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价值指向

2021-11-18刘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将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毕生的追求,立足于现实的人与人的生活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考察,正确地揭示了人类历史以及人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并科学地阐释了个人未来生存方式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于内受制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限制,于外受到以资本主义占支配地位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因此,这一转型过程注定会既漫长又艰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用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审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发现问题破解难题,进而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发展

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的步伐,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必然产物。首先,在所有制形式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模式。公有制对私有制的取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充分调动了人民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其次,在分配制度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符合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仍旧比较落后的状况,在承认人的能力差别的前提下,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却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方式,以激发人劳动和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在政治上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的政治局面。在坚定社会主義道路和方向的前提下,人民民主是在政治领域中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现实反映,依法治国是党的执政理念和人民利益要求的集中体现,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运行系统。最后,在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服务人民大众为宗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吸收借鉴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进行扬弃和改造,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又是新时期体现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石。

由上可知,无论是从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上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已经具备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某些性质和特征。然而,我们也要清楚,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立脚点,对全世界工人阶级生存状况的理论审视和批判性反思,最终要依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对现存社会制度进行彻底推翻来完成。这一真正的联合体以已经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条件,以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和谐一致为目的,只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真正实现。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现实的出发点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目标指向相差甚远。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和社会所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是个人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得以实现的有效社会形式,也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和人的未来发展模式的一种人道主义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描述。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中国化

我们不可能奢望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能准确无疑地预料到当今社会的现实状况,因此,合理看待马克思本人所提倡的自由人联合体这一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现实”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需要给以学理上的阐释和论证,另一方面也需要加以结合现实的说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以马克思关于“资本”和“市场”的辩证分析为价值尺度对当下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就会发现“个体的主体能力只能在一些方面得到发展,而与市场要求无关的许多方面实际上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这就使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有了提出的必要。因而可以说,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进入了马克思的问题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也使人的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可知,例如废除私有制和消灭分工等“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经济表述仍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继续导引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要将“理想”转变为“现实”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历史的检验,当代条件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成为中国化群众史观的人类向度,是我国结合具体实践和国情朝向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理想迈进的重要一环。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

2013 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精彩演讲,科学分析世界形势的同时展望了两国间的发展前景,第一次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之后他又在不同的场合分别对此作出深刻的论述,特别是2016年9月,在中国杭州举行的G20集团首脑第十一次峰会上,习近平在致辞中明确指出,我们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全球伙伴关系来应对发展中的挑战。

“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一是要求世界各国加深协作,确保国际社会长治久安;二是倡导共建共享原则,把构建和谐世界关系作为共同努力的目标;三是创建合作共赢多边关系,推进世界共同繁荣;四是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形成交流互鉴的良好国际关系;五是重视生态保护,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真正的共同体”理论——“自由人联合体”为指导,从当今全球化时代的特征出发,面向人类未来向世界提出的发展策略,是对当今全球化形势下,现实和未来的客观判断,揭示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建设现代化的和谐世界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0

[2] 贾孟喜.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何以可能[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233

本文为202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视域研究”(编号:L20AZX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伟(1983-),男,蒙古族,辽宁喀左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研究。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