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野大豆的生产防除问题
2021-11-19黄元炬董爱书赵长山
黄元炬,董爱书,王 春,赵长山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2.嫩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嫩江 161499;3.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 150030)摘
野大豆(GlycinesojaSieb.etZucc.),豆科,大豆属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爬蔓,长可达4米,除新疆、青海和海南外,分布遍布全国[1]。野大豆与栽培大豆同科同属,但由于其具有野生性,所以适应性、抗逆性和繁殖能力远强于栽培大豆。近年来其自生自长成为东北地区旱田主要杂草,特别是在大豆田,常用除草剂无法选择性防除野大豆,导致其在很多田块成为难以防除的问题杂草(见附图)。野大豆防治应采取以农艺措施为主结合除草剂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
附图
1 合理轮作
对于危害特别严重的地块,北部地区可采取麦豆轮作,其他地区可采取与玉米轮作,自然降低其为害。野大豆在大豆田难防除,但在禾谷类作物田很容易化学防除。所以可以在轮作周期内的其他作物田防除,减少土壤库容中野大豆种子量,进而减少其在大豆田的发生基数。
2 适时播种
大豆早熟品种适时晚播,充分利用大豆出苗前的机会,防除已经出苗的野大豆。在无霜期允许的地区,通过调整大豆播期,让大豆晚于野大豆出苗,在大豆出苗前,选用草甘膦、草铵膦、敌草快、2,4-滴异辛酯、乙羧氟草醚等无土壤活性或持效期短的防除阔叶杂草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品种单用或混用[2],利用时差选择性防除已出苗的野大豆。
3 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重视传统中耕除草。传统中耕除草技术中的蒙头土措施对野大豆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即:栽培大豆出苗前的拱土勾头期趟一次蒙头土,覆土2厘米左右。应注意覆土太深会影响出苗,太浅则压草效果差。
4 化学防除
采取苗后化学防除。由于目前不具有能够选择性区分野大豆和栽培大豆的除草剂品种,所以利用除草剂来防除大豆田野大豆,一般在安全性和除草效果两方面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了。可以在栽培大豆第一片复叶尚未展开前喷施茎叶处理的触杀型除草剂,如乳氟禾草灵、三氟羧草醚、氟磺胺草醚、乙羧氟草醚等二苯醚类除草剂[3],用药量可以是正常用量上限。施药后栽培大豆触杀性药害症状明显,但生长点不会受害,不同地力及气温条件下5~10天会长出新的叶片恢复生长,而此时由于野大豆种子小幼苗较弱,生长点能够被杀死而失去恢复生长的能力。此技术措施的关键点是药剂品种的选择、用药量和用药时期,药剂选择以乳氟禾草灵、三氟羧草醚为主,用药量采用常规处理的上限用量,采用氟磺胺草醚、乙羧氟草醚时需要适当加量,施药时不建议使用具有渗透功能的喷雾助剂,施药时期在野大豆子叶至真叶期时早期治理为佳,同时由于上述药剂在寡照条件下药效明显降低,所以应选择日照良好的晴天喷施。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此种野大豆苗后非常规化防措施实属无奈之举,非万不得已实不可取!如果采用就要做好大豆产生较重药害的心理预期。所以,建议在做好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在相关技术人员指导下采用。同时,应充分利用铲趟等中耕措施提升地温,辅以喷施微肥等生长调节措施促进大豆快速恢复生长。
应注意,上述二苯醚类药剂多具有较长的土壤残留性,使用上述药剂地块在后茬轮作作物选择上应引起注意,避免第二年种植敏感作物出现药害。
5 二苯醚类除草剂简介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研究并开发出除草醚至今,全球已经有20多个商品化二苯醚类除草剂品种。二苯醚除草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叶绿素的合成,破坏敏感植物的细胞膜,其靶标酶为原卟啉原氧化酶,现使用的多为高活性的含氟品种。目前生产上较为常见的有水稻、蔬菜、果园、林业上应用的乙氧氟草醚,大豆、花生田应用的三氟羧草醚、乳氟禾草灵、氟磺胺草醚、乙羧氟草醚等[3]。
药剂特点如下:
(1)该类药剂多数品种为触杀型除草剂,茎叶处理为主,可以被植物吸收,但传导性差。多数品种在黑暗条件下无除草活性,施药后光照较少或低温作物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药害,5~10天可恢复,不影响产量,但会延迟3~4天成熟。
(2)主要防除靶标为一年生杂草和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多数品种防除阔叶杂草的效果优于禾本科杂草。
(3)大豆施药后叶片上会出现药斑,尤其是和其他药剂混用时更为明显,但一般情况下大豆会自行恢复。
(4)该类药剂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后茬多种蔬菜及敏感作物不能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