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境地区应急语言能力与语言服务概况
2021-11-18倪志娟代珊瑞
倪志娟 代珊瑞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引发国内外对应急语言能力和语言服务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应急语言能力研究内容,并结合云南边境地区瑞丽市的疫情防控与应急语言服务做经典案例分析。最后,本文基于云南边境地区的应急语言服务特点,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边境地区,应急语言能力,语言服务,瑞丽,跨境流动人员
一、国家应急语言能力的提出与分类
自 2020 年初起,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席卷全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击疫情是总体战和持久战,是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的一次大考。在疫情防控中最重大、突出问题就是语言问题。应急语言贯穿于抗疫始终,其重要性不能忽视。李宇明指出:应急语言能力,要做到平时备急,才能做到急时不急。首先,本文区分几个概念:语言能力是指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乔姆斯基在 19 世纪 60 年代中期第一次提出语言能力,将其定义为掌握语音,句法和语义,即语法的能力。2019年文秋芳提出国家语言能力是指政府运用语言处理一切与国家利益相关事物的能力。王辉将应急语言能力定义为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利用语言(文字)资源提供语言应急援助的能力。国家应急语言能力是国家运用语言处理国内外突出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应急语言服务的基础和支撑。
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加强了对突发事件的防控和紧急预案。国家也推出了“简明汉语”,但是语言应急仍然不为大众所了解。李宇明在 2011 年首次呼吁建设国家语言能力,较早地提出应急语言能力的重要性。王辉认为应急语言能力是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语言响应机制、速度和效果体现着社会的危机治理水平。王辉也论述了从体制机制、治理手段现代化等方面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王立非提出应急语言服务是语言服务研究和应用的重要领域,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应急语言研究主要以服务需求和权力保障、语言翻译、媒体言语分析系等方面为主要途径。日本地震灾害频发,对应急语言的研究开始较早,早在 1978 年就开始研究“简易日语”,收到了良好成效。国外研究特别关注保障语言弱势群体在灾害和危机事件中的语言服务需求问题。O’Brien et al认为语言弱势群体包括有视觉或听觉障碍的人士和老年人、母语为非该国主导语言的人群。国际或地区应为此类人群编写专门的防灾应急指南或手册。Penn,WaterMeyer & Nattrass提出医疗急救中心应该借助现场语言服务,帮助弱势群体客服交际障碍。Uekusa提出“灾难语言学”概念,倡议在灾难预防、救助及灾后安抚各个阶段对不同语言需求群体提供语言服务。
通过总结王辉与王立非等学者对应急语言能力的分类,以及借助李宇明与饶高琦在《应急语言能力建设刍议》的国家应急语言能力总目标的框架,本文整理总结出应急语言能力分类图表:
二、疫情时期武汉市应急语言服务及成果分析
2020年中国的抗疫成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经实践检验,中国的抗疫举措是及时有效的,也相当程度地减小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冲击。在此次抗疫中,较大城市与边境城市的应急语言服务呈现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武汉市作为我国较大城市且是2020年疫情重灾区,国家迅速组织了多方力量驰援武汉,全国各大小城市捐赠应急物资或资金,学界也在很短时间内编写出了《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简明汉语》和《疫情防控外语通》等产品。