能希望引入职业经理人,但又担心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产权单一化条件下很难找到使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都一致的方案。[14]由于绝对集中的产权带来的专断和对人力资本产权的不重视,民营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因此,解决产权问题将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在引入职业经理人和引进人才时遇到的困难。最后,产权不明晰、信息不公开、制度不健全成为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障碍,基于此,解决产权问题,明晰内外产权、建立公众企业,将有利于从内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这一“瓶颈”问题。
其实,有不少学者认为民营企业中盛行的企业主家长作风是其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董事会虚化、决策不科学等问题产生的根源。然而,形成和助长这种作风的又是什么呢?还是企业的产权。产权是经营权的最终来源,民营企业主对企业的绝对控制及由此带来的所有问题皆来源于其对产权的绝对拥有,因此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
四、解决当代我国民营企业问题对策的可行性分析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可以发现,学者们提出的各种解决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外部问题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可以从政府近些年颁布或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中得到证实,比如促进建立更多担保机构、加强法治、建设服务型政府及推出创业板融资等等。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单靠政府解决微观问题是很难的,学者们因此提出的各种解决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内部问题的对策也很多,在此笔者主要分析以下几方面对策的可行性。
(一)摒弃家族式管理,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议的可行性
主张“摒弃家族式管理,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学者不在少数。一方面,他们承认家族式管理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即认为我国民营企业成长在特殊的政治环境、经济生态和文化背景中,他们面临着在经理人市场上自己不信任的职业经理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银行不信任自己的尴尬,产权封闭化、治理家族化是带有必然性的制度选择。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当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管理模式会逐渐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故而要摒弃家族式管理,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这一条至少在目前是难以行得通的。原因在于,不少民营企业家族成员在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成功以后,自信心极强,视企业为独立王国,倘若摒弃家族式管理,他们仅是在观念和心理上就无法接受。因此,我们更赞同把“摒弃家族式管理,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当作民营企业的中长期目标,因为究竟如何平稳地实现上述目标及如何把家族式管理的长处保留下来仍是目前没有被解决的问题。[15]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议的可行性
推进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和实现治理结构现代化的需求声很强烈。一方面,民营企业单一化的产权使企业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因此,民营企业要由产权单一化、封闭化向多元化、开放化进行变革。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家族式治理结构下管理非常不规范,监督机制很难形成。所以,民营企业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产权结构多元化和治理结构现代化的集中要求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是,无论是产权结构多元化,还是治理结构现代化,都不可避免地会触动家族成员的利益,因此如何保证变革的推进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还有,产权结构多元化的具体方式怎样安排?漠视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直接建立现代企制度是否可行?这些也都是学术界和企业界要研究实践解决的问题。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如何“求解”建议的可行性
资金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的“血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对该问题的“求解”,很多学者认为政府应该聪明地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严重的“惜贷”,银行也应进行改革而不能总是“嫌贫爱富”。[16]但现实是我们不能过多苛责银行,更不能一味地要求政府进行干预。因为银行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也要经营生存,要实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其“嫌贫爱富”是必然的。政府应该更多的是制定规则,监督市场运行,促进生产诸要素的充分流动,政府对微观的市场活动不应该进行过多干预,这是制度经济学早就提出的观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缺乏完善的内部治理,因为企业的权、责、利不清楚,银行很难看到借贷出去的款项有清晰的回款路线。当然,完善内部治理的基础是完善产权结构。
五、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双轨制逐渐推进式”变革模式设计构建
从解决当代我国民营企业问题的对策建议的可行性分析中可以看出,解决我国民营企业根本问题的可行变革途径只能是渐进式的。为此,笔者设计构建了解决当代我国民营企业问题的可行变革模式——“双轨制逐渐推进式”变革模式,见图1(三角形表示相应变革的主要内容)。
图1 当代我国民营企业 “双轨制逐渐推进式”变革模式
