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德育的有效方法
2021-11-18陈柳
陈柳
一、小学语文课实施德育的优势
1.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通过对改革后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可以发现教材中能渗透德育内容的篇目有很多,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中《邓小平爷爷植树》《北京的春天》《手术台就是阵地》等课文中都蕴含了不同侧重的德育资源,凭借这些课程的讲解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渗透有关德育的知识,进而收获预期的德育效果。
2. 语文教学的频率相对比较频繁
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基础课,几乎每天都有1-2节语文课,这一教育频率在当下教育中是其他学科无法媲美的,所以,只有将德育内容渗透到语文基础课中,才能保证每天都为学生传授不同类型的德育知识,从而收获更好的德育效果。
二、教学案例
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中实施德育的关键,只有班主任提高了自己对德育的重视度,将创新精神渗透到德育中,才能收获预期的德育效果。由此,本文从一名小学语文班主任德育经验出发,思考班主任这一角色实施德育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对后续工作有所帮助。
引导学生知晓“对”与“错”,笔者引入一个小故事:“焚烧田里的秸秆是对还是错?”
师:地里的秸秆大多是就地焚烧,这样的做法是对还是错?
生A:对的!因为我家就是这样处理的。
生B:错误,会导致火灾的发生。
此时,学生群体存在差异,我引入当前社会问题“环保”,告知学生焚烧秸秆,不仅会加剧环境污染,且极易引发火灾。
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并引导小学生对当前社会现状进行深思。
三、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相结合的意义
在大力提倡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今天,德育也已经成为当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引领当代小学教育走向的班主任教师,如何从自己执教的学科出发,实现对小学生更进一步的道德教育,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就显得格外重要。其中小学语文学科作为班主任教师最常执教的学科,如何从小学语文班主任教师的角度出发,思考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德育的有效方法。
1.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还处于懵懂的状态,对社会结构不是很了解,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对人际交往所需要的规则也不是很了解。小学生由于接触到的事物不多,难免会缺乏分析事物的经验,他们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判断体系。因此,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与班主任管理之间的有效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学习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小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二者的有效结合还能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配合班主任管理班级事物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班主任管理的效率。要想更好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通常而言,班主任需要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秩序,从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开始,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之中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答对答错都要进行鼓励,对于答错的问题,教师要巧妙地进行纠正。教师在课后可以通过与小学生进行游戏以及交谈的形式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进而提高管理效率。
2.有效拉近师生关系,形成互动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前提,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保证日常教学活动能够有序进行。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有利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潜力进行发掘,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语文教师在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指导学生如何去聆听别人的看法,并且对看法的效用进行评价。小学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一种密切的关系,不仅能够进行有效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潜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一个班级的学习任务能否如期达成,是衡量班级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四、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德育的有效方法
1. 明确语文班主任实施德育重点
小学语文班主任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不仅肩负着引导学生感悟教材中德育内容的职责,也肩负了帮助学生将德育知识践行到生活中这一重要任务,所以,如果想收获更好的小学语文班主任德育目标,教师就应从明确自己执教的重点出发,深化自己对语文教学和德育的理解,以此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当代语文课堂,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比如,在讲解小学语文《狐假虎威》内容时,教师们就可以结合这一课的教育目标,让学生们了解文章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同时解读这一课程中蕴含的德育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深化对“学习”的感悟,实现小学语文班主任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目标。
2. 挖掘教材中生活化的德育素材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化德育内容也是未来小学语文班主任开展德育的关键,所以,笔者认为在未来小学语文班主任德育环节中,教师也应凭借班主任教师的优势让德育融入学生语文课堂、语文学习的点滴中去,以此收获更好的“语文+德育”效果,提高课程教育的有效性。比如,在讲解小学语文《父亲、树林和鸟》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生活中与父亲沟通、交流时的场景出发,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感悟这一文章阅读中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而实现将德育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目标。
3. 设计阶段性“语文+德育”教学体系
回顾过去小学语文教育的经验,笔者认为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教师而言,基于自己对班级学生的认识,为学生构建阶段性的“语文+德育”教学流程,也是未来教育中能收获较好德育效果的举措。比如,在講解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时,教师就可以从这一教学内容的难度出发,为学生设计阶段式的教育目标,让学生们在逐步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积累对语文、德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收获更有效的德育学习成效。如,在这一课程中,对于能力水平相对比较平庸的学生,这一课程教学的目标应侧重于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对这一课程的学习,了解基础的生字、生词,并能对文章表述的内容进行简单概括。在完成了上述目标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研究,感悟作者笔下想表述的情况,以此收获德育效果。
4.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帮助小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小学语文班主任教师的主要职责,所以,在语文课堂渗透德育的环节中,教师也应从这一层面出发,督促学生在点滴中积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此收获预期的培养目标,凭借语文班主任教师的德育工作为学生带去更充实的语文课堂,凸显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所在,助力小学生在思想、能力等综合素养层面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作为一门蕴含了丰富德育资源的课程,小学语文班主任教师就更应从自己的岗位特性、职责出发,探索出能充分凸显小学语文班主任优势的德育举措,希望能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冯勇.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时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尝试探索[J].大众标准化,2019(16):206-207.
[2]滑小伟.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9,6(37):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