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西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困境及开发对策
2021-11-18彭满洪
摘要:作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因其特殊的革命历史地位而蕴藏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国内32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4个将红色旅游纳入省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并作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井冈山红色旅游如何在全国各地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井冈山当前资源开发的关键。本文就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困境进行分析,从而对其提出深度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
一、研究背景
“红色旅游”概念于1999年由江西省首次提出,2004年国务院颁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引起社会各界对红色旅游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关于红色旅游的规划开发、市场营销等相关研究迅速升温。余凤龙等[1]基于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的成熟经验,总结分析红色旅游开发与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加强红色旅游区域合作、科学规划并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若干发展对策,由此发挥红色旅游政治、经济等多重功能。尹晓颖等[2]提出国内主要红色旅游地的发展模式是借助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高品位的红色旅游资源,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综合化、走政府主导加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刘海洋等[3]认为红色旅游的开发模式也将从过去传统的观光游向现代的观光和体验参与相结合的混合开发模式转变,通过对东北红色旅游区的发展优势和现存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东北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何景明[4]基于精神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民众思想启蒙的重要意义,从对美的阐释、对正义的阐释、对人性的阐释、以及对自由和理性的阐释等方面提出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四个方向。现有研究成果为我国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还存在诸如理论建设薄弱、研究方法滞后、定性研究偏多而缺少定量研究等问题。同时,应注意加强红色旅游对增强我国民众文化认同感、国家认同感以及民族认同感的研究,通过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意义来增强民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井冈山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体验性。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旅游是永恒的主题。然而除了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外,井冈山还拥有丰富的绿色生态、客家风情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和有效整合,从而造成资源的闲置。此外,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项目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红色革命遗址、旧址、旧居以及文物大多以静态形式展览。游客只能参观而缺少参与、体验和互动,只好在博物馆、雕像和碑文前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一圈,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2)区域合作联动性不足,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江西省内拥有数量丰富且历史人文价值高的红色旅游资源,故而江西多地把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开发的首选,如天下英雄城南昌、吉安、赣州、萍乡、上饶等地都分布极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然而各景区红色旅游产品形态雷同,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在产品组合、市场营销方面缺乏区域协作与联动,不仅造成了市场内部的激烈竞争,也不利于江西省红色精品旅游品牌的打造与建设,難以形成品牌效应。
(4)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旅游服务有待加强。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是深度开发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动力,然而作为革命老区的井冈山,经济比较落后,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客观上存在着省外人才不愿来、本省人才留不住的尴尬局面。目前在井冈山从事旅游业的人员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导游人员的讲解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很多大多为井冈山本地农民,且仅在旅游旺季时从事旅游接待服务,对井冈山革命历史缺乏深度了解。
三、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
(1)丰富旅游产品激活多元业态,增强旅游互动性。借助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强力整合井冈山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实施“旅游+”以丰富红色研学、绿色养生、乡村度假等特色产品和活动,利用红色资源感召市场、绿色生态稳定市场,以古色和客家文化来拓展市场,打造“红色圣地、绿色氧吧、客家风情”的精品旅游产品,激活红色教育培训、乡村旅游、新型经济等多元业态,延长旅游产业链,实现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产业由“一红独大”向“立体多元”转变。同时,通过现代化高科技的手段展示红色旅游文物、资料及展品,突破传统玻璃窗静态展示的局限,通过影像影音、VR等设备加强三维立体的感官刺激。
(2)加强区域间协作联动开发,打造井冈山品牌优势。加快整合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加强区域间协作,从全市的角度把吉安市有价值的革命遗址、遗迹整合串联推出,走开放型红色旅游发展的路子。首先,整合井冈山全市的资源全方位提升井冈山红色旅游产品的质量,打好“天下革命第一山”的红色品牌优势。其次,其次,与周边省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市进行区域协作开发,联合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共同开拓红色旅游客源市场。最后,开展多方交流与合作,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整体或区段进行联合宣传促销。联手武功山、青原山打造“大井冈旅游经济圈”,以井冈山、衡山、韶山“三山”战略联盟、湘赣边区域“九县一市”开放合作以及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城市联盟为平台,打造赣西湘东大旅游圈,把井冈山的红色旅游与周边省市乃至全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巩固井冈山作为全国红色旅游教育基地之首的重要地位。
(3)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规范景区服务管理。当今社会,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智慧旅游理念的深入,全国各大景区掀起一股建设“智慧景区、数字景区”的趋势热潮,大数据时代背景和智慧景区建设要求井冈山的管理与运营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人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培养建设有关红色旅游的管理、营销及其他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同时,着力培育提升导游人员的讲解质量及内在涵养,提高导游讲解水平,提高革命老区的旅游形象,提高景区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与游客直接接触的导游人才对历史事实的讲解不仅要准确、真实、丰富,还要力求生动,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余凤龙,陆林.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兼论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5(04):56-61.
[2]尹晓颖,朱竑,甘萌雨.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5(02):34-37+76.
[3]刘海洋,明镜.东北地区红色旅游开发策略思考[J].科学决策,2009(03):68-74.
[4]何景明.“红与黑”:论精神旅游产品的开发向度[J].旅游学刊,2012,27(02):88-93.
作者简介:
彭满洪(1996—),女,汉族,江西宜春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