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政教育助力培养新时代青年探究
2021-11-18王晋毓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日渐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国家也对“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国务院更是将“互联网+”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此基础上,我国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实现人才强国战略,也应积极地将“互联网+”应用到教育改革当中来。其中,思政教育作为培养我国大学生成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生力军的重要科目,面对的都是新时代的青年团体,而大学生这些年轻的群体也是受网络影响最深的群体。在将“互联网+”应用到我国思政教育改革当中还有许多不足与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与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字:互联网+;思政教育;青年培养;应用策略
引言
各高校大学生也是对网络使用率及普及率最高的群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互联网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开放且平等的交流环境,为大学生接触政治时事、社会时事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大学生作为肩负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储备军,是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队伍,所以,各高校应对“互联网+”影响新时代青年的思想给予高度重视,不让大学生思想受到互联网中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各高校应积极推动“互联网+”应用到高校的思政教育改革中,建设健全的“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互联网+思政教育现状
(一)“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教育体系模糊、混乱
“互聯网+教育”实际只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各高校在应用中容易将其覆盖掉原有的教育模式,不能针对“互联网+”的多元化、开放性、以及包容性进行合理的拆分整合加以运用,使得“互联网+”不能很好地与当前教育模式相融合,导致各高校在将“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到教育体系中杂乱无章,得不到期望的教学目标。
(二)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对“互联网+”应用到思政教学中的影响
当今“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但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还深陷传统教育模式,对“互联网+模式”抱着冷漠的态度,在观望与徘徊状态游离,对“互联网+”时代影响下的创新教育模式认知度不够,教育工作者更崇尚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这样故步自封的落后思想,减慢了思政教育的改革步伐,使得“互联网+”难以顺利应用到思政教育中来。
二、互联网+思政教育应用的意义
2013年国家明确提出有关互联网+行动计划,然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此推动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在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效益和作用,让其更好地与现代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强化实体经济生产力,还要将其当作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让互联网+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随着互联网+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纷纷从各自领域探究互联网+与教育、思政教育的发展新常态。通过互联网+思政教育,可以转变传统方式为主的思政教育模式,让互联网技术手段成为学生思政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互联网+思政教育最为突出的表现在于可以对传统教育方法、教育理念进行继承的基础上,优化其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还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避免学生处于被动的灌输地位,增加教学水平。通过对网络技术的掌握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也能让互联网+思政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课堂,让其合理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学生也会运用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技术和方法,提升良好的学习质量。当前新时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互联网+思政教育在网络平台中的作用,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这样也能缩短彼此间交流的距离和增加情感。可以说,互联网+思政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解决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疑惑,强化教学的时效性,还能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大学生成长。
三、“互联网+”应用到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设立“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与线下平台相结合模式
1.设立开放的表达平台,将舆论引入线下课堂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各个领域都有了突破性的变化,它带来了先进的思想与技术,各高校应合理利用这些思想与技术,运用网络平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设立一个能够使学生畅所欲言的平台。[1]大学生能够根据对思政学习中的成果与困惑在平台上进行发布,这样可以使不善于在线下表达观念的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表达出来,通过每个人表达不同的观点,形成不同的观点圈。在线下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平台上的热门观点引用到课堂中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指导意见和建议,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将平台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糅合多种言论且朝正能量发展的健康平台。
2.设立多元化的线上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的教育模式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创建“互联网+思政理论平台”、“互联网+沟通平台”、“互联网+思政实践平台”等等,例如,如今很多高校已经利用“互联网+模式”针对学生的学习、出行、娱乐等方面进行了整合,通过多元化的平台让大学生无论从日常的生活学习还是未来工作规划、需求都能进行随时随地的进行搜索与应用。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规划,可以通过平台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还能通过“互联网+一站式”平台根据自身对未来工作的规划在网上填写申请,各单位如有对应专业的用人需求,就能及时的通知学生进行线下办理。[2]线上+线下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到学校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关注与重视。学校也应参考这种模式加大建设“互联网+思政平台”,将思政理论与思政实践进行融合,运用心理学、政治学、传播学等搭建“互联网+思政教育一站式”平台。将多项信息进行交融和集成,促进平台的资源更好的被利用,通过“互联网+沟通”平台的支持拉近师生的距离,搭建多向交流互动实时平台,让“互联网+”成为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提升“互联网+”思政教师队伍综合素养
要将“互联网+”顺利的引入到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来,让其为培养新时代青年做出贡献,首先,应转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观念,让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对教学的切实帮助,看到它带来的教学益处,从而让教育工作者养成这种自觉自发的意识与思维。其次,应培养思政教育者拥有较高的“互联网+”媒介素养,提高教师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时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对政治时事的敏锐程度,保证价值观念不被任何技术手段所影响。最后,应提升教育工作者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和使用能力,使思政教师能运用“互联网+”的新技术与新手段加强思政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影响广泛性等特点,结合新技术形成教育合力,为培养新时代青年做出努力。
结语
处于“互联网+”时代的思政教育,应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索、实践、创新,这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思政教育样式与形态,是未来思政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利用好“互联网+”改革思政教学,能够将我国大学生培养成时刻保持清醒政治头脑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张哂,赵明锴,崔金奇.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探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1):10-11+16.
[2]余佳.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王晋毓,女,汉族,1994-01,山西石楼县人,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助教职称,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学生处科员,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研究方向:青年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