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及管理措施
2021-11-18王春元周军
王春元 周军
摘要:在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显得尤为突出,其已经引起建筑行业的高度关注,对于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一技术被应用到更加广泛的施工领域中。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还要结合具体的施工管理措施,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效果,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水平。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加强措施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类型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从构件生产到构件安装,其中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把关,这样才能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这就要求有关项目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要全面落实项目管理工作,通过分析项目管理影响因素,制定全面的项目管理策略,以此保障工程整体质量。
1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与传统建筑相比 ,装配式建筑有以下几个优点 :(1)保障工程质量。装配式建筑构件在生产过程中 ,可以控制其温度、湿度 ,有利于提高部件质量。(2)减少安全隐患。构件运至施工现场,由专业安装人员按相关组装方法进行安装,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避免了专业施工人员薄弱造成的问题。(3)提高生产效率。在预制工程中,使用统一的模板进行生产,减少了脚手架和模板的使用,特别是在复杂构件的生产中,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4)节能环保。与传统的现浇木板相比 ,构件预制过程中所使用的钢板不容易损毁 ,可以重复使用 ,既节能又环保 ,还能降低木材的消耗量。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上文对装配式建筑以及装配式建筑特点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装配式建筑具有很多优点,其施工管理工作也相对简单,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关部门以及管理人员也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2.1 准备阶段影响因素
从装配式建筑施工来看,无论是配件位置,还是配件搭配,都会直接影响整体施工质量。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项目工程施工之前,就要制定一份科学的管理计划,能够对需要的构件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从而制定好相应的解决策略,同时,还需要考虑施工人员做作业水平、施工装置、施工时长等,并做出合理的预估,这样才能够为装配式建筑的顺利施工提供前提保障。
2.2 构配件影响因素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会使用各种类型的构件,这些构件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施工中最常用的构件包括剪力墙、楼梯、楼板等,这类构件必须要由专门的企业进行生产。从现阶段我国装配式构件生产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制造厂规模有限,构件制作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要严选预制配件工厂,要保障预制构件质量达到施工要求以及国家要求标准。另外,构件制造企业通常距离工程施工地点较远,在运送配件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特殊的运输车辆,那么为了保障运输安全以及构件不受到损坏,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配备专门的人员对构件运输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妥善保管和维护构件,严防人为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对构件的影响。
2.3 管理协同影响因素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显著,其绿色环保的特点也与当前建筑行业的总发展理念相契合,因此未来发展趋势很好,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普及,对其施工管理的要求也会更高。装配式建筑虽然节约了大量现场施工的步骤,但是,在生产预制件、运输预制件、安装预制件的全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环节,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联系、相互配合,都是施工管理的关键,比如:配件生产与装配式建筑质量、设计方案与图纸之间的管理协同等,因此,有关部门以及相关管理者还需要不断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术技能,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促进建筑项目施工与管理的协同发展。
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3.1 做好规划设计管理优化
为了避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在规划设计阶段就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一般来说,规划设计包括六个环节,分别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设计评审、概算审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审查。其中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严格进行审计、审查、概算审计等,也就是要严格依据设计单位设计内容,对比实际建设情况,从而分析设计的可行性、经济性与合理性等。在方案设计环节,管理部门要全面了解设计方法、设计内容,对装配式建筑面积、结构类型、装配率等进行详细掌握;初步设计阶段,管理部门需要积极与预制构件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并且允许生产厂家尽早介入,能够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展开密切合作;概算审计环节中管理部门要对建筑消耗定额进行精准概算设计;施工图设计环节中管理部门要对各项设计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和了解,同时积极展开专项内容分析讨论会议;在施工图审查阶段,管理部门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以及行业标准,对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以及各项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3.2 做好预制构件生产管理
预制构件生产管理非常重要,为了能够确保构件质量、标准符合要求,在项目管理中有关部门必须要做好预制构件生产管理工作,具体分析如下:
3.2.1 生产计划
管理部门要加强施工方与预制构件生产单位的联系,保障构件生产可以根据图纸需求进行合理的构件设计与调整,确保构件生产质量。
3.2.2 模具方案
加强对施工方图纸设计的审核与管理,根据图纸进行协同审查,确保施工方案科学性、合理性。
3.2.3 人员组织
做好人员组织与安排,以此保障构件制作质量,包括强度、尺寸、观感等,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代表施工方与构件厂进行沟通,及时反馈生产情况,快速传达施工对构件的各种要求。
3.2.4 技術质量控制措施
技术质量与构件质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而构件质量对后期装配安装施工影响也非常大,因此,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积极、及时地与构件生产厂家进行沟通。构件强度要随时进行检测,一旦发现不符合安装要求的构件,必须要及时返厂重做,尺寸与实际要求相差过大,也需要及时联系厂家进行修正。
3.3 做好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装配式施工安装阶段的项目管理同样重要,一般来说,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与工期的监管,具体来说:第一,增加施工组织设计的专家评审环节,通过工程总承包的牵头组建专家评审团,能够为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设性意见;第二,加强现场施工监管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3.4 明确装配式建筑各阶段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
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要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施工要点之中,装配式建筑质量从生产、施工、验收等阶段都要严格管控,在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施工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因此,有关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将每个阶段的施工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明确每个阶段的施工管理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施工管理,不仅管理效率和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并且,在出现问题时,还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结束语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替代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耗时短、耗能低、节约成本已成为其显著特点,在建筑行业推行此项技术可大幅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进而降低成本,通过不断地改革与创新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地优化操作技能,为实现与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结合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小勤 . 装配式建筑模式下做好工程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城建档案,2020(2):45-46.
[2]杨建波 .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2019(33):109.
[3]文祖硕 .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J]. 地产,2019(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