《疫情防控简明汉语》提供简明汉语与超纲词,涉及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与防疫宣传示例。《疫情防控简明汉语》收录了112词的《疫情词表》和54词的《专有名词表》。武汉抗疫具备应急资金保障,医疗物资保障,并在原本医院无法容纳急增病例时,迅速安排建设定点医院(雷神山与火神山)。在医疗应急队伍建设中也是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具备队伍制度建设、配有专家评估委员会、应急医疗救护组和应急处置演练。除此之外,媒体也加入抗疫,推出疫情灾区每日确诊与出院人数的统计、风险监测功能以及信息传达工作。在建设定点医院时,将日夜建设的现场进行直播,不仅缓解了人民对疫情的恐惧,也增强了人民对国家抗疫的信心。疫情后,武汉大学也牵头研发多语言应急服务能力虚拟仿真实践课程,目前已实现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和俄语五个语种开展应急语言实训,向这五个语种的学生免费开放,服务于国家对应急语言人才的需求。
武汉在应急语言能力与服务建设成果值得推广。直至2021年,云南边境地区仍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应急语言抗疫产品。在多种民族世居云南边境地区,跨境流动现象十分普遍。云南边境地区对应急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其所需语言服务也较全面与灵活。但实际上云南边境地区得到的关注甚微,应急语言服务也十分受限。
三、云南边境地区瑞丽经典案例研究
本文以瑞丽市出现的前三次疫情为案例,剖析该地应急语言策略及成果,结合为瑞丽市跨境流动人员提供的应急语言服务,归纳总结该市的应急语言服务特点。
瑞丽市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接壤,总面积1920平方公里,拥有169.8公里的國境线,常住人口以为傣族和景颇族为主,约 20 余万人,流动人口 20 余万人,其中以缅籍人员为主的境外人员约 6.5 万余人。瑞丽市是中国唯一实行“境内关外”管理模式的边境贸易区,也是重要的珠宝集散中心。瑞丽市在中缅边境地区的重要地位,以及姐告口岸带来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缅甸流动劳工进入瑞丽。多民族、多种族、多语言的环境也为应急语言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2020年1月26日,瑞丽市第一次出现新冠疫情,来自湖北武汉的夫妻驾车到瑞丽旅游后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瑞丽医疗机构将其收入治疗。2020年9月15日瑞丽第二次疫情,发现两名从缅甸偷渡到瑞丽的新冠感染者。2021年3月29日瑞丽第三次疫情为姐告玉城重点人群开展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新冠感染者。2021年7月以来,瑞丽反复发现新冠感染者,缅籍确诊病例增多。2021年4月1日,瑞丽市委书记龚云尊表示瑞丽市疫情防控缺乏大量缅甸语翻译,这反映了包括瑞丽在内的云南边境地区都亟需应急语言能力建设。除了1·26疫情,其余疫情都与缅甸境外输入有所关联,缅甸语作为云南边境地区新冠疫情救治所需的语种,具有应急语种的性质,缅甸语人才具有储备性质。
(一)新冠疫情下瑞丽市的应急语言策略及成果分析
2019年12月新冠疫情在武汉出现并快速蔓延后,针对边境沿线居住民、缅籍人员和少数民族,德宏州有的放矢地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多措并举加大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宣传引导力度,瑞丽市政府也在多次疫情中不断提升应急语言服务和能力。其应急语言策略主要有五点内容:
第一,州县市全媒体矩阵联动宣传,扩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渠道。除了德宏传媒集团所属的报纸、广播、新媒体、移动客户端等,还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等官方新媒体平台,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实时发布各县市疫情防控最新消息。在疫情防控薄弱的村寨,通过建设“德宏边疆好声音—农村小喇叭”进行宣传,积极发动村干、民兵、翻译、志愿者等力量走街串巷,借助“公房”里的大喇叭用“中傣缅”三种语言传达防控要求,持续筑牢网格区域排查、服务、宣传三层“防疫网”。针对缅籍人员开展中缅双语线上线下宣传。组织筹备多场中缅双语新闻发布会,及时跟踪监测舆论信息,维护疫情期间网上传播秩序。核酸监测过程中,因不通缅语,排查登记遇到困难,网格员动员附近会缅甸语的住户、缅籍青年录制视频及胞波志愿服务队参与。针对少数民族制作了43余条傣、景颇、傈僳、载瓦语言的科普音视频,通过民语广播AM900和4个民文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有效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疫情防控意识。