从图1可见,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双轨制逐渐推进式”变革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革新思想观念,优化产权结构,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基本制度。其中,革新思想观念是先导,也是基础,制度是导向,产权结构优化与基本制度健全是双轨,治理结构完善是产权结构优化的自然延伸,民营企业变革则是目标。总之,这种模式要求民营企业的变革要以制度变革为导向,从产权制度和基本制度两个轨道也是两个方向同时推进,有计划,分步骤,走渐进式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双轨制逐渐推进式”的变革具有某种客观必然性。这既有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内部的原因,一是民营企业主及其家族成员观念和心理一时难以转变,二是变革可能导致对他们利益的影响。也有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外部的原因,一是相关法律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二是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等市场环境的改善一时也难以实现。因此,我们进而设计了当代我国“双轨制逐渐推进式”的变革进度表,见表1。操作当中,还应依据企业实际和承受能力进行。
表1 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双轨制逐渐推进式”变革模式变革进度
(一)当代我国民营企业要革新思想观念
考虑到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主和家族管理层人员学历水平低及文化素质不高,持续学习是其思想观念革新的最好办法。通过不断学习,他们特别需要树立现代经营管理观念、民主决策观念和人本观念。[17]
(二)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必须优化产权结构
一是产权明晰化。首先是外部产权清晰化。不少民营企业在创立之初为获得政策支持而挂靠国有或集体单位,造成企业资产与国有、集体资产不明晰。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产权也必须清晰化,可按照投资多少或通过作价核算来划分。其次是内部产权清晰化。民营企业的发展归功于各家族成员的努力,可谓家族人人都有产权。但是,恰恰有不少民营企业就陷于家族内部成员产权纠纷。所以,对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进行明晰是必要的,可依据成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和贡献大小来分割。
二是产权结构合理化。在明晰现有产权的前提下,首先是使产权公开化。可产权对内公开化,主要是员工持股,也可产权对外社会化,引入外部股东。其次是使产权流动化。可通过股权融资、合作、合并、合资等来实现。
(三)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应该完善治理结构
一是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企业治理结构最为重要的方面,完善资本结构首先是股权多元化。伴随着产权的公开化和社会化,民营企业家族股的数量比重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稀释。其次是资本运营。可通过项目引进、上市等方式优化资本结构。
二是权利结构。权利结构也是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方面,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涉及权利如何在企业主、家族成员和外来经理人员之间有效配置的问题,首先是弱家族化管理。作为一种过渡形式,这种管理模式要求在家族成员通过股权稀释逐渐淡出管理层但又未完全退出的情况下,主动引进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其次是职业经理人管理。可在建立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基础上引入职业经理人,通过引入外部董事来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18]最终,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完善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
(四)当代我国民营企业要建立健全基本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战略愿景。战略愿景是企业根本追求和长远利益的体现,它要求员工、管理人员以及创业者本人都要坚定地执行,从而保证企业快速健康的持续发展,健全战略愿景首先是制定战略愿景。应根据企业特点、行业情况和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考虑确定。其次是调整战略愿景。待董事会建立以后,集体讨论以进一步明确企业战略愿景。
二是建立健全内部规章。企业是正式组织,科学合理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其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规章,首先是建立民主咨询制度、生产、销售、财务制度、人力资源体系以及塑造企业文化。建立民主咨询制度,改变一人决策模式;建立生产、销售和财务制度,使企业各项活动纳入制度化管理;提炼出有企业特色的基本价值观。其次是建立组织制度、经理人制度和完善企业文化。主要是建立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建立经理人选聘和约束制度,进一步塑造企业文化以改善企业形象。
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既面临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改革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治理结构不健全、竞争力不强、可持续发展差等内部问题,同时面临国内国际环境制约、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等诸多外部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面临的新冠疫情背景下,民营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直接关系我国全面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政府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鼓励和支持力度,我国民营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在新的机遇面前,民营企业要正视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清楚自身存在的根本问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重视产权的变革。本研究从现实国情和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出发,结合当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当代我国民营企业“双轨道逐渐推进式”的可行变革模式。这种模式要求革新思想观念,优化产权结构,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基本制度。
本研究当然不是完善的,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例如,笔者在总体上粗线条地描述了当代我国民营企业的可行变革模式,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是欠缺研究的。这一方面有待于学术界理论研究的不断推进,另一方面则有待于企业界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