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德育教学策略探究
2021-11-18李文玲
李文玲
摘要:本文立足于德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立足生活,深化文明教育”“落实实践,完善德育素养”“紧跟时代,树立理想观念”三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深化学生素养,构建高效课堂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德育;新课改;教学探究;德育素养;多元引导
前言:
百年教育,德育为先。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不断推进,助力学生道德品格全面提升是教育教学的一大核心。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只靠单纯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任课教师立足实际,做好表率,运用德育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深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此,学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学校教育中,德育要放在首位。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开展切实可行的德育管理的方案,以此更好地促进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
一、立足生活,深化文明教育
德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重在指导学生能够接受道德熏陶,这就需要生活化教学概念的引入,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之中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行,实现道德素养与人文意识的统一进步。任课教师可以深入学生生活,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及时发现及纠正其不良行为。比如有些学生口出脏话,言语举止不文明,甚至羞辱其他学生,此时课任教师就需要與该学生进行亲切交谈,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其自身联想不文明语言运用到自己身上是什么感觉。当学生陷入沉思之后,任课教师再运用文明语言加以引导与交流,在对比过程中强化学生文明意识。常言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通过层层深化,正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学生逐步认识到文明行为与文明用语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文明”的相关价值,这对于培养学生文明观念,深化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帮助。
二、落实实践,完善德育素养
实践是教学的延伸,尤其是之于德育教学而言,教师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能够在实践之中融合德育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德育素养。劳动教育是德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越来越多的学生只知享受,丧失了劳动的观念,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学生逃避劳动,更有甚者,还可能会厌恶劳动。此时任课教师可以搭建德育劳动活动小平台,比如,每周一次的大扫除,师生共同参与,在班级的打扫过程中,学生们分工合作,无形之间形成了紧密结合的整体,抽到擦玻璃的小组,有学生负责洗抹布,有学生负责打水,大家有条不紊进行配合,当干净的玻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够瞬间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从而对自己的劳动更加充满信心。教师要实行小组负责制,合理安排分工,确保人人参加、人人有岗,以小组为基本形式,实行值日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分配任务、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处理突发情况、做好值日情况记录,值日组长可采取轮流制,为每个同学提供锻炼机会。这样一来,在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的过程之中,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这对于深化学生德育概念具有重要帮助。
三、紧跟时代,树立理想观念
时代的进步催生了德育教学的不断深化,繁杂的概念解析常常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运用时代发展过程之中的具体人物、事例进行教学深化,以此促进学生能够养成理想观念,形成思维模式。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比如,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雄壮的国歌响起,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学生们举起右手,发出铮铮誓言;在特殊节日之中,任课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参与节日的庆典筹划,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意识,热爱祖国的情怀,紧跟时代步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颁奖”期间,任课教师可以播放伟大人物的纪录片,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有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等,这些前辈们都为祖国的繁荣贡献了一生,这枚沉甸甸的勋章是授予那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和保卫国家荣誉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的。观看中学生群情激奋,情绪高昂,任课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学生大胆诉说,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理想。有学生说:“我的理想是成为像袁老一样的科研工作者,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只有祖国繁荣昌盛,人民才能更有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要积极学习,争取为祖国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学生补充:“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医者仁心,这不仅仅能够免去许多人的病痛,更能在祖国艰难时期起到重要作用,恰如疫情期间只身折返的钟南山院士,这些都是镌刻在我们脑海之中的一盏明灯,催我们不断进步。”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们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得以净化,深刻感受到理想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学生也会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断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德育教学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不断思考,运用多元化角度进行课堂教学的深化,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行为,深化学生的德育意识与品格素养。除此之外,还需师生双方的紧密配合,只有学生真正意识到肩负责任的重要性,才能带动中学年龄段学生全身心的落实责任行为。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将持续关注“新课改背景下德育教学策略探究”这一重要课题,以期真生深化学生素养,对于培养学生德育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铁芳. 面向生活 引导生活——回归生活的德育内涵与策略[J]. 教育科学研究, 2014(8):48-48.
[2]鲁洁. 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0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