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2021-11-18曾令华
曾令华
摘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观察身边的寻常事物,不断用创新的思维点亮孩子科学梦想的征程。有的人说,培养孩子的科技创新意识是科学老师的事情。我却认为培养孩子的科技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人人有责。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不仅是我们每个家长,每个老师的责任,也是每个孩子自己的责任,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党和国家、各级政府要重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参与。我们不仅要做一名注重孩子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培养的创新型家长,还要做一名引领学生科技创新的创新型老师,要多学科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只有全民参与,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并且常抓不懈,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强国梦,科技强军梦,中华民族才能迎来伟大复兴!
关键词 科技 创新 多学科 融合 人人有责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我们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研制出原子弹、氢弹等高端武器,开发出大庆油田,与国家领导人重视科技人才密不可分。
现在,我们的党和国家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更加重视科技人才。无论是军事还是民用,都是百花齐放,芝麻开花---节节高。百年航母梦已圆,北斗导航展风采,智慧城市在身边,5G网络正开展。
国家如此重视,民族如此需要,作为人们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唯有好好教书育人,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科技报国的理想,才能不负国家和民族的期望,不负历史使命。
一、做一名注重孩子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培养的创新型家长
[1]家庭对儿童的创新教育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强国的题中之义,更是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是要提高创新教育的认识、树立创新教育新观念;其次是要改进家庭对儿童进行创新教育的方式;最后是要丰富家庭对儿童进行创新教育的内容,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他们正确的启发和诱导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确保我国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作为家长,我从小就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记得女儿还在上幼儿园时,她画画把草地画成了灰黄色,我非常诧异,就问她:“其他小朋友都把草地画成的绿色,你为什么画成这种颜色呢?”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枯萎了的草地不就是灰黄色吗?”我听了,不住地夸她善于观察,有创意。我还经常带领她到小区里观察各种植物和小动物,与她交流自己的发现。科技创新的种子已经在她的心里萌发。
二、做一名引领学生科技创新的创新型老师
虽然我不是专职科技老师,但是从前年开始,我就主动加入了科学名师冯宗德老师的名师工作室。平常我主要担任语文和班主任工作,可我却非常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首先,我积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科技创新类的书籍。《十万个为什么》、《身边的科学》、《妙想科学》《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等书籍,让学生徜徉在科学的知识海洋里。学生的思想受到了科学家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的熏陶。许多孩子都很关注身边的寻常事物,思考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创新的灵感。长大成为科学家是我们班很多孩子的梦想。
第二,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科技兴趣小组和各项科技比赛。我们学校的科技活动开展得非常好,我就鼓励学生们多去参加科技兴趣小组和各种科技比赛,跟随专业的科技老师学习科学知识。学生们的科学素得到进一步提升,也获得了多个科技大奖。
第三,注重对学生创造性回答的肯定与褒奖。我们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全世界公认的扎实牢固,奥赛也经常捧得大奖歸来,可是为什么到了大学之后却默默无闻了,有几个中国人获得过诺内尔奖呢?就是咱们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幼儿园时还能听到孩子们创造性的回答,到了小学就渐渐变少,中学疲于题海,大学生的创造性就更低了。因此,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时刻关注孩子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予以充分肯定。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当我正讲得进行时,有学生突然问道:“如果当时没有雾,那诸葛亮他们不就被曹操射成刺猬了吗?”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我当时不仅没生气,反而大大表扬了那位同学,称赞他爱动脑筋,善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正是因为诸葛亮掌握了准确的气象知识,算准了当天会起雾,所以他才敢立军令状。他不是冒险,而是胸有成竹。我们也要广泛学习各科知识,将它们进行有效融合,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
三、多学科融合,共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2]传统的科学教育强调分科教学,重视学生单个学科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但是,这一理念不能适应21世纪新兴产业对于跨学科人才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强调跨学科融合的STEAM教育迅速崛起,并逐步进入我国科学教育领域,成为校内外科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教学时,我们要多学科融合,共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中的农谚“立了秋,把扇丢”、“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时,我就想:寥寥几个字的农谚,就把变幻莫测的天气变化呈现在我们眼前,融进我们的生活。在科技不发达的农耕时代,靠什么来指导人们的农业生产呢?联想到平日里婆婆爷爷、外公外婆他们这些没什么文化的老年人经常把农谚挂嘴边来教育我们什么时候该加减衣服了,自己什么时候又该播种、收割庄稼了,更让我惊叹农谚的神奇。农谚蕴含了哪些科学知识能预测未知晓未来?经过我们的调查了解,许多人只知道农谚的内容和该做什么,而对于为什么该这么做,他们却知之甚少,就连书籍和万能的度娘也鲜有介绍。于是,在语文课学习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在四年级开展了探究农谚里蕴含了哪些科学知识的研究之旅。由课内走向课外,由校内走向校外,将语文与科学、与科技进行融合。
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五单元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时,我又将它与湘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气观测》第3课《观测风》进行学科融合。我带领孩子们从“感性”(凭经验判断)到“理性”(用风级图观测),从感官观察到用工具(风向袋)的认知过程,引领学生经历“生活感知→经验观察→技术制作→科学观察→完成习作”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学思做互动”的活动中体验语文、科学、技术、数学、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我们学校的李老师还把自己民族的土家山歌和科技创新活动融合在了一起,对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实现了音乐与科技的有机融合。土家山歌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是很感兴趣,大家喜欢的还是流行歌曲,同样,很多中小学生也不会唱土家山歌,更不清楚土家山歌中承载这这么多的科学知识,因此,把土家山歌中的科学知识引入科学课堂,在科学课堂给中小学生讲述山歌的涵盖的科学知识,让大家重视土家山歌并吟唱土家山歌。学生们对此非常喜欢,可谓一举两得。
我们各科老师都要将自己的学科与科技创新进行有机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让科技创新到处都有沃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四、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社会责任
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不仅是我们每个家长,每个老师的责任,也是每个孩子自己的责任,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党和国家、各级政府要重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参与。
科技创新人人有责。只有全民参与,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并且常抓不懈,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强国梦,科技强军梦,中华民族才能迎来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