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带新”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研究
2021-11-18杨帆田筠
杨帆 田筠
摘要:在我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大环境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幼教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幼儿园新教师的数量急剧增加,伴随大批幼师人才加入幼教大军,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的“老带新”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采用。在日常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这种“老带新”模式到底践行程度如何?本文就此分析,以期更好地开展“老带新”活动,减少实践的盲目性,促进和规范幼儿园“老带新”有序、健康发展,达到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
关键词:幼儿教师;老带新
一、选题缘由
近年来,大量的新教师涌入幼儿教师队伍,为了使新教师尽快成长,许多学校会对新教师进行培训。然而,培训大多是请专家来讲授,这种方法因脱离具体的操作环境而越来越失去传授理论知识的优越性。相反,“老带新”模式受到幼儿园的追捧,幼儿园会为刚入职的教师安排一位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作为其导师,帮助新教师成长。
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带新”模式中的新教师、老教师以及幼儿园管理者进行访谈调查,了解他们的心声,公正客观评价这种模式的优劣性,以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
1、个案研究。
本文主要是说明自然状态下“老带新”模式所发挥的作用,重在描述过程,通过对“老带新”模式实施中具体典型事件的描述,给人思考的空间,因此,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式。虽然用案例的方式不能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涵盖所有学校的“老带新”模式的优劣性,但所有幼儿园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这样一个小的社会单位进行深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单位。但这样的结论却可以用作假设,也可以作为在其他地方调查时的比较材料。
2、研究对象的选择。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八年的教师,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惑,但这些困惑在书本中根本找不到解释。毕业之后踏上工作岗位,也遇到了很多困惑。所幸的是,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也在践行“老带新”模式。幼儿园为刚入职的教师安排了老教师作为导师。在老教师的帮助下,笔者经历了新教师入职初期的“焦虑”、“彷徨”、“孤立”和“自我怀疑”等之后,验证了“老带新”在新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老带新”对新教师的影响应该是什么,我以一位研究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去真实体验了“老带新”对新教师学习和教学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依据访谈提纲与自己及两位新教师对话,与相应的三位导师对话,与幼儿园管理者B对话。最终通过叙事的研究方法全面展现,为教师成长和幼儿园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建议。
三、幼儿园“老带新”模式介绍
(一)指导教师的选择
幼儿园聘请园内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或者年级组长作为导师,每位导师指导一位新教师。一般情况下,将新老教师安排在同一班级中,以便于老教师指导新教师,期限为一年。但同时也比较灵活,由于个性特点和教学观念方面的冲突,一些老教师可能不适合做某些新教师的指导者。幼儿园会调整合作对象,但指导计划照常进行。
(二)指导教师和新教师的职责
幼儿园会安排“老带新”成立大会,会上公布配对教师名单,签订合同,明确新老教师的职责。老教师的职责包括:公开自己的课堂便于新教师观摩,新教师的课堂提出点评,与新教师探讨班级管理技巧,鼓励新教师上公开课,引导新教师反思教学,关注新教师的情绪情感等。新教师的职责有:积极向导师学习课堂组织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学习专业技能技巧,虚心接受导师的指导,勤于反思等。
(三)评价与激励措施
要想使得“老带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相应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笔者所在的幼儿园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新老教師的工作。在学年末,新老教师分别就本学年“老带新”工作撰写总结,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幼儿园保教主任会对老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对新教师的学习状况做以评价。在此之后,幼儿园组织“老带新”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对工作卓越的老教师进行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并组织全园教师学习有效的指导经验;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共同成长进步。
四、“老带新”模式的影响
(一)对新教师的影响
1、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滕豪斯曾经提出过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条途径:一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二是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三是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后面两条都强调研究和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在促进新手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新教师通过对老教师的学习,在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班级管理能力、环境创设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所进步。在新教师成长中,有些成绩是可以通过显性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获得,但是,有些隐性实践知识和智慧却只能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示范的方式学习,在个人体悟中获得专业成长。“老带新”模式很好地做到了这点。
2、帮助新教师更好的适应社会。导师还会在生活、情感上给予新教师帮助。新教师离开熟悉的学校,步入新单位,一切都感到陌生和拘束。幼儿园通过“老带新”活动,让新老教师成为朋友,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新教师感受到了自己是被关注和尊重的,以便于新教师更好的融入幼儿园。
(二)对老教师的影响。
“老带新”模式对老教师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整理。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老教师也会遇到问题,这些问题促使她们反思自己以往的做法是否适宜,促使她们相互交流协作,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也从新教师那里学到不少东西。新手教师刚从师范院校或幼师毕业,掌握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在与老教师的相互观摩、对话交流过程中,达到教学智慧的共同提高。
教师教育的好坏决定了教师水平的高低,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良好的教师教育起着关键作用。教师教育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入职前的师范教育,一部分为入职后的在职教育。“老带新”作为新教师培训的重要方式,对新教师的成长起着很大促进作用。同时,随着时代的推进,“老带新”模式也迎来了一些新的挑战,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等。但无论如何,“老带新”模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值得坚持的教师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劳伦斯·斯滕豪斯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条途径
2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作者简介、
★在职作者简介:姓名:杨帆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91年2月,籍贯:陕西,工作单位:西安高新第一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历:本科,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单位所在地: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一路1号 邮编:7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