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的互联网作为

2021-11-18狄宣亚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共同富裕分配

狄宣亚

关于“共同富裕”话题的讨论,近段时间成为热潮。实现共同富裕的三条阶段性路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更成为舆论焦点。

为人所周知的是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初次分配由市场根据要素贡献进行分配,再次分配则由政府体现国家意志进行分配。本次引发广泛讨论的是第三次分配。大家初步达成的共识是,第三次分配是社会成员在道德、文化、观念等影响下,通过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等方式自觉自愿参与,对社会资源及社会财富进行分配。

相比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依靠市场和政府推动,第三次分配更加依靠“精神力量”来助推,强调发挥人性的善与爱来促进社会资源公平流动。这种“精神力量”,具体来说就是做慈善。据统计,目前中国有8500余家慈善组织,超过8000家基金会。经过改革开放后近三四十年的发展,国内的慈善事业已经初具规模。慈善业生态体系能否良性运转与“第三次分配”能否顺利开展,有着直接关联。

在慈善领域,互联网公益已经成为近年来慈善事业的主要增长极。互联网的存在与发展极大拓展了公益慈善的参与渠道,社会资源通过网络能从更广渠道汇于一处,又能勾连、惠及更广大的受众群体,与此同时,互联网还大大提高了公益资源的配置效率。相比于传统的社会公益,互联网突破了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极大提升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广度、深度与便利程度。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兴起后,提高了资金结算、货币流通的速率,进一步提升了互联网公益的便捷程度。

能否发挥好互联网公益的作用,将直接影响“第三次分配”的配置效能。充分释放互联网公益的巨大势能,需要在专业化、可信度与公正性上提质增效。但同时,互联网公益的高效、便捷与日益复杂化,也顺势推高了慈善公益的专业门槛。慈善公益其实是一个有着相当高专业壁垒的领域,怎么将钱公正、公开、合法、透明且有质量、有效率地花出去,绝非一件易事。富豪们可以慷慨地一口气捐出几十、上百亿元,但是,如何有序用好这些钱真正帮助到他人,则需要专业的公益团队通过专业的公益运营模式来完成。

此外,互联网公益与传统社会公益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可信度的问题。如何让公益组织受到捐款者的信任、受款者的信任与认可,在信息化时代面临着更大的困境。例如,如今独立的公益性慈善组织,因为日益复杂的专业化运作,已经让捐款者难以清晰直接地了解其运作结构,审清其账目流转单据,这些工作需要专业的监管部门来做,以更好地规范整个行业的运转。如此,才能避免不法组织假借慈善名义做变相敛财的勾当。

除了专业与诚信,互联网公益要做到公正地配置资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将“蛋糕”做大难,分“蛋糕”可能更难。如若分配不均,会导致许多矛盾出现。典型的例子是水滴筹曾引发热议的事件。当时郭德纲弟子身患重病而欲筹款,就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质疑。此外,还有人欲用水滴筹筹集25万元救女,却被曝出有几套房产。此类的争议,一方面存在事件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某些互联网公益组织在规则制定上的漏洞与审核筛选上面临的困境。出现此类情况,也再次说明做好互联网公益需要高度的专业与审慎。

慈善公益的目标之一,是形成社会的良善之风。互联网公益在现下,就肩負着科技向善的时代重任。如何将技术快速转化为时代福祉,实现社会资源更均衡的流动,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考验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共同富裕分配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促进社会向善向上
肩负使命的奶奶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慈善事业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慈善事业立法正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