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医融合”学术论坛暨《上海医药》杂志年会、规范化诊治专委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
2021-11-18
2021年10月15日,“2021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系列活动”之 “产医融合”学术论坛暨《上海医药》杂志年会、规范化诊治专委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主办,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协办,《上海医药》编辑部承办,会议同步进行线上直播。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物医药产业处李甲处长、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药政管理处吴文辉处长、上海市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陈琳琳处长、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夷征宇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孙晓明会长等领导,以及《上海医药》杂志第十三届编委会和上海医药行业协会规范化诊治专委会全体专家、医药界同仁等近300人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医药》杂志副总编肇晖主持。
会上,李甲处长指出,在从医药大国向健康中国跨越的进程中,“产医融合”将成为推动上海打造生物医药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环节。李甲处长对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一直以来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力量,推动“产医融合”、促进行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近几年,上海医药行业协会结合自身优势特色,通过《上海医药》杂志以及各专委会平台,为行业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产学研用”信息交流服务。
吴文辉处长在致辞中对协会及杂志在推进合理用藥方面已开展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将与杂志加强合作,通过杂志宣传上海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成果,推荐药物治疗规范,助力医师药师成长。
陈琳琳处长指出,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上海医药》创刊40多年来,始终牢记科技兴国的初心使命,发挥学术引领优势,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
《上海医药》原总编张永信教授、杂志社茅建医社长从国外向大会发来了视频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达热烈祝贺和美好祝愿。
大会对《上海医药》杂志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近两年,杂志在各位领导专家的关心支持下,各方面取得了积极进步,也在知识服务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尝试。通过不断提升稿件质量,《上海医药》杂志影响因子逐年提升,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2020年,“封面人物”栏目被评为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
根据《上海医药》编委会章程,2021年杂志组建了新一届编委会,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担任杂志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资深教授蔡端教授、原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生物制药部主任朱春宝研究员担任杂志资深副总编。同时邀请一批专业能力强、热心杂志工作的专家担任杂志副总编(按姓氏笔划排序):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教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上海仁济医院普外科主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所长刘颖斌教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院长李斌教授、上海市卫健委药政处吴文辉处长、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教授、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主任陈桂良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院长秦环龙教授和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肇晖副编审。大会宣布《上海医药》第十三届编委会正式成立,蔡端教授介绍编委会换届情况并宣读《上海医药》第十三届编委名单,协会领导向第十三届编委会成员代表颁发聘书。
《上海医药》新任总编樊嘉院士表示,中国的科技发展终究离不开中国自己的学术刊物,新一届编委会有信心、有决心在广大医药科技工作者的关心、支持和爱护下,把《上海医药》越办越好。
2021年,为助力医疗高质量发展,协会组建了“规范化诊治专委员会”。会上,夷征宇执行副会长宣读专委会成员名单,并与协会原会长黄彦正先生共同为专委会专家颁发聘书,专委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尹路教授发表致辞。专委会成立仪式由专委会候任主委、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副院长林谋斌教授主持。
为了表彰和感谢编委们尽职尽责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杂志编辑部以2020—2021年期间的组稿数量、审稿数量、以及主要参与编辑部研究交流项目等3个方面的工作统计为主要依据,共评选出42位编委获得2020—2021年度优秀编委奖,刘颖斌教授向大会宣读了优秀编委名单,分别为(按姓氏笔划排序):丁峰、王慧、王一尘、王子涛、王忠壮、车大钿、方邦江、叶晓芬、乐嘉宜、刘力、刘晓琰、汤真清、孙华君、李甲、李幼生、李国文、李斌、吴彦、邹海东、沈银忠、宋钟娟、张权、张继明、陈世耀、陈冬冬、陈志东、陈坚、陈利群、陈桂良、陈勤奋、邵蓉、易春涛、周达新、侯进、施孝金、姜从玉、黄仲义、龚波、崔明、梁晓华、董雄伟、程晓明。《上海医药》杂志顾问张勘教授、孙晓明教授、杨秉辉教授、朱宝泉教授和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金培武副会长、刘丹秘书长为优秀编委奖获得者颁发证书,优秀编委颁奖仪式由《上海医药》编辑部主任吴颖主持。
2015年3月,在蔡映云教授等编委专家的倡导下,杂志开设了“药师实践”栏目,讨论药师参与临床的处理方案,深受读者欢迎。作为该栏目的拓展,杂志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策划了《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治疗经典病例解析》,旨在提示医师药师在处理用药问题时不仅要“以药论药”,遇到患者时更需要“以病论药”和“以人论药”,即所谓“合理用药”就是用药既要符合药物的特点,又要符合病情的特点和患者的特点。本次大会上进行了新书发布仪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金美玲教授,药剂科主任吕迁洲教授介绍全书的编撰出版情况,并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学科带头人刘皋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叶晓芬、复旦大学出版社医学分社魏岚社长共同为新书揭幕。
随后,大会进行了“诊疗一体化生态赋能大健康”蓝皮书项目分享及启动仪式,项目发起人和核心专家夷征宇会长、蔡端教授、于广军教授、尹路教授、韩邦旻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子涛研究员(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医疗数据标准化研究中心)和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王君助理副总裁、林毅楠总监共同启动了蓝皮书项目。这本蓝皮书的编撰,将从价值医疗的角度,以患者为中心,探索助力临床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优化方案。该蓝皮书主要执笔人王子涛研究员作报告。
结合《上海医药》杂志编委换届、上海医药行业协会规范化诊治专委会筹建的相关工作部署,今年首次将杂志编委会和协会专委会的会议进行联合举办,希望通过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为各位参会代表提供更加丰富高质的信息交流服务。会议也特别邀请了多位行业知名大咖,从“产医融合”的角度分享精彩报告。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院长杨勇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尹路教授和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教授共同担任学术报告环节的主持人。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陈凯先院士作《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态势》报告。陈凯先院士介绍,近年来,个性化藥物和精准医学、生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技术、癌症免疫疗法、CAR-T 细胞治疗技术、蛋白激酶靶标等以及新药研究的新策略与新技术等研究热点不断涌现,为新药研发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始终保持稳健持续的增长,我国的医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面向“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国新药研究要以创新驱动生物医药新跨越,向着研制“同类第一”或“同类最优”的创新药目标努力奋进。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邵蓉教授从法规角度,以《产医融合——药品安全有效可及原则的实现路径》为题展开报告,她介绍,新《药品管理法》总原则为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可及:药品管理应当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社会共治的原则,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药品质量,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监、研发管理中心副主任柯樱作为企业代表分享了《创新转化合作共赢》报告。柯总指出,中国医药创新变革已处在新的分水岭,创新门槛提高,差异化研发成为关键。报告中,柯总介绍了上药集团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布局和合作实例。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院长作《临床需求与创新推进医-企高度融合》,介绍近年来第十人民医院与企业合作共建的项目,以数个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从中总结的实践经验。
同济大学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对《如何开展自主发起的临床试验》进行阐释。李进教授介绍,临床研究适应证具有一定局限性,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给了研究者实现“将可及药物更普惠可能获益的适应证外患者”的机会。
目前,新冠疫情仍然是全球范围棘手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就《疫情应对中的生物医药》作报告。张文宏教授推古验今,将天花、水痘、SARS等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大规模传染性疾病与如今的新冠病毒进行对比,分析其与新冠病毒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再次强调疫苗的重要性。最后,张教授以《孙子兵法·九变天》中的“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作为总结。
(《上海医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