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专业受资助学生感恩教育现状研究
2021-11-18凌畅
凌畅
摘要:为深入分析高职医学专业受资助学生感恩教育现状,以期能够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高职医学专业受资助学生感恩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从创造感恩环境,培养感恩意识、完善制度保障,激发感恩情感、励志树人,铸就感恩品质、尊重宽容,彰显感恩情怀等几方面入手,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有效性,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职医学专业;受资助学生;感恩教育现状
引言: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进程的快速推进,对高职学生的感恩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使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够树立感恩意识,已经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高职医学专业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与高职医学专业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思考,对于强化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教育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知恩图报的行为,是人们对大自然、社会以及他人所给予帮助时的一种真诚回报的情感。感恩教育既是一种情感教育,也是一种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人性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利用教育手段与教育方式,向受教育者进行以情动情、以德报德以及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知恩感恩教育,从而使受教育者能够将感恩形成一种下意识的思维意识与行为习惯,从而成为受教育者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感恩教育也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加强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感恩教育,营造校园感恩氛围,有助于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治自理能力,也能够让医学专业的学生懂得感恩的重要性,同时也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合格的医学人才。
二、高职医学专业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大多数都是00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尤其是很多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父母以及祖辈的溺爱下长大,因而普遍缺乏奉献精神,还有一些学生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更是养成了自私自利的行为习惯。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高职医学专业受到资助的大学生也存在着曲解现实、自私埋怨等心理,有的认为自己所受到的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还有的更是认为自己当前所受到的资助还不够,还应该得到更多。这些大学生显然缺乏感恩意识,更没有将感恩付诸于行动[1]。
三、高职医学专业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道德教育的第一场所,也是对人影响最大最长远的地方。00后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孩子的父母将给予子女更好的生活变为了自身的人生理想与奋斗动力,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往往会无底线的对孩子溺爱,进而造成很多大学生形成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而正是这些无私的溺爱,恰恰反映出了家庭教育中思想道德观念的偏差或缺失,总有一些父母认为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能够使孩子懂得用爱來回馈爱,却不想很多孩子却因此而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甚至还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付出都是对方心甘情愿的,所以自己也就心安理得的接受着对方的帮助,而毫无感恩之心,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家庭观念错位、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二)德育智育失衡
高职院校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所影响,在升学率与就业率的双重压力下,导致教学活动呈现明显的功利化倾向,教师普遍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对感恩教育有所忽视。很多高职院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没有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也缺乏感恩道德实践活动,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缺乏,更不具备感恩意识。此外,高职院校的扶贫资助活动还停留在表面化,没有将扶贫与扶志进行有效串联,只是在经济层面上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帮助,却没有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引导。因此,高职院校除了要对贫困学生进行经济上的帮助外,还要对其进行励志教育与感恩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与感恩情怀。
(三)不良风气影响
当今社会虽然科技发达,但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利己主义思想侵蚀着部分学生,一些学生的价值观与道德观逐渐偏向歧途,扭曲的意识形态严重影响了医学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当前的医疗卫生体制也让人有所失望,如让病患做一些非必要的辅助检查、收受医药回扣等。这些医疗乱象严重影响了医生形象,更造成了医患矛盾的激化。这些乱象正是当前医务工作者责任感弱化以及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很多医学专业的学生也认为与其他专业相比,医学专业学制较久,且学费较高,不平衡的念头在心里滋生。因此,这些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发生了转变,从“治病救人”变成了“如何尽快收回成本”,忘记了医生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四)多种文化冲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逐渐增多,多种文化的碰撞对高职医学专业的学生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从我国传统的文化道德层面来说,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从商业文化的层面而言,商人逐利、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在这种矛盾思想的作用下,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严重受到影响,进而使其缺失了感恩意识[2]。
四、加强高职医学专业受资助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一)创造感恩环境,培养感恩意识
学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应使受资助的学生充分理解“恩”的内涵,使其明白他人的无私奉献并不是理所当然,这些都是在美好思想品德作用下,施予者无私奉献给受予者的恩赐,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的凝集。因此,受资助者必须要具备感恩之心,并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标准,进而用实践行动的方式来回馈社会,有助于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完善制度保障,激发感恩情感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与健全的制度能够为感恩教育实现最佳效果提供重要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感恩教育时,应建立健全的感恩评价机制,如应将家庭贫困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消费等各方面的诚信状况纳入到受资助资格的审核评价机制中,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再如高职院校在对家庭贫困学生进行经济补助时,应要求学生履行相应的义工义务,从而实现教育与管理的合理融合。感恩教育的制度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感恩教育的有效性。
(三)励志树人,铸就感恩品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成才。当前,我国的助学制度普遍采用的是“授人以渔”的策略,然而“授人以渔”只能助贫却难以达到立志树人的作用。基于此,可以动员家庭贫困学生以勤工俭学的方式来减轻经济压力,还可以使家庭贫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家庭贫困学生的励志教育与感恩教育,使其能够坚定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回馈社会的决心与信心,有助于铸就学生的感恩品质。
(四)尊重宽容,彰显感恩情怀
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社会力量在对大学生进行资助时,都应以“尊重宽容”作为行动原则。很多家庭贫困学生由于受环境影响压力过大,容易产生自卑、孤僻以及焦虑等心理,且自尊心极其敏感脆弱。所以要注重加强对受助学生的心理关怀,要具有尊重行为或态度。因此,在感恩教育中,尊重、理解与宽容应该值得每个人学习,有助于凸显人文关怀[3]。
结论:通过研究与分析,我们应充分发挥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从创造感恩环境,培养感恩意识、完善制度保障,激发感恩情感、励志树人,铸就感恩品质、尊重宽容,彰显感恩情怀等方面,不断提高高职医学生的感恩情怀,促进医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能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晶.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认知及德育发展现状分析[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2(010):107-108,110.
[2]朱胜祥,何佩瑶,诸葛明双,等. 民族地区医科院校资助育人教育资源现状调查--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 现代教育论坛,2019,002(006):P.44-46.
[3]吴月苹,陈晶. 医学生感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广东省某医科大学为例[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年37卷3期,255-258页,ISTI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