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育人理念下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2021-11-18倪兴华
倪兴华
摘要:劳动育人是新时期我国特色理念,是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美育、以劳创新。作为班主任就要引导学生培养劳动兴趣及劳动习惯,鼓励小学生在勤奋劳动和刻苦学习中养成自信、自主、自律的良好品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育人;小学生;自信心;培养
前言:
劳动育人理念在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道路上意义重大。而现在大多为独生子女,不少家长思想观念存在误区,认为只要文化课成绩好就能掩盖一切缺点,从而忽略了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劳动习惯,缺乏积极和特爱劳动的意识,更别提劳动技能。班主任在这样的形式下,就要做到重视学生劳动精神与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更有自信心的学习与生活,在劳动育人理念光辉下不仅让学生拥有健康体魄,更要树立劳动教育观。
一、在劳动兴趣中培养学生自信心
培養学生的劳动素质、锻炼学生的劳动品行、强化学生的劳动技能,已成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必备内容。班主任首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要时刻重视学生劳动兴趣的培养,要以小学生年龄与学习特点为基准,从他们都十分感兴趣的方面作为切入点,交给学生办理的一些事情,班主任可以尽量不用插手,让学生有更多锻炼自己劳动能力的机会,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劳动时自信心更强,这对于他们今后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在班级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扫除时,有的班主任会帮助甚至替学生扫地、擦桌子、擦黑板等一些简单的劳动,这就使学生养成了惰性,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总想着让别人代劳。又如在出黑板报时,班主任也会帮学生设计格式、画图画、写美术字等,这种对小学生做事能力挂怀而事必躬亲的方式,恰恰使学生有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都错失了。班主任大可放心大胆的任用学生去做,这样学生就可以分工合作,有的在网上查阅有关板报排版问题的资料,有的去购买出黑板报字体的书籍,有的负责写字,有的画图案,学生们往往兴致勃勃的在劳动中体验快乐,更体验到成功带来的自信心暴涨。
二、在劳动习惯中树立学生自信心
有些家长经常会对自己的子女大包大揽,从而剥夺锻炼他们劳动能力的机会,久而久之也对生活的自信心产生不利影响。要想让学生的劳动习惯得到切实的培养,首先就要从学生的劳动意识入手。例如,班主任要给小学生布置课后 “作业”,在家里适当与家人一起分担家务,如“我会自己洗袜子”“我帮妈妈洗碗”“我给奶奶捶背”等,让学生观察和使用家中的劳动工具,通过这种动手的教育模式和劳动环境的营造,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其次,要给学生细致安排岗位,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班主任要在班级中为每位学生安排固定岗位职责,如在课后擦黑板、废纸篓的清空、班级电灯及门窗的开关等,也可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在劳动中树立自信心的乐趣。再次,班级要常举办以劳动竞赛、劳动教育等为主题的活动,如以“我劳动,我光荣”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为极大调动学生对劳动的热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热爱劳动者”评比表,定期评选出班级里的“劳动新秀”,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习惯和深刻感知劳动意义。
三、在榜样力量中增强学生自信心
榜样力量的影响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的,让树立榜样来让学生体会劳动光荣,这就需要班主任重视树立劳动榜样,引领学生向榜样看齐,从而自觉的参与劳动实践。首先班主任要树立班级典型劳动模范形象,对于劳动中表现突出者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其他学生像他学习,让榜样带动学生在劳动中共同进步。班主任还要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让家长也成为学生眼中的表率,家校共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例如,在家庭里,如果父母能表现出乐于承担家务的精神,那么孩子也同样会感受到家务的重要性,自觉的参与简单的、必要的家务劳动。如一起打扫房间、整理学习与生活用品、拖地等,协助好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又如学校举办植树节活动,班主任就可带领学生一起去植树,并告知他们植树的好处和意义,并为学生示范该怎样植树的一系列操作步骤,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植树是件很光荣的事情,让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与习惯,植树的成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乃至今后工作的道路上能毫不畏惧,大踏步的前进。
总结:
自信心是人们潜能得以释放的不竭精神源泉,是个体心理长期累积的产物,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习活动。劳动育人是恰好能集中体现学生自信心的关键途径,进而实现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班主任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健康下一代的重任,特别是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逐步让学生懂得热爱劳动和生活的重要性,在进一步让学生重拾信心的基础上,夯实劳动育人理念的基石。
参考文献:
[1]陈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J].现代交际,2021(01):124-126.
[2]李潇,王涛.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的几点做法[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