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整体性治理的数字化实现路径研究
2021-11-18吕佩安
摘要:当下,基层治理的权力体系、利益诉求等方面还存在碎片化问题,整体性治理这一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方法。在整体性实施过程中,实施周期、成本给整体化治理带来一定影响,对基层进行整体性治理,还需要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对基层治理过程进行疏解、关系重构、观念扭转以及主体扩充。
关键字:基层;整体性治理;数字化;策略
引言
当今时代互联网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愈加广泛的被应用到基层管理中,传统整体性治理的内涵是协作与整合。而在数字化时代,基层整体性治理应追求一种超越传统治理的模式,应建立通过基层机构与部门间整合协作,共同完成治理的模式,依托基层整体性治理,引入数字化管理,转型传统基层治理模式,将基层整合为信任、协作、富有整体性的、统一基层单位,使得政府、服务商、社会机构网、能够产生协同效应。
一、数字化与基层整体性治理有内容相同的治理原则
(一)权责对等
基层各部门的权责应当一致,即各部门依法拥有的权力,应当与所承担的责任一致。不是说有了权利,却不作为,也不是说没有权利却应当承担责任。基层各部门所拥有权力应与其所承担责任应始终处于相适应的状态[1]。数字化的应用使得基层整体治理权利扩大,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才能使政府权力与职责相对等。在城市管理内部形成权力制衡,才能保障各项工作落实。
(二)职能统一
整体性治理要求各基層行政体系在运作中必须要保各奔们职能的有机统一,数字化应用到基层整体性治理同时,也要求基层各部门理顺运作体系,按照不同工作层面合理划分模块,各模块具有独立完整的职能,将模块进行组合时,也需有完整的职能体系。数字化基层整体性治理要形成基层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整体联动的运作模式,来提升对基层的管理效率。
二、基层整体性治理面临的问题
(一)权力体系出现碎片化现象
我国基层治理权力体系仍依托为原有的传统行政管理体系,在组织内部分工上,通过制度来确立每个岗位的权限与职责,按照不同职位权力大小形成有序的等级体系,组织内成员应根据权力地位来划分自己的职能,原则下级需服从上级命令。而处于最底端的基层单位,也是由不同的权利体系所构成,例如在城市社区中,包含街道、市场、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不同主体,在治理中,各主体均参与其中,但不能做到协同治理,在面对上级下发的政策时执行困难,形成复合治理架构,使得治理工作开展困难。又例如,在乡镇、农村治理中,本应是乡镇政府以及村委会为治理主体,但国家职能权利的介入,将乡镇政府以及村委会的职能权利划归到行政部门,而乡镇农村的非程式化管理与国家职能化管理达不到完美契合,使得管理主体多元化,根本上来说是导致基层治理权力体系呈现出碎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二)利益诉求出现碎片化现象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与农村单位迅速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利益共同体相融合。这些利益共同体均控制在精英手中,为实现自身利益,他们之间相互竞争,形成了利益碎片化现象。另一部分未纳入利益共同体的人员也有对利益的诉求,这加剧了碎片化局面,几年来城市的虹吸效应加速了农村人口的流动,这一现象瓦解了农村共同体。受到住房商品化、劳动力市场变化、土地城市化影响,原本的单一生产结构难以维持,基层民众利益诉求更加难以调和。从而使基层治理问题复杂化。传统的居民自治形式也被打破,村委会、居委会等已无法满足居民多元化利益诉求,无法对国家行政体系起到有益补充作用。
三、基层整体性治理的数字化实施价值
在基层管理工作的发展中,加强基层整体性治理的数字化发展水平,有利于给完善基层发展工作提供契机,特别是信息数字化时代,通过基层整体性的发展工作,有利于提升基层管理在信息收集、数据分析、治疗整合等方面的水平,而且这与数字化时代发展的理念是非常契合的,能够给推动整体性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和基础。通过数字化的基层管理工作,可以解决基层治理的碎片化问题,还能防止基层管理工作出现权利风格、部门本位等问题。从而有效突破传统的思维发展观念,运用网格化管理以及数字化手段推动信息的有效整合和治理。加强数字化治理工作的开展,也再一次证明数字化技术与整体性治理的高度契合,还能让基层治理碎片化工作变得更加具有价值,全面推动权利、利益、空间的一体化发展,提升基层管理和发展的效率。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可以让基层管理的相关权利整合,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基层可以构建综合治理工作平台,然后充分发挥主管领导协调指挥作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和协作联动。而且也可以打造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对基层管理工作监督、统一协调和管理等形式,营造基层管理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提升基层管理工作针对性,避免出现一系列的基层管理问题。同时,加强数字化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基层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时代发展特征和现状。并且结合信息化建设平台,可以强化信息沟通的效果,促进基层管理工作的合理开展。
四、基层整体性治理的数字化实施策略
(一)绍兴市杨汛桥镇“4+X”模式实现“互联网+权力整合”策略
绍兴市杨汛桥镇通过建立综合指挥平台实现强化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目标;
建立市场监管平台,调动卫生部门以及市场监管部门、农业畜牧部门承担维护食品安全责任;通过建立综合执法平台,由综合执法中队、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执法,实行双重管理;设立便民服务平台,构建政府服务网,保证养老保险、志愿、各种社会服务协作联动,保障民生信息顺畅。“4+X”形成了横向覆盖的、综合指挥信息整合、逐级分流和闭合处置等四大系统。这种治理模式为基层民众提供了便利,有效解决基层政府权责不对等问题,使得各部门能够做到协调联动,真正实现了基层整体治理数字化。
(二)“互联网+大桃”模式整合利益策略
北京市平谷区利用其独特的地质条件,采用种植桃树作为提高本地收入的方法,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批发、路边零售等销售模式,转而采用电商销售模式,平谷区商务委开展了“电商培训进乡村”专题活动,依托互联网促进产品销售,从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得不同主体有了共同的利益需求,同时吸引了大批青年返乡创业,实现了本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形成了本地独特的“互联网+大桃”特色模式[2]。针对基层整体性治理条件有限的问题,建立利益共同体是解决利益化碎片现象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大桃”销售模式将分散的农民与经营、销售模式集中起来,通过电商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使农民从中获取利益,这就构建了农民、电商与客户企业之间共同利益。利益问题的解决使得基层治理难题迎刃而解。
结语
要使基层能够顺利的实施整体治理数字化模式,就要树立以服务导向的治理观念,实现权利、利益的完美整合。基层服务机构应借鉴和学习相关经验,参考多项互动整合渠道,增强数字化手段与整体性治理耦合性,使我国基层整体治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纯.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共同体建设[D].厦门大学,2017.
[2]刘祺. 整体性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智慧工会改革路径研究[J]. 学习论坛,2020(12):53-60.
作者简介:吕佩安,男,汉族,1976-6,山东海阳人,广州南方学院,副教授,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策分析(后实证途径)、基层治理、健康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