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2021-11-18何晓光
何晓光
摘要:美育是指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或者美感教育,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受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能为学生以后对艺术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小学美术学科则是有效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将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小学德育目标有机融合,则可以进一步实现美术学科的德育价值,实现素质教育环境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策略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科教育及教学发展来讲,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因此,德育则显得十分重要。在素质化教育及新课标改革发展下,我国教育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和引导,可以说德育也是目前我国人才素质培养的核心任务。
美术学科作为小学阶段教育及教学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可以发挥极大的德育价值。将德育有机融合、渗透到美术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这不仅是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完善和升华,更是以德树人教育及教学发展的重要实现渠道。美术课堂教学通过对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创新,进一步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和内涵,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讲至关重要。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1.欣赏古今经典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美引入课堂,通过生活中近在咫尺的美,使学生对美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更加触动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中可以展示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达到更高的层次,从而完成美育渗透进课堂的教学目的。如在教授“狮子受伤”这一经典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和讲解这幅作品的含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品表达的顽强、坚定的情感,并为学生展示更多表达顽强、坚定情感的经典作品,使学生充分理解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对艺术情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2.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為了进一步达到美育渗透进课堂的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绘画技术的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更好地理解色彩的情感和空间的排布,明白绘画的线条和色彩的勾勒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内容,使学生充分掌握绘画的技巧和颜色搭配的规律,从而使学生的美育水平更上一层楼。对艺术的理解和感知需要学生真正走进艺术,走进绘画的世界。在色彩课和素描课的绘画实践中,从生活中发现美,从而通过色彩搭配和绘画技巧的艺术创作,把那一刻的美永远保存下来,从而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艺术创作能力,使学生面对艺术作品时能够更好地欣赏。
3.创设美育环境,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美育环境和氛围。古语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可以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滋润,让学生在美和追求美的环境中学习,使学生对美的理解更上一层楼。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艺术,理解艺术的美,教师和学校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美育生态,学校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展示美的平台,使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在使表现者不断提高自我的同时使欣赏者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让学生在美育的环境中逐渐进步。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教导学生更多的美术创作技巧和知识,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美育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名作,如《最后一顿晚餐》《蒙娜丽莎》《清明上河图》等,使学生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得到审美上的提高,让学生在欣赏这些作品中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从而更好地理解美的含义。
4.交叉艺术汲取营养
小学基础阶段的美术教材新课标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相对而言系统性明显,但是缺乏一定的灵活度和自由发挥空间,儿童美育视角下美术教材可以在传统的模式下进行微拓展,可以融入其他艺术门类的养料,为我所用,丰富美术教材,延伸美术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以“跳跳虎”为例,进行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首先可利用新媒体互联网进行动画展示,在动画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景导入,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编设故事情节,之后回归主题,教师通过引导让孩子们画出心中的跳跳虎,进而让孩子表现自己心中不同颜色、不同特性的具有个性化元素的跳跳虎,最终,利用课堂展示,可以将自己的画作以身体动作简单配合图像的描述,给大家讲解并作展示,这一过程已不仅仅是美术课堂知识的传递,更是其他艺术能力的协调发展,孩子在这一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5.开发不同类型的展示课
小学美术课程不仅仅是以技能的获得作为出发点,而是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身的平台,提供一个发展儿童能力的空间,兴趣与乐趣引导教学称为创新课程的关键点,教师的职责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美术这门艺术的快乐,如教师在展示课中可以用一件物品引导出学生的各种创造力,真正强化这一实践课的价值,在“疯狂的动物城”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设不同的情景,选用不同的展现方式表达这一主题,比如教师引导后的作品可能为以老虎的身体纹路为例,用芒果皮拼接、粘贴成老虎的形象,或以苹果皮等做成动物造型,甚至用画出的动物造型剪纸再拼贴在透明的木板上成为装饰品。每个人展示自己的作品时,也真正强化了美术课程的实践理念,创造出了具有个性化的审美价值作品。
美育理念融入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思维、审美、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名副其实真正从学生出发,是一种真正从原点出发、回归原点的艺术教育,从原点出发基于站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发展的立场之上,真正回归原点基于这是真正使人成为完整的教育,不仅仅是一项艺术能力的培养,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蒋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4):135.
[2]梁栋材.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方法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