第二,推动中缅双语疫情防控政策宣传落地。利用工厂车间企业网络,向广大缅籍务工人员宣讲疫情防控知识,免费发放《致外籍人士的一封倡议书》、《关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倡议》和《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小知识》等中缅“双语”小册子,引导缅籍工人不走亲访友、不出门、出门戴口罩,以及出现发热、咳嗽等要尽快报告。主动协调6辆免费“爱心公交”接送全园区缅籍工人前往姐告国门进行信息核查、登记盖章,确保每一名近期进入中国的缅籍务工人员都可查可追溯。将缅籍入境务工人员纳入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重点了解其在瑞行程轨迹。针对个别路段零散缅籍求职人员,通过简要宣传、免费给未带口罩的人员发放口罩,降低缅籍人员因聚集而感染风险。此外,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还对其进行劝返,对不愿返缅的劳工,在充分防护前提下进行封闭式管理。
第三,加强对缅沟通支持。该市加强疫情防控经验交流,积极向缅方援助口罩、酒精、隔离服等日常防疫物资及经费支持,强化联防联控,严控非法出入境人员。自疫情发生以来,瑞丽市领导多次与缅方领导会晤,中缅双方通报了疫情防控局势,共同加强中缅边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共享疫情宣传防控信息。此外,为了便于管理缅籍人员,瑞丽市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在疫情期间推出“胞波卡”,实现了对缅籍人员的信息化管理,也便于缅籍人员在瑞丽生活居住,凭卡可以在当地就医、租房、银行开户、乘坐公交等。
第五,政府和民間招募缅甸语翻译志愿者和利用翻译机器协助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发生后,在省红十字会的协助下,3月25日德宏州红十字会发布边境防疫缅语翻译志愿服务招募公告,并就红十字知识、安全防范、志愿服务要点等对其进行培训。省、州、市三级外事系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缅语译员调度方案》,通过原有120名骨干译员联络招募缅语翻译志愿者。截至4月,共集合1546名翻译志愿者投入各项防控工作之中。除了政府招募志愿者外,民间也在积极组织缅甸语翻译志愿者,建立了线上和线下的瑞丽市翻译志愿队微信群,参与者有缅甸语专业的大学生、华侨、缅甸人等。4月10日,由昆明理工大学研发的“云岭翻译,瑞丽抗疫专用”App正式上线。
虽然瑞丽市在多次疫情中不断提升了应急语言服务与能力,但在落实方面仍存在挑战。第一,缅甸语翻译人员未经过系统的应急语言培训,可能在专业词汇方面翻译方面中存在困难,无法有效及时准确地传达信息。第二,缅籍人员就医前要先进行信息登记,填写表格就是对缅籍人员的有限汉语水平的巨大挑战。缅籍人员一般在保安的指导下申报健康码,也在保安的帮助下填写表格。此外,只有一定经济水平和完整证件的缅籍人员才回到正规的中国医院就医,多数缅甸人选择没有行医执照的“缅籍走医”的方式就诊,他们所接受的是较差的医疗服务。第三,瑞丽的药房设有中缅双语,但是购买药品对缅籍人员也存在经济上的压力和语言上的难度。
(二)瑞丽市应急语言能力建设与服务特点
瑞丽市在半年多时间内,连续多次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事件,9·14疫情、 3·29疫情和7·04疫情导致瑞丽市多次封城,这都受到来自中缅双方的关注,尤其是 3.29疫情也被缅甸多方进行过报道。姐告国门书社中缅双语教师赵红仙还在社交媒体上将疫情最新信息翻译成缅文发布,并自录抖音短视频,教会缅籍人员填写健康信息申请卡。瑞丽市多次疫情中也逐渐提升了应急语言服务能力,主要有四个特征。第一,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志愿者翻译服务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巨大力量。第二,社群媒体宣传和网格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勐龙沙社区中医傣医医院检测采样点,为打消缅甸籍人员顾虑,网格员和现场医生还发动一位前来检测的缅甸籍青年,现场用手机拍摄录制了一段政策宣传视频,并配上缅文鼓励大家做核酸检测,传播效果良好。第三,权利下放与管理基层化。积极动员包括缅籍在内民众参与网格化管理社区,参与守边,赋能于基层与志愿者。
