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安天下是农资产业深沉的责任
2021-11-19中国农资评论员阴剑锋
《中国农资》评论员 阴剑锋
2021年,“十四五”开局,中国再次迈向全新征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明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粮安天下,耕地为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特别是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问题屡屡引发热议,这更加提醒我们,任何时候粮食问题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严守防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保障耕地安全;保障耕地安全,首先要保障数量安全。
粮安天下,如何从根本上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安全的源头在哪里?
近年来,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据了解,目前,我国各主要农区普遍存在着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不重视有机肥料,已经普遍导致耕层变薄和土壤板结、酸化、重金属污染,养分低、质量差、有机质少、生物性状严重退化等状况,基础地力整体持续下降。
诚然,粮食安全不单单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何实现粮食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同步,实现粮食数量与质量的平衡,从根本上保障粮食“大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新常态下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专家呼吁,今后我们不能再片面追求粮食生产“连连增”,必须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专家认为,只有主动纠正单纯保产量的狭隘粮食安全观,才有可能使保护土壤、培肥地力、防治污染等措施在现实中落地,才有可能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农业支持政策目标是增加产出,政策导向是鼓励农民加大投入。业内专家指出,今后政策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支持方向要实现“两个转变”,即引导生产方式向更加节水、节肥、节药、优质、安全、生态、高效的可持续方向转变,引导经营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组织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方向转变,培养农民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营智慧型”全新生产方式。
粮安天下这篇大文章,农资行业该如何落笔?
科技创新是根基。当中国一跃成为化肥大国之后,许多问题迎面而来:产能过剩、出口困局、资源之争、环保压力等等问题正在交织成结,在产业突围成为新常态的境况之下,农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命脉。只有让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型肥料、环保肥料领军行业,才能真正实现“零增长”时代高效农业与绿色农业的协调统一,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步入现代农业的阳光大道。
服务创新是动力。让高科技产品在现代农业中实现最大价值,关键动力源自农业服务。从农资产品供应者到农业综合服务商,从农业参与者到农业组织者,从农业技术支撑到先进理念培育,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农业服务日益迫切,农业服务前景广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为我们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粮食安全关乎每一个人,如何从耕地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真正实现粮安天下,这是中国农资产业深沉的责任,更是中国农资人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