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区域绿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1-11-18周娜娜饶志坚
周娜娜 饶志坚
摘要:随着我国对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推进绿色农业有机化发展已成为云南区域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一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云南省区域绿色农业、农产品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继而提出一系列对策,对实现云南区域绿色农产品取得更好的综合效益有着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农业;SWOT分析;措施
1 前言
农业是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绿色发展理念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在2019年和2020年,作为有机农业的第一大文件,政府十分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到2021年,云南省种子面积将达到416.74万hm2,产量将达到1950万t,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得到了改善。农业更加稳定,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体系不断完善,一级生态标签不断推出,加快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逐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农村环境,支持发展有机农业。
2 绿色农业概念界定
绿色农业作为“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十五”规划纲要中,最先被提出。绿色农业旨在科技、管理、农民素质方面得到优化,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在保护生态文明的前提下,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安全,达到“高产、高质、高效”的一种生产模式,是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个综合效益。
3 云南区域绿色农业发展的基础与现状
3.1 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云南省大部分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几乎没有商品经济的出现,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一系列农业改革后,农业生产逐步由单一化粮食生产转向农林渔牧多样化发展,出现了商品经济[1]。进入21世纪后,云南省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促进多产业共同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蓬勃发展。
3.2 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加快九湖流域农业源污染治理,实施“三品一标”农业增产新举措(保品种、提质),推动绿色农业上下发展,推进长江禁渔十年重点任务,加强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管理。
3.3 农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
2018年以来,全省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8个“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保持了16%的年均高速增长,从全国第14位进到9位,进了5位,首次进入全国前十。
4 云南发展区域绿色农业的SWOT分析
4.1 优势
第一,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云南省自然环境多样,利于花卉、烟草、咖啡、橡胶、云南红茶、食用菌等的种植。地处中国西南部,与多国接壤,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省交通运输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年投资3152.79万元。公路、水利等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交通便利,极大地提升了绿色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第二,产业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达到416.74万hm2、1905万t以上,通过“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实施“一二三”行动,全面推进“一县一业”,利用种子和电商两端,促进农业生产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农业生产总值的稳步增长,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品牌战略。现已打造了一批品牌,例如绿色产业品牌、绿色区域品牌、绿色资源品牌、绿色商标品牌等。立足高原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特点出发,聚集生物多样化和土壤多样化,走资源独特化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道路,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4.2 劣势
第一,云南省独特的资源优势条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初级农产品较多,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全国知名企业的品牌缺乏优势[2]。
第二,绿色农业发展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企业技术研发不足,科研设计力量较弱,缺少自主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较低、龙头骨干企业相对较少。
第三,缺乏绿色农业发展意识。大部分农业生产者都缺乏绿色生产的理念,只知道农产品的增产必须通过农药、化肥等方式实现,因此导致农产品被污染的情况十分严重。尤其是以抚仙湖、杞麓湖等,农业面源COD污染负荷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5.26%~26.77%,农业面源TN污染负荷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30.51%~67.10%[3],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
第四,農业生态补偿法律体系不健全。对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参与性和关注度不高,没有形成绿色发展理念下生态补偿机制的社会舆论。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与农业生态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虽在一定程度强调了生态补偿制度的关键性,但是并没有对生态补偿的具体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
4.3 机遇
一是政策环境良好。
“十四五”时期率先在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全面实行农业绿色有机化。强化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推广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建立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完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并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纳进农业综合执法之内。
二是市场优势明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已发生了转变,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绿色、生态、有机农业有着广大的市场前景,是未来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标。云南省资源禀赋,生态环境良好,为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是地位更加突出。
“十三五”时期人们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将进一步增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阳关田园”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加快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需求农业更好发挥生态根基作用。
4.4 挑战
一是市场竞争激烈。
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农业贸易的环境日趋严峻,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国内各省(市、区)也在开发特色优质农产品,发展设施农业,对云南特色绿色农业带来一定的冲击。
二是农业技术设施薄弱,受资源和环境的限制。
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基础设施与高新技术方面,尤其是在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还有欠缺,山区面积占94%,自然条件成为双刃剑,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区作物单一,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而不是“农业强省”。
三是绿色品牌多,但缺少核心带动品牌。
缺乏领导品牌,品牌引领机制不完善,缺乏核心品牌的带动,各品牌之间的引领机制容易发生阻碍,带来品牌分散化而非集聚化。
5 发展对策
5.1 加大技术创新,优化农业科研投入及补贴政策
首先,建立完善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加强农业、农产品绿色发展技术研发,增强技术对绿色农业发展支持作用,在财政拨款、资源配置、科研攻关等方面进行一体化部署,面向全产业链配置科技资源,引导农业、农产品绿色发展,形成绿色农业创新发展合力。其次,加大农业科研投入,重视农业人才教育,推进农业技术革新。
5.2 培育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经营主体
积极扶持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集中力量做好重点产品、重点企业,促进生产要素向其集中,培养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向更深更精细化发展;其次,持续推进“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的发展模式,将企业与农户利益紧密联结起來,整合分散的各种要素资源,促进集约化水平,形成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1],一条产业链,产加销一条龙。最后,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区域组建产业协会、产业联盟和产销集团,形成资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的格局。
5.3 大力实施“一二三”行动
建设世界一流的“一县一业”和“绿色食品品牌”,以示范县为龙头,着力推进全省“一县一业”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市场化,建立各类农业示范基地,优化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藏物流链,销售及其他产业链,主导产业必须发挥优势,完善整个产业的生产经营体系。
5.4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加强农业源污染治理,进一步减少和改进化肥、农药,推广环境友好型植物病虫害防治产品和技术,推广土壤施肥配方,提高农药农膜包装回收率。秸秆综合利用与畜禽粪便卸料。
5.5 提高农民绿色发展意识
农民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作的直接人员,是发展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有必要为农民提供绿色发展理念相关的培训。联结产业、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利益,加强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信任,以达到物尽其才,人尽其用的良好效益。
5.6 建构绿色农业发展法律机制的路径
首先,健全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其次,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最后,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责任保障机制。
6 结语
绿色发展理念是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因此,农业的绿色发展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中之重,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云南高原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特点与区域特色优质产品的重要牵引作用,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云南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艺齐,董晓波,陈蕊,钱敏,袁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路径和对策研究[J].中国热带农业,2019(5):15-20.
[2] 侯娟,赵祥华.云南省高原湖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8,37(6):63-65.
[3] 赵祖军,郑田甜,赵筱青.云南高原湖泊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物的流失特征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35(1):40-47.