然而,根据田野调查与报告,在瑞缅籍人员非常担心因疫情防控或证件问题被遣返。并且这些外来人员受汉语水平限制,普遍对中国政策不了解。信息来源闭塞极易导致他们对抗疫举措与中国政策的误读,外来人员缺少疫情防控的意识,甚至不愿在公共场合戴口罩。瑞丽市疫情防控仍面临着对外籍人员防疫意识不强的挑战。
四、疫情时代对于提升应急语言能力构建建议
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相邻,东南亚疫情形势严峻,因境外输入而引发国内疫情发生甚至扩散的风险依然存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不能松懈。以瑞丽为例,需要不断增强多语种的应急语言人才储备和服务。语言安全关系着国家安全,语言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实施救援、信息提供、舆论控制等方面有突出作用。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抗击疫情应有之义。本文从各个功能主体提出构建应急语言能力和提供应急语言服务的建议:
(1)医院:各级医院应提高应急语言意识,广泛吸纳以医学院为主的多语人才。通过政府的支持、医院与高校联合培养具有基础医学知识的志愿者,建立档案,突发事件时能够高效调配。
(2)高校:建立常备应急语言人才队伍;在教育部支持下,增设应急语言相关选修课程,如傣语、载瓦语和缅甸语,并建立中国高校已开应急语言课程数据库,以便突发事故发生时,及时有效抽调应急语言人才。云南边境高校亟需培养以傣语、载瓦语和缅甸语为核心的多语种青年人才。
(3)媒体:在各大软件增设重要事件置顶功能,提高人们关注;运用互联网新兴媒体(如抖音、微博、微信等)建立线上翻译志愿群,招纳多语者加入,不受地点与时间限制为突发事件进行翻译工作;增加对边境地区的抗疫报道与杰出人物宣传,增强其他地区人民对边境地区抗疫的了解,多关注和抚慰边境地区抗疫人员。
(4)政府:建立健全应急语言管理体制机制;鼓励借助现代科技,研发语言应急产品;谨慎处理跨境流动确诊问题;提高人们的语言意识,提升对应急语言能力的理解;重视应急语言能力在突发重大公共事件恢复、重建环节的作用;政府与各主流社交媒体签署协议,开设应急语言置顶板块,如遇突发公共事件,即刻将所需应急语言人才与物资进行推送。
在云南边境地区各重要政府工作处(如海关、公安局、劳动局、人力资源保障局等)培养具有地区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缅语等多语工作人员;边境地区政府各部在招聘过程中优先考虑多语种人才,并对基层人员开展语言培训。鼓励边境地区语言培训中心、翻译公司扩大业务范围,增加各地区核心多语种业务。
国家应急语言能力的构建需要复合型人才,首先是周边邻国的非通用语人才,其次是在次基础上具备医疗常识或急救知识的人才,最后需要的是具有专业技术的多语人才。对于培养多语种人才,边境地区的大学应担起主要责任,发挥区位优势,保护并发展民族语言,鼓励学生学习研究周边邻国的历史、语言与社会文化。其他高校也可以对边境地区高校推荐优秀学生,或派遣教授多加交流。建立志愿者、多语人才资料库是应急语言构建中必要的一环。在平时,志愿者和多语人才就正常工作,可以安排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复检。各级政府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支持。中国边境具有丰富的多语资源和语言活力,应该在边境学校和社会设立特色语言课程、并为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戴慧.中国应急国际话语能力建构与提升路径探讨[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4(04):127-134+144.
[2]方寅.加强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7-09(005).
[3]宮怡旭.加强应急语言服务建设强化突发事件应对能力[J].城市与减灾,2020(05):19-21.
[4]江作苏.应急语言与和谐相处[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1-14(003).
