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服装设计中的舞台风格展示与效果分析
2021-11-18袁存
袁存
摘要:粤剧源远流长。它是从明成化年间本地戏与外江戏的融合开始,历明清两朝演化而成极具广府地方特色戏剧。近代以来,粤剧随华人华侨出洋的足迹遍在世界范围传播,有华人华侨的地方就有粤剧。十二年前粤剧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粤剧;服装设计;舞台风格
引言:粤剧的服装也是在外江戏的基础上,按照广府人的审美习惯改造、发展而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粤剧舞台曾出现服装标新立异的倾向,但这一商业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被淘汰。当代粤剧则从剧目需要和塑造人物出发,在服装的设计上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一、舞台风格展示
舞台风格取决于导演在构思时脑中的意象,即徐晓钟导演所说 的 “形象的种子 ”。 这种抽象的、概括的、整体而系统的印象决定戏剧舞台的风格——写实的抑或写意,从而决定了戏剧服装设计的表现形式究竟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还是象征主义。反之,不同表现形式 的服装又强化了导演要营造的舞台风格。例如,粤剧《珠水琴心》是个本土、古典、高雅、传奇粤剧。在该剧服装设计上显示“高雅飘逸”特点。男主角民间琴师李慕常,游历山河钻研琴艺。在文生海青上加穿披风背心,背心上结一对长绸带;小生方巾帽后缝接一对长绸带,走动时前后的绸带显出飘逸雅致,表达出历游山水寻找琴艺知音的琴师豁达的情怀。
女主角凌霜是皇宫歌姬,精通琴艺,才貌双全个性倔强。她的服装在传统小宫装基础上变化,做成连衣衫裙,裙身绣上牡丹花图案,表现歌姬是天香国色之佳人。因为是连衣裙,腰带位可向上提升到胃部,将下身拉长,再在腰带处增缀六条长绸带左右各三条。穿着服装的凌霜,身材顿变修长飘逸。全剧四套专用服装分为桃红、粉紫、藍色、绿色。两套冷色服装是凌霜受权奸迫害危难时穿,两套暖色服装是她在羊城觅得琴瑟知音十分欢娱时穿。全剧服装均用真丝雪纺作料子,为更好地表现古雅风格。
二、舞台表演效果
戏曲舞蹈艺术是舞台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深受粤剧演员的重视,要提升舞台中的戏曲舞蹈艺术表演效果,除了演员加强技巧练习之外,还可以通过服装的搭配,来实现戏曲舞蹈艺术表演效果的提升。同时,人物服装的合理搭配,能增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美化舞台效果。例如,粤剧《董生与李氏》是根据同名梨园戏改编移植的,在设计该剧服装时,为了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境,在传统服饰上寻找突破点。女主角李氏是个年轻貌美的寡妇,已婚妇人是穿“披风服”显其稳重成熟。但刚从少女转至妇人身份却成新寡的她,内心涌动的青春情怀是掩饰不了的;在传统的披风领上加小古装肩,花旦与青衣联合,两个行当同时呈现。在上衣与裙再套一层透明的真丝雪纺,若隐若现见到绣在服装上的花饰,以此展示李氏在孤独悲哀日夜里,对董生脉脉含情内心涌动的青春情怀。
男主角董生一个八股教师,从董四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贤人之言”“畏妇人”的憨直迂腐到“董不畏”,重拾自尊严。董生服装在常规的穷生海青服领上加简约花纹,白色水袖缩短,去文生飘逸显其真实。
粤剧服装设计在继承历史服饰传统精髓之上不断摸索创新,通过设计创新才能保持粤剧服饰设计适合当代观众审美习惯;设计需要兼顾舞台美术环境;设计兼顾剧情角色性格身份。倘若一味“继承传统”,戏出舞台会陈旧无生命力,若一味追求“面向现代”,粤剧舞台服饰因为无根有可能显得不伦不类,艺术生命力只有兼顾传承与创新中才能充满活力。
粤剧服饰绚丽多彩,精美绝伦,是中国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粤剧服饰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用以体现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民族和职业特点,并显示粤剧艺术作品中特定的时代,生活习俗和规定情境等,它从属于中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的戏剧服装,属于“写意艺术体系”,以“为人物的传神抒情”服务为最高的美学追求目标,具有极强的形式美及意境美。其精妙绝伦的款式设计,五彩缤纷的色彩搭配,繁复细腻的纹样刺绣,浓墨重彩的化妆造型给中国粤剧的服饰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一大重要的灵感来源。
结束语:
粤剧是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已经有了近千年的历史。因此,人们要重视粤剧文化,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它们加以继承和发扬。戏服的设计,凝聚了无数艺术家的心血和智慧,是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它独特的美和文化价值,是历史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同时,戏服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也是对古代人们生活的艺术体现,人们可以通过戏服,来研究和了解国的古代文化,并由此加深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尹小微. 粤剧服装设计中的舞台风格展示与效果研究[J]. 戏剧之家,2017,000(003):54-54.
[2] 刘雯雯. 民族风格元素在舞台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天津科技大学,2016.
[3] 范颖晖. 现代服饰创新设计中粤剧文化的应用探究[J]. 明日风尚,2020(02):36-37.
[4] 潘福麟. 石湾公仔与清代戏服——谈粤剧服装艺术(一)[J]. 南国红豆,1998(0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