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开发与研究

2021-11-18刘元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

摘要:汽车驾驶方式的不断创新,推动了汽车服务技术的转型与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融合教育旨在培养更多新能源汽车人才,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鉴于此,希望中职新能源汽车融合教育能为中职新能源汽车教育的高效发展提供具体有益的参考资料。积极探索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综合教育

引言:新能源汽车正从初期的开发研究阶段逐步推进,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各大汽车品牌纷纷推出新能源车型,逐渐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认可。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带动了汽车服务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缺口巨大,而工作中与新能源汽车服务相关的课程却很少。对新能源汽车影响较大的高校。工业有序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作为高应用型人力资源的直接输出机构,深入挖掘技能型人力资源开发潜力,抢抓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机遇,将新学科与学校教育资源相结合。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能量训练的能量车。对此,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发展和完善新能源汽车融合教育,促进职业教育领域新能源汽车专家的培养。

1、新能源汽车应用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综合训练是一种综合训练模式。学校将学生的专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过程融入统一的教育计划、目标和大纲,形成独立的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是现代人需要的核心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先推理再实践教学,认为理论是基础,实践证实理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觉得纯理论内容过于枯燥,造成学习疲劳,结果,大多数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理论知识,实践学习自然受到影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执行现实世界任务的同时获得理论知识。手脑结合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2)按照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则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外部信息逐漸内化的过程。学习的速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取决于他的主观意识,即他对学习的态度。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兴趣。全纳教育将运营内容搬进“课堂”。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全纳教育不仅不同于纯理论课,而且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实习。因此,这些方法在学生接受方面更加一致,并带来更好的教育成果。

(3) 符合公司招聘条件

现代汽车公司对新能源汽车专家的需求表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实践能力,即操作能力,二是思维能力,即创新能力,三是团队合作,即合作能力。这三项能力是现代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全纳教育模式可以同时满足这三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践、协作和创新成为多才多艺的人。

2、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学总体政策和能力培养目标

2.1 总体政策

中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集成教育提供符合相关汽车企业实际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教育目标是培养新能源汽车的启动、测试和调试技能。你必须集中注意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中国家。

2.2 专业培训目的

它可以准确描述更常见的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和具体特征。新能源汽车动力部件的定期保养可独立进行。可在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系统中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了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电机、电池系统的诊断、拆解、组装工作,巧妙利用新能源汽车测试设备,推广新能源汽车。您可以诊断故障并从故障中恢复。

2.3综合教研计划

新能源汽车专业化课程一体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是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条件 全纳教育模式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在本课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密切合作,实现不同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和发展的教育目标,学生的整体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综合教育计划,应包括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教育内容,如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教育、电源系统、驱动系统、车辆辅助电气系统等。

3、新能源汽车融合教育发展要求

3.1 新能源汽车综合教学楼

教师是新能源汽车融合教育高效发展的关键。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新能源汽车综合专业是为了适应新能源汽车大学专业发展的需要,保障综合教育的高效发展,培养更加复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着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新能源汽车领域合格且经验丰富的专家。

3.2 建立完善的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周期还很短,中等职业学校缺乏整合教育和管理的经验。此外,目前还没有职业教育的参考案例。因此,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融合相关的教育内容组织、教师分配、课时分配、工作站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综合培训管理机制必须在后续的教育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3.3 改变教学模式

新能源汽车教育必须积极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学结合的模式。这使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学生能够明确学习任务、获取任务信息、制定工作计划、执行工作计划并进行检查和控制。总结评估与反馈,与其他流程的工作衔接,通过完成综合教育任务,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

3.4 硬件设备配置必须因地制宜。

由于新能源汽车政策因地区而异,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也因地区而异。因此,职业学校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会选择工研合作伙伴为其配备维修保养。设备动作应用原则,因地制宜,确保人才培养与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接顺畅。

4、结论

中等高校汽车新能源专业综合教育的开展,对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中等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新能源汽车教育方面,职业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此,职业学校可以从师资构成、教学方式、教育管理机制、硬件设备配置、校本课程等方面入手。改进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普惠教育。该系统可以通过培养更复杂和高技能的人才来应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长。新能源汽车综合教育计划研究[C]//中国职业协会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第一卷),2016.

[2] 肖文静.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商务一体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 科技愿景,2016(22):30.

作者简介:刘元洪(1981.11-),男,汉,重庆,本科,重庆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战略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