[5]李宇明.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语言应急问题.语言战略研究,2020(02),1.
[6]李宇明&饶高琦.应急语言能力建设刍论.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03),2-13+156.
[7]穆雷&刘馨媛.重视并建设国家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03),24-31+156-157.
[8]倪福诚,韩亚文.从新冠疫情防控看中国应急语言能力建设[J].中国语言战略,2021,8(01):81-88.
[9]屈哨兵.语言应急和应急语言[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6):101-110.
[10]瑞丽江网:瑞丽将推出“胞波卡”服务缅籍人员,2020.3.10,http://www.ruili.gov.cn/kfrl/zmhzq/content-174-6872-1.html
[11]瑞丽市委组织部:《瑞丽:防疫战场,缅甸“胞波”一个也不能少》,2020.2.26,https://mp.weixin.qq.com/s/kK54PsfaKegtVZzXeaSaRw
[12]佘宗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武汉市政府应对行为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21.
[13]滕延江.应急语言服务:研究课题与研究范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01),31-44.
[14]滕延江.论应急语言服务规划[J].语言战略研究,2020,5(06):88-96.
[15]外院人:《多语应急服务能力虚拟仿真实训实践课程免费开放》,https://mp.weixin.qq.com/s/_2IT3OH6c0KzTP8Sb4-IeQ
[16]王春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语言应急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2020(03),42-49.
[17]王辉.发挥社会应急语言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语言战略研究.2020(02),8-10.
[18]王辉.提升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急语言能力.语言文字周报.2020-04-01.002.
[19]王辉.国家治理视野下的应急语言能力建设.语言战略研究2020(05),13-20.
[20]王立非.应急语言服务研究专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01),20.
[21]王立非,穆雷,廖荣霞,李艳,王铭玉,李晶... &崔启亮.全球抗疫中应急语言服务响应与人才准备的多维思考. 当代外语研究,2020(04),46-54.
[22]王立非,任杰,孙疆卫&蒙永业.应急语言服务的概念、研究现状与机制体制建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01),21-30.
[23]王立非.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高校语言智库建设与语言智库学科发展[J].山东外语教学,2021,42(01):12-21.
[24]王玲&谭雨欣.团体语言应急能力构成及在防疫中的体现.语言战略研究2020(03),31-39.
[25]云南日報:《全省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发挥作用—织密织牢境外疫情输入防护网》,2020.4.7,https://mp.weixin.qq.com/s/fYvMrX2sIiDI7TEBpPJ9Eg
[26]掌上瑞丽:《1546名缅语志愿翻译者投入瑞丽抗疫一线》,https://mp.weixin.qq.com/s/oN2I84WADGRGImBSN2XMOA
[27]张天伟.国外应急语言研究的主要路径和方法.语言战略研究.2020(05),67-78.
[28]中共德宏州委宣传部:《德宏州多举措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2020.1.28,https://mp.weixin.qq.com/s/__dMC-SYdZIMSYrDuHcvqQ
[29]O'Brien S.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disaster management[C]//O'Hagan M.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and Technology. New York:Routledge,2020 :304~318.
[30]Penn C,Watermeyer J&Nattrass R. Managing language mismatches in emergency calls[J].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7,22 (14):1769~1779.
[31]Uekusa S&LeeS.Strategic invisibilization,hypervisibility and empowerment among marriage-migrant women in rural Japan[J/OL].https://doi.org/10.1080/1369183X. 2018.1500885,2018-07-21/2020-02-12.
[32]Uekusa S. Disaster linguicism :Linguistic minorities in disasters[J].Language in Society,2019,48 (3):353~375.
倪志娟,(1997-),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多语研究,语言政策与规划,跨境研究。
代珊瑞,(1997-),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语言文学硕士生,研究方向:缅甸研究,区域与国别。
(本文系云南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科研创新校级重点基金项目“云南边境地区应急语言能力的构建研究”,编号:2020